词类问题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相关研究汗牛充栋,词类转化问题则是焦点所在,长期以来聚讼纷纭,成为学界难题。王冬梅著沈家煊主编的《汉语词类问题/语言学热点问题研究丛书》从名动分立和名动包含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词类观出发,围绕兼类词问题、名物化问题、“中心扩展规约”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定语和状语、宾语和补语的纠葛、单双音节等问题,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介绍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概括前贤取得的成就,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矛盾之处,力争对词类转化问题有个全面而又清晰的认识,明确未来词类研究的方向。
本书系1986年作者在华盛顿大学所作年度院系讲座的结集,旨在系统地回应同时期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的启蒙辩证主义“元叙事”。作者通过探讨与反讽相关的事物,对西方观念史进行了纲要性的梳理,将反讽从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法阐释为一种哲学构型。作者在历史语境中将反讽标定为当下的不断“自我指涉性”,引出了一系列从浪漫派到后现代的“现代性的反讽话语”——“反讽主义者知道没有真理,如今必须完全不同地扮演哲学的角色。”
本书囊括了生成语法研究领域40年的理论发展,不仅详细叙述了早期的规则系统以及中期的原则系统,还对后期的zui简方案有所涉略。全书共有八个部分,包括生成语法学的科学性质及哲学基础、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规则及规则系统、表达式及表达式之间的关系、限制及限制的作用、原则及原则系统、语类的沟通及语类的分解、运算系统及系统的精简等。且附缩略语表、术语英汉对照表、主题和人名索引等,便于学习查找。这部描写生成语法发展历程的著作面世以来,备受好评,被称为zuihao的生成语法学习入门书。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第三版)》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以及具备汉语基础的外国学生的工具书。《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第三版)》着眼点是实用,力求通过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则的具体描写,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汉语。凡是外国人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语法现象,《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第三版)》都做了尽可能详尽的描写。
窝尼话属哈尼语豪白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与其他方言相比,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语音方面,辅音有清擦音 ?,唇齿音f、v,韵尾n、?,以及舌尖后音t?、t?h、?、?。元音没有紧音。5个声调,基本声调为55、33和31,53调常见于句尾,13调常见于变调。词汇中保留着一些哈尼语较底层的词汇,也有较多汉语和彝语借词。语法方面,句法标记比较丰富,助动词与否定副词的语序与其他方言不同。本书对窝尼话语法进行标注,以揭示其特点。
过 在现代汉语中是动态助词的重要成员,探究其来源与语法化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运用语法化相关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层面对 过 的语法化过程与动因等进行了描写与解释。全书共七章,除绪论部分对助词 过 及语法化理论研究进行总结之外,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探讨了完成体 过1 、经历体 过2 的语法化历程、语法化路径及其语法化动因与机制,并分析了 过1 和 过2 之间的差异;(二)考察了汉语完成体貌系统成员的更替变化及其对完成体 过1 的影响;(三)考察了古汉语中与 过 相关的 V 过趋 、 V 过结 、 不过X 和 X不过 几种句式。
《汉语语法化的诱因与路径》收录江蓝生1984年至2016年有关文章13篇。文章依据古代白话文献和现代汉语方言资料考证若干实词语法化的动因、机制和路径,综合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因素,追溯虚词的来源和演变义理,既反映了汉语语法化与世界其他语言的共性,又突出了汉语的特色,具有原创性。
本书总共十二个研究专题,分为12章,每个专题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以期通过这些互相关联的文章,多方面地揭示汉语语法化的性质、特征、功能、变化、后果;尤其是对汉语虚词语法化的过程趋势、形成动因、句法表现,本书作了多角度的探索和多层面的分析。细究这12篇文章,其中前五章属于中观研究,主要研究汉语虚词语法化的方式与后果、动因与机制,后7章都是微观研究的,绝大多数都是与汉语虚词的发展、演化有关的课题,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各个方面。本书虽然都是研究虚词语法化现象的,但由于虚词一直处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所以,本书实际上涉及的语法现象,既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也包括附缀、词缀、零形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虚词演化的各种句法后果关注比较多,除了讨论一系列汉语虚词语法化机制和动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