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由两位著名艺术家合作编纂,由22位来自各国、各领域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共同撰稿,以新颖而独到的视角,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地回溯、解读、剖析 策展 这一概念。通过梳理历史并分析各类典型案例,力图打破界限,使讨论尽可能不受学科、地域、族群、性别以及机构类型的限制。尽管在梳理策展历史时,不可避免地要将目光投向西方,但当聚焦当代策展实践时,无论其是否发生在文博或艺术场馆内,均被置于全球化语境中加以分析研究。 全书22篇文章在编者的排布下构成完整的有机体,共同对西方思想文化施加于当代艺术和策展领域的影响提出挑战,认为当代策展应有不同的解释,由此形成一场真正的全球性跨学科对话。
庄立臻主编的《天一阁博物馆藏古籍善本书目(上下)(精)》是天一阁博物馆的馆藏善本书目,书中详细揭示近5000种馆藏善本的书名、*者、版本、批校题跋、版式、装帧、册数、存卷、子目等信息,旨在为学术界提供一份全面、准确的天一阁典藏珍籍信息。同时,本书还附有书名、*者和批校题跋者索引,便于读者使用。
作者通过大量实际案例与图片,对西方博物馆中的展陈设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介绍,其中包括基本设计理念与具体的实现手段,尤其在“如何将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这一艺术创作的瓶颈问题上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本书既是一本艺术与设计类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一本了解西方文化的有趣读物。 作者简介:于海勃,场景设计师,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特聘客座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英国利兹大学、伦敦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自1990年始,长期在英美两国多所大学教授场景设计,并从事一线的设计实践。其二百余个设计作品涉及舞台设计、影视美术、大型活动及博物馆展陈设计等多个领域。2018年被美国加州大学授予荣休教授,现长期定居并往返于北京和拉斯维加斯两地。
《让木乃伊跳舞: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变革记》世界上没有哪个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样——也从未有人像托马斯·霍文那样对它进行管理,进行变革:从“诱捕”重要的捐赠人,到跨越国界偷运古代珍宝;从与有势力的古董商达成秘密协议,到与对手周旋;从举办“图坦卡蒙王”等大展,到赢得委拉斯开兹的惊世杰作。在担任馆长的10年间,霍文使大都会博物馆从睡梦中惊醒,将其转变成美国最有活力的文化机构。
本书汇总了上海博物馆2011年的“九州文化”讲座的文字稿。该系列讲座邀请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四川博物馆、安徽博物馆、浙江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18家主要博物馆的馆长,分别介绍各馆的藏品特色、展览特色,并提供了重要收藏的精美图片。
《域外汉籍与宋代文学研究》分为三辑,辑《域外遗珍:域外汉籍中所见的宋代文学新文献》,第二辑《域外受容:宋代文学在域外的传播与接受》,第三辑《域外版本:宋代文学典籍的域外版本及其价值》。本书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域外汉籍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意义,具有课题新、材料新、视角新等学术价值。
《1939最后的乡愁:重走梁思成1939年川康考察路线》作者以刘敦桢《川、康古建调查日记》与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稿本为文本线索,于2003—2004年只身重探这条考察线路,拍摄图像万余帧,搜集到大量的古迹实地勘察资料。幸运的是,2005—2008年作者又对部分线路进行了补查,在四川“512”、“420"巨震之前,圆满完成了这些外古迹的考察。倾心精选的600余帧珍贵图片,倾力撰写的20余万字文稿——“最后的乡愁”在1939年营造学社的艰难跋涉中悄然浮现,也在作者10年前的艰辛重探中得以再现。《1939最后的乡愁:重走梁思成1939年川康考察路线》适合对营造学社、古建筑及其文化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邓云乡集》十七种之一。 《邓云乡集:清代八股文》介绍清代八股文普及读物。全书分了十八个题目,全面地介绍清代八股文的方方面面,如八股文的流变和历史、八股文与科举考试的关系,八股文的特征、八股文名篇等等,旨在让读者对此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八股文有弊端,但它在训练中国人思维的严密性和辩证性方面,确实仍有其可取之处。
亨利?列斐伏尔的《都市革命》(1970)是与大卫?哈维的《社会正义与城市》(1973)以及曼纽?卡斯特的《都市问题》(1972)齐名的城市马克思主义经典之一。《都市革命》初版于1970年,它是一部超出了时代与专业、预言了都市社会的到来的哲学著作,它凭借1968年“五月风暴”的余火曾经一时,在英美世界掀起了一场新的社会理论研究的革命,列斐伏尔因此也被卡斯特称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伟大的地理学家之一”。在时隔40年之后,面对2008年美国的房地产危机,哈维重新赋予了《城市革命》以新的时代价值与意义,而中国当下的都市化运动也迫切需要我们建构起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理论。 该书共计十章。章《从城市到都市社会》从历史的角度概述了都市社会的形成过程。第二章《盲域》探讨了都市问题这一个难以捉摸的未知领域。第三章《都市现象》展示了都市现象
《江西红色金融记忆》主要内容包括: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井冈山造币厂、东固平民银行、东固银行、江西工农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总金库、苏维埃国家银行秘密金库等。
本书以35岁以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质性的文献研究与文本分析研究为主,描述过去二十年来中国青少年发展的过程,分析上述过程中青少年发展的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社会、文化与制度层面的原因,并揭示、探讨当前我国青少年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和服务青少年发展的政策建议。
《河南统计年鉴2014(汉英对照)》内容分为30个部分,即,1、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2、综合;3、国民经济核算;4、人口;5、从业人员和职工工资;6、固定资产投资;7、对外贸易和旅游;8、能源;9、财政;10、物价;11、人民生活;12、城市概况;13、农业;14、工业;15、建筑业;16、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1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8、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19、金融业;20、房地产业;2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2、科技;2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5、教育;26、卫生和社会工作;2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9、各县(市、区)主要统计指标;30、全国及各省市区主要统计指标。 《河南统计年鉴2014(汉英对照)》各篇前有简要说明,篇末附有《主要统计
《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系列:当代中国组织网络及其控制问题研究》从党的组织化再造的逻辑分析出发,探讨了改革前后我部型组织网络的组织间关系以及组织网络内的意识形态、信任、权力、关系等无形要素和物质资源、人口、政治精英等有形要素的控制与运作问题;探讨了组织网络中的自组织与他组织阀题,《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系列:当代中国组织网络及其控制问题研究》认为,由高低科层等级秩序形成的“桂状”网络结构需要通过更为“横向”的网络结构来弥补。基于纵向的制度化变革会强化纵向结构的正式性地位,并由此也强化了治理的科层依赖,在纵向权力得不到有效约束的情况下,造成关系与非正式网络对正式制度、和政策运行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通过转变执政思维和自身的编织化再造,形成现代网络治理思维与,吸引更多的横向组织网
《东亚汉文学研究的方法与实践》以“新材料、新问题、新方法——域外汉籍研究三阶段”为导言,概括作者对东亚研究三阶段的划分,并提出三位一体的研究设想。以下共分四编:编总论,综述作者对研究方法的基本理念;第二编到第四编是具体的个案研究。附录为本书韩文版序。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的续篇,但是将探讨范围由中国扩展到东亚,研究的对象由归纳提炼古人的批评方法转移到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若干个案研究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