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安排 1.《邢晏春苏州话语音词典》收录分单字和条目。单字用比较大的字体。条目按个字分列于领头的单字之下。 2.单字和条目 (1)为便于外地人检索苏州话,《邢晏春苏州话语音词典》单字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2)单字形同而音、义不同,或形、义相同而音不相同,各有适用范围的,参照普通话词典分立;形同、音同而在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作为条目分立,标注中文数字加括号列开。 (3)关于条目。形同、音同,但在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标注中文数字加括号分立。形同、义同而音有多种的,则在一种读音后面再注另外的读音。 《邢晏春苏州话语音词典》之条目,单字条目在前,多字条目在后,字数越多越后。 《邢晏春苏州话语音词典》附生僻字,附人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百年河大国学旧著新刊:汉魏六朝韵谱》将汉魏六朝音韵分为三谱。谱叙述两汉的韵部,第二谱叙述魏晋的韵部,第三谱叙述齐、梁、陈、隋的韵部。每叙述一个韵部,都将属于此部之字胪列于部首,然后用较小的字号另起一行低一格,把韵文里凡属于这一时代而且属于这一韵部的韵脚抄录下来,以为例证。全书框架新颖,条理清晰,填补了中古音韵研究的空白。
暂无
《说文解字》是中国靠前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它开启了汉字按部首编排的汉字字典编排方法,抢先发售阐发了“六书”的内容,贯穿了六书的原则;此外《说文解字》还收录了汉字形体的多种写法。
皮尔斯是符号学主要的创始人。《皮尔斯--(论符号李斯卡皮尔斯符号学导论)/符号学译丛》是皮尔斯关于符号的论述的集合。本书是皮尔斯符号学文献个完整的中译本。皮尔斯创造了大量符号学术语,其中大多数依然被当今世界符号学运动沿用。这些术语无定译,许多甚至从无翻译。皮尔斯本人的用法前后亦有变化,这种状况给人们阅读皮尔斯著作增加了很多困难。为此,译者不揣谫陋,冒昧整理翻译。为了让读者尽可能了解皮尔斯采用这些术语的特殊意义,本书尽可能做到一术语对应一译文,同时尽量给出原文。附录中列出了详尽对照表,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本书基于全面收集的唐以前训注 古今字 材料,考察了 古今字 训诂在唐以前的发生、发展情况。全书分为前编、后编两部分。 前编绪论介绍本书的选题意义、研究目标,并综述学界有关 古今字 研究的情况;第一章主要论述唐以前 古今字 研究材料的判定;第二章主要展述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三个时期的 古今字 研究情况;第三章主要论述学者对 古今字 的基本认识;第四章主要论述学者有关 古今字 成因的研究;第五章论述唐以前 古今字 研究的继承和发展,考察了各家的 古今字 观念。后编是《唐以前 古今字 训注材料汇纂》,逐一展示研究对材料的分析整理成果。 本书较为全面地展示了 古今字 训诂体式在唐以前的肇源和发展情况,发掘和整理一批长期尘封于诸多古籍字里行间的前人训诂积淀,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此外,客观归纳各家的 古今字 观念及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古汉字发展论》从原始材料中,提取字形,截取汉字历史的前期阶段作了全面研究,对不同时期的汉字形体、结构、使用等情况进行了静态描写和动态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汉字的特点,描述了汉字各种属性传承和发展的脉络,总结了汉字发展的规律,为汉字发展通史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以《雅》《颂》所收录的诗篇为研究主体,利用殷周金文及战国竹书提供的新证,分别从文献学、字词训释及语法学三个角度,探讨当中较具争议的学术问题,为过去研究带来新资料与新思考。文献学方面,本书集中于诗、乐、舞间关系的研究,分析先秦乐舞组曲的体结构,就《雅》《颂》乐舞性质的讨论提供新材料。字词训释方面,本书通过金文与《雅》《颂》的互证,考释疑难字词整理讹误的例子。语法学方面,本书讨论以虚词为主,深入分析金文及《雅》《颂》所见“不”“无”“其”的语助词用法。
《文献语言学》第八辑是专刊,只收北京大学郭锡良老师的《汉字古音表稿》。书稿运用《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将东汉以前文献中出现的全部汉字包括异体字提取出来,注上上古音,应该说这是上古音研究的前沿性的成果。书稿分四部分:字表、谐声表、韵表、说明。字表部分按开合四等详细列出每部所有字,注以国际音标、现代汉语拼音,部分字有简单训释;谐声表详列声符和代表字,以及单字;韵表部分则穷尽形地详列《诗经》《楚辞》的韵谱和合韵谱;说明部分则对一些学界有争议的字的归属和一些例外字进行说解,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将各字在《诗经》《楚辞》的出现频次予以说明。书后附有音序和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检索。
《两周金文构形演变研究》是研究两周金文构形演变的专著。全书将两周金文三个“主干内容”,即繁化、简化和讹变三种现象分别作了文字构形的动态分析。作者认为:“繁化现象”是古文字草创阶段推敲文字构形的过程,是古文字演变中朴素美的体现:“简化现象”是文字发展到一定阶段斟酌文字构形的推进方式,是提高书写效率的一种必然要求;“讹变现象”既有因传播手段的滞后而导致的“以讹传讹”的因素,也有作为寄托先民审美意愿载体的成分。 另外,《两周金文构形演变研究》还制成了104例的“西周金文常用字与新增字简表”;提出了79例“对‘春秋金文构形分析总表’附录部分释字的商榷”;列出了209例的“战国文字字形对照表”。且在“附录”部分选取两周金文代表性铭文,并附有释文。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学术与艺术”的并重
慧苑《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音义》是今存V一的单经音义,约成书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前后,约八十余年后为慧琳音义收録。慧苑书就《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中的难字僻词注音释义。慧苑通晓梵文唐言,精通音韵训诂,他广引内、外典籍,其注音释义具有文字、音韵、训诂、辞书等多方面的价值。《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校注》对慧琳和慧苑的异文进行了分析,对学者了解慧琳和慧苑语音系统提供了材料;书稿对梵文译音成分注明梵文源词的拉丁文转写,找不到源词的也加以说明;对慧苑引文进行了校勘;并且标注了异体字、俗字、古今字等信息,读者还可以管窥汉字发展源流。
此书系刘大新先生在秦公《碑别字新编》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补而成。所录别字采自碑、碣、墓志、摩崖、造像、石经等,共收字头三千五百余字,重文别字二万一千三百余字。并以《中华大字典部首索引》顺序排列部首,便于检索。
给孩子看的历史读物,多是不成系统的历史故事,要么就是历史事件缩写。希利尔首创编年史的讲述方式:他兼顾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行文中渗透历史年代的概念,让孩子们了解时代全貌、认识历史全景。书中所倡导时间楼梯、人名重复、随文发问等方式,皆别开生面,有助于孩子对历史的有效认知和思考。希利尔的讲述新颖有趣,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读过此书,孩子们心中便有了一幅历史地图,一架时间楼梯,站在此刻,回顾漫长岁月中曾经有过的人和故事,他们会对世界历史有一个切近明晰的了解。
《汉字揆初》创建和开拓了汉字起源於八卦的学说,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从字理阐述上进行了系统地修饬。探赜索隐,钓沉致远,进一步证明汉字的形成是八卦理念的运用和八卦符号转换的结果。它的颠覆性创造,把中华文字的研究推向一个更加深广的新阶段,是全面系统研究汉字文化的翠术专着,是中华文字一个带标志性新学构建的研究。它不同於《说文》,《说文》偏於具象意义上的形象说解,《字揆》则重於抽象意义上的意埋阐释。进一步揭示了汉字以形表意和形、意、理、音(音是附加的)相一致的本质存在。 《汉字文化丛书:汉字揆初(第6集)》所提供的文字信息,是时代的後顾前瞻。它所开拓和创建的这一新的学域,不会因社会的转型而衰落,也不会因时间的过程而过时。 本集从汉字的儒学视域介入,探求汉字所承载的历史和所蕴涵的
批评话语分析采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话语分析、会话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话语这一社会实践的形式进行分析来研究各种社会问题(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问题),揭示语言运用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及体现的权力关系(如媒体报道的意识形态以及政治家与民众在运用话语参与社会生活方面的不平等关系)。批评话语分析在分析这些话语的同时生产着自己的话语(如运用学术话语参与社会生活),并希望以此来改变这些社会问题或者推动社会发展。
《古代汉语通论/新世纪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由八个通论组成。每个通论包括古代汉语常识和例文两部分内容。八个通论的常识依次介绍文字、词汇、语法、音韵、古书阅读、诗律等方面的古代汉语知识。其中语法部分由于内容较多,又分实词用法、虚词用法和句子类型三个通论。古书阅读这个通论里,分别介绍了与阅读古书有关的古书注释、古文修辞、古文标点、古文翻译四个方面的知识。八个通论的例文依次选取了《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诸子、《史记》、《汉书》及《三国志》、历代诗歌等共48篇(首)。《古代汉语通论》内容全面而系统,语言简明而概括。常识部分既介绍必要的知识,又重点总结了古汉语的语言规律。每节常识后还都编写有题型丰富、针对性强的思考与练习题。适合广大本专科学生作为教材使用,对考研的
作者毕生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本书是他1957-1960年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讲授文献学的讲稿,由其学生徐鹏先生精心整理而成。全书对目录、版本、校雠三方面的源流演变以及各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合并重要著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作了较为全面的叙述。此书1986年由本社出版,繁体竖排,这次再版改为繁体横排并收入徐鹏先生历年为此书所撰写的《前言》、《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