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著作等身的文献学家、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在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领域的杰出成果有目共睹。本书收录他的35篇讲演,分为四个部分:1.给青年学子们,有自身的求学之路,经验分享,更有给同学们如何治学、如何做人的真诚建议。2.给教师们的话,思考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做好学科建设,亦有切实的行动记录。3.学术主题发言,包括《清人著述总目》《十三经注疏汇校》《日本藏中国古籍总目》等大型学术项目的成果汇报和经验总结,均是杜泽逊教授最负盛名的领域。4.其他。在其他学术会议的发言,亦有较大的信息量。
2010年开始,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在有限的资源限制下,开始不断尝试着用科技的方式将美术作品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现给大众,并希望用科技作为文化的载体,着力创建一个基于实体美术馆,但是可以实现更多功能的虚拟数字化美术馆。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文库:大变革中的学术思考》为尊重历史,存真历史,除个别文字错讹和标题外,收入论文保留发表时的原貌。论文收入的原则,一为作者独撰发表,二是以作者为作者与其他学者合作发表;二者中以独撰为主。为方便读者阅读,了解论文的主要观点、内容,各章前都有“核心提示”,说明有关情况。这几十篇论文都写作于我国改革开放年代,故取书名此书。
90年代,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李泽厚仍在言说,仍在对话,他的思想葱茏、日新,他的哲学蓬勃、自生。 《李泽厚对话集:九十年代》为李泽厚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对话录文章结集,全面梳理了李泽厚90年代的思想,有助于当代人了解90年代思想界状况和李泽厚思想的发展。很多思想和言论对于当前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本书全面介绍了博弈论的主要思想与应用,风格严谨而又不失平易。作者从对理性选择范式的简要介绍开始,讨论了完全信息下的策略式和扩展式博弈、贝叶斯博弈、不信息下的扩展式博弈。此外,本书还涵盖了多阶段与重复博弈、议价理论、拍卖、寻租博弈、机制设计、信号博弈、声誉的建立和信息传递博弈等内容,内容全面而又不乏深入的探讨。与其他博弈论书籍不同,本书从理性的思想开始谈起,通过优势策略和可理性化等概念探讨了理性对多人决策问题的含义,然后才引入纳什均衡的定义及其推导。 本书是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理想博弈论教材。本书通篇采用真实世界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解释了博弈论相关概念和方法。本书还涵纳了许多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中的重要应用,每章末尾的习题为读者提供了练习的良好机会。 引入博
康德的研究以1770年为界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而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本书收集的是他后期的四篇作品,即《对“什么是启蒙”的回答》(1784年)、《论永和平:一个哲学素描》(1795年)、《回答“人类是否在持续地改进”问题的新尝试》(1797年)、《关于人类历史开端的猜想》(1786年),集中展现他后期的政治哲学思想,具有深远的思想启蒙意义。
《古籍导读》系《屈万里全集》之一种。本书是作者在台湾大学中文系任课时的讲义。主要为回答学生3个方面的问题:1.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哪些是最基本、决不可不读的书;2.每一部重要的古籍均有多种注解,读哪种注解最为方便;3.每一种古书均有多种刻本,何种刻本为最善。作者分3编来回答这些问题:上编,古籍概略及初学古籍简目;中编,明板本与辨伪书;下编,经书(八种)解题。本书详细介绍了多种基本古籍的内容、版本及辨伪情况 ,介绍了治学的基本方法及途径,是初学者的入门参考书。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修订版)》从瘟疫这一以往中国史学界甚少注意的社会现象人手,通过对清代江南疫情及其与社会互动关系比较全面细致的呈现,探讨了中国近世社会的发展脉络、清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和清代江南社会的特质等问题,是部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专著。《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修订版)》引入新视野,探讨新问题,把握中国历史运行的实情,致力于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实践与发展,既拓展了中国史研究的领域,延伸了疾病史研究的资料范围,又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近世社会变迁、国家与社会关系等问题作出了新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