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斋书跋四集》是芷兰斋书跋系列书籍的第四种。《芷兰斋书跋四集》主要收录作者所收藏的重要名家稿钞校本30余部,像丁祖荫题记、鲍份过录吴蔚光批《绝妙好词》七卷,夏承焘题记、佚名批校《纳兰词》五卷《补遗》一卷等,都极为珍罕。在向读者展示善本秘籍的同时,在版本*录与鉴定上,承继书志学的优良传统,从版式、行款、字体、刀刻、纸张、墨色、装帧、序跋、印章等方面确定雕版年代,审定版本之优劣,包含着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除此之外,还讲述了每种图书背后所隐含的逸闻趣事,几乎每一部书都有新知创见,足以增广见闻。作者还为每部书精选若干幅具有代表性的书影,图文并茂,可谓内容极其丰富的书志学佳作。
本书对殷商西周时期的知识、观念和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在各类制度性背景下,对这一时期知识、观念和文献之间的关系进行结构性研究。本书探讨了这一时期甲骨刻辞、彝器铭文、“书”类文献、诗的创制、易占文献、祝告话语等七种重要类型文献的生成、结构形态及文化功能,阐释了“中国古典传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演变过程。本书将殷商西周时期的文献生成和传播过程视为一种话语实践,论述传世文献中来源不同、功能各异的话语要素,还原其作为仪式文本或职事文献的本质。本书将文献置于历史文化研究的视域中进行考察,有助于了解殷商西周时期的知识观念、制度理念和文献生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本书的论述,还有助于了解早期中国古典传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为了进一步促进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及其与国学研究的良性互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四川大学、《巴蜀全书》编纂组于2018年10月联合主办全国高校 古籍整理与文献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 。专家学者们在会上发表的论文,特集结成本书。书稿主要内容有:三十余年来古籍整理工作的经验教训,*高校古委会联系的各古籍所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历史、代表性成果的得与失,文献学专业的内涵、特点、现状、知识与理论建构、人才培养现状与隐忧、学术平台建设与未来发展等。书稿重点关注我国古籍工作的三大部分,即古籍的收藏与保护(主要工作由图书馆为主体进行)、古籍的整理与研究(主要由高校担任)、古籍的出版与规划(主要工作由出版社完成)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特色,探讨三部分工作的协调机制,以及三部分发展都涉及的古籍整理研究人才的培养
本书对春秋时期的知识、观念和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在各类制度性背景下,对这一时期知识、观念和文献之间的关系进行结构性研究,探讨这一时期不同知识、观念、制度,如天学知识、礼乐制度、史官文化、“立言不朽”观念、崇古观念、军事知识、刑罚观念与其相关文献生成之间的内在联系;论述春秋时期文献的生成和发展与其时文化群体知识的增长、观念的发展的因果联系。本书将文献置于历史文化研究的视域中进行考察,有助于了解春秋时期的知识观念、制度理念和文献生成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本书的论述,还有助于了解早期中国古典传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本书对战国时期的知识、观念和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在各类制度性背景下,对这一时期知识、观念和文献之间的关系进行结构性研究,论述战国“百家之学”的生成与著述、历史知识与史书文献体系的建构、儒家知识观念与“仁”的衍生、“道”的阐释及其成为 范畴的过程、《太公》文献的形成与制度根据、阴阳家知识观念与文献的形成、阴阳家知识体系与诸子的互动、战国时期文献的类别与构成等重要内容,揭示各类知识观念与文献如何随着战国士阶层的崛起获得 的自由和活跃。探讨战国知识界在传承各种知识观念与文献的同时,又如何创造出新的、不同类型的知识观念,以至新的文献不断形成并得到系统化建构的过程。本书将文献置于历史文化研究的视域中进行考察,有助于了解战国时期的知识观念、制度理念和文献生成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学
致力于本科教育的文理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体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后期,众多美国基督徒踏上了前往东方传教的征程,这批传教士中有很多是来自文理学院的毕业生和教 授。他们在中国居住的时间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十年,返回故土时带回了大量珍贵资料。本书对美国欧柏林联盟中的80所文理学院图书馆进行调查,整理成有利于读者使用的目录 提要,目的是协助读者广泛而深入地查找美国文理学院中的中国特藏。涉及38所学院、121种中国特藏。内容包括旅行日记、信函、相册、剪报、书刊、明信片和艺术藏品等。
“主编国学精要13”选录了谭嗣同的《谭嗣同全集》。谭嗣同二十九岁的时候,中国甲午战争打败,他热心救国运动,组学会、养人才、研究新政,非常活跃。三十三岁时候,参与戊戌政变,被西太后非法残杀于北京菜市口,成为“戊戌六君子”中很感人的一位。本书收集了他的主要著作《仁学》以及诗词、书信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谭嗣同。
本书论述了古籍版本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史,研究了古籍版本学的鉴定方法。
近20年来高等医学院校都普遍重视对医学生的英语教学,特别是全国四、六级英语统考对大学生公共英语水平的提高起了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公共英语教学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但也必须指出当前医学生,也包括研究生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还很不够,要适应21世纪的医学信息交流,没有扎实的医学专业英语基础是难以胜任的。近年在国际医学专业会议上个别中国专家因受到专业英语限制,影响了学术交流。现在培养的医学生应该是医学信息交流的能手,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加强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已迫在眉睫。
本书主要内容是考证中国印刷术的起源问题,以大印刷史观作为指导思想,运用宏观定位、层层进逼的方法考证印刷术的起源。系修订再版。
《宋代〈四书〉文献论考》,专为考辨两宋时期《四书》著述与相关文献而作。分为上下编,上编论及《四书》文献兴盛的社会背景、出版传播及其与程朱理学的发展等,下编则具体对宋代学人有关《四书》的著述进行逐人逐书之考证,廓清了有关《四书》记载的讹误和缺失。
《古典文献研究》是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主办、程章灿主编的论文集,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并促进 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本辑为《古典文献研究》二十七辑以来首个 中 卷,也是武秀成教授荣休纪念特辑,收其最新《学术自述》,此外共收24篇文章,分文献文化史研究、《全唐 五代诗》编纂与唐代文学研究、经学及经学文献学研究、文学及文学文献学研究、目录学暨四库学研究、文史新研六个板块,从多方面探究了中国古典文献在文化建构上的重要性。本 书文章是文史研究的新成果,对推进学术前进多有助益,对引领学术风气颇有贡献。
《古典文献研究》是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主办,程章灿主编的论文集,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此论文集收二十六篇文章,其专题分为特稿、文献文化史研究、文学及文学文献学研究、文史新研、出土文献研究、文献考证、道教文献研究等,从多方面探究了中国古典文献在文化建构上的重要性。本书文章是文史研究的新成果,对推进学术前进多有助益,对引领学术风气颇有贡献。
本書以《兩周金文辭大系》為中心,參照書信、日記等相關史料及郭沫若其他文字,以文獻學理念觀照郭沫若古文字著作,梳理其觀點演變脈絡,盡可能還原學術研究的歷程。 首先,厘清了《大系》成書過程、版本源流及嬗變情況。其次,對所收器圖、銘文逐一溯宗考源,并利用校勘學方法核對諸版差異,參以作者其他論著,依時間為序,梳理觀點演變脈絡,找到作者生前關于某問題的終意見。總結觀點變動原因,詳細論證了全集版《大系考釋》的底本來源。后,論文寫作中間有所得裒爲 專題研究 一章。 目前學者常使用的全集版《大系》存在較多問題,1957年修改版才是接近作者原意的學術性善本。《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中亦蘊含作者大量學術見解與創造。 全面呈現郭沫若金文研究學術觀點嬗變過程,進而探討其變動的歷史背景。有助于學界通盤掌
《芷兰斋书跋四集》是芷兰斋书跋系列书籍的第四种。 《芷兰斋书跋四集》主要收录作者所收藏的重要名家稿钞校本30余部,像丁祖荫题记、鲍份过录吴蔚光批《绝妙好词》七卷,夏承焘题记、佚名批校《纳兰词》五卷《补遗》一卷等,都极为珍罕。在向读者展示善本秘籍的同时,在版本与鉴定上,承继书志学的优良传统,从版式、行款、字体、刀刻、纸张、墨色、装帧、序跋、印章等方面确定雕版年代,审定版本之优劣,包含着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除此之外,还讲述了每种图书背后所隐含的逸闻趣事,几乎每一部书都有新知创见,足以增广见闻。作者还为每部书精选若干幅具有代表性的书影,图文并茂,可谓内容极其丰富的书志学佳作。
本书记述了海南省高校图工委十年来工作探索,涉及创新、规划、学术交流、队伍建设、图书馆联盟、高职高专图书馆、文化建设等方面,由长期参与高校图工委工作的实践者执笔,全面详细地揭示十年来海南省高校图工委工作的全貌和细节,通过本书读者可以由远及近地了解海南省高校图工委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由上而下地了解高校图工委从规划到实践各层面为图书馆事业做出的贡献。本书还附有 海南省高校图工委重要工作资料汇编 和 海南省高校图工委大事记 ,将其工作与实践内容更直观、系统地揭示给读者。本书适合高校图书馆相关领域工作者和研究者参考、使用。
本书的重点是对馆藏可移动文物标本进行编目。自2013年组织开展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以来,本馆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对馆藏文物标本进行普查登记,经数年努力,该项工作已基本完成。现馆藏文物标本主要有纸类、纺织品类、金属类、杂器类、陶瓷类等五大类,具体包括书法绘画、档案公告、报刊杂志、票据息折、照片名片、证书证件、证章钱币、童服、书信等,约有一万余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