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以来,每年12月,来自瑞士的合作伙伴都会与奥维尼埃的迈松?博雷尔基金会合作,在纳沙泰尔组织一次关于博物馆学当前问题的研讨会。在一周的时间里,来自全世界的博物馆学教授与博物馆馆长、文物专家、国际知名的策展人、文物修复师以及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与两所机构的师生一起,讨论研讨会列出的各项议题。2015年的研讨会的主题是 数字时代的博物馆:新媒体和新中介 ,来自传播学、法理学、社会科学、经济学、信息技术和媒体心理学等众多不同领域的专家,以及企业界和文物修复行业的专家们也应邀从各自的角度参会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新媒体相关的展览、博物馆数字艺术作品的收藏与保护、文化中介与博物馆数字化传播以及内容数字化的法律方面的问题,来说明 新媒体 的功能性和活跃性以及数字技术对博物馆的影响程度。
本书作者大卫.卡里尔教授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其近著《博物馆怀疑论》为同类著作中的翘楚。作者在及时传达当代国际上有关艺术博物馆研究的*思想的同时,也展开了自己视野广阔而又催人深思的理论探索,既深入讨论了大型的博物馆(如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精湛分析了私人的收藏馆(如波士顿的伊莎贝拉.斯图加特.加德纳博物馆,加州的盖蒂博物馆),为人们进一步思考当代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提供了灼人的启示力。
在这个艺术品占有和追缴的故事中,没有任何一方能置身事外。 如果当年希特勒考上了美术学院,还会不会发生后来的世界大战?历史容不得假设,但希特勒究竟有多喜爱艺术,却是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 本书是一部另类的艺术史,它不只是告诉读者希特勒的 林茨特别任务 是如何的黑暗和罪恶,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一个战时艺术品流通的链条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其中独裁领袖、下属执行机构、艺术史学者、画商、艺术中介人、艺术品原物主等在各个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背后的原因。可以说,多数艺术品的来源并非主动盗抢:第三帝国的臣民踊跃捐献,但却因为达不到要求而被拒收;犹太收藏人为了自保,主动卖画并为这项任务积极工作;欧洲各国的艺术品商人为了大价钱争相卖画给德国,甚至为了战后交易作废以便回收艺术品而拒开发票?? 今天来看这段历
《工会工作快速入门系列:工会经审工作100问》侧重于操作性与简洁性,根据《中国工会审计条例》《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等新法规,通过219个问题,对工会经费审查监督组织机构、工会经费审查、工会审计、工会经审工作保障等经审工作常见问题进行条分缕析,帮助基层工会经审工作者答疑解惑。全书以实务工作中有关工会经费审查的基础知识、业务方法、基本技能以及法律法规等为主要内容,采取问答的形式进行编写,力争贴近实务、便于操作、易学易用。
这本《杨林德教授论文选集》共收集以杨林德教授为作者的学术论文代表作24篇,砚弟诸君的学术论文代表作44篇,内容主要涉及岩土工程问题的反分析方法,地下结构抗震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以及与地下结构设计计算理论有关的岩石力学、土力学及地下工程结构物的耐久性问题。领域属于地下空间利用,并主要是隧道和地下工程技术。
本书精心挑选二十余座欧洲博物馆进行深入解析。这些专题博物馆特色鲜明,馆舍和展览布置、藏品内容、服务形式等千差万别,通过对博物馆主题设置、馆藏特色、藏品故事与相关历史的详细论述,展示了科学课艺术领域的奇
《信息化理论基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互动说》在阐明科学技术发展的“辅人、拟人、共生”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互动”的一般理论,进而论述了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社会的基本概念及其互动理论,揭示了在信息科学技术推动下人类丰十会走向信息化的理论规律。 根据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书中还提出了“信息化应当适时迈向智能化”的新论断。 全书理论原创突出,逻有重要指导意义。《信息化理论基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互动说》可供广大科技人员和高校师生学习阅读,特别适于各级干部和管理人员研究和学习。
《深切的怀念 永恒的记忆:纪念蒋南翔同志诞辰100周年》主要内容包括:校长的要求和教导成为我工作的基本准则、坚持“双肩挑”制度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蒋南翔教育思想系列研讨会、师资队伍建设——“一百单八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依靠两个车轮推动学校工作、清华大学纪念“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建立60周年等。
《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书中介绍了浙江省博物馆的16件重量文物精品,是吴越文化的浓缩:以稻作文化为特征的河姆渡文化、实证中华文明起源拥有规模和水平的良渚文化、“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国文化,“青瓷故乡”
作为世界上很悠久、规模很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从一座胡乱堆放着藏品的小仓库,历经几百年,逐渐发展成了拥有800多万件跨越人类文明发展全过程的各类藏品并享誉世界的公众博物馆。它创造过许许多多的,
《博物馆怀疑论》作者大卫·卡里尔教授是当代美国 的艺术理论家,其近著《博物馆怀疑论》为同类著作中的翘楚。作者在及时传达当代 上有关艺术博物馆研究的 思想的同时,也展开了自己视野广阔而又催人深思的理论探索,既深入讨论了大型的博物馆(如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精湛分析了私人的收藏馆(如波士顿的伊莎贝拉.斯图加特.加德纳博物馆,加州的盖蒂博物馆),为人们进一步思考当代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提供了灼人的启示力。
本书选取了2018—2020年山东博物馆开展的典型观众评估案例,并采用问卷调查法、无干扰跟踪观察法、访谈法等进行研究,而且较多地呈现了展览评估案例。 不可否认,展览即教育载体,而且是博物馆波及观众数量 多的教育载体,随着精准化服务时代的到来,配套的教育项目评估亦是未来高质量教育服务的基础。博物馆教育分为 教育和线下教育,本书呈现的主要是线上教育评估案例,但是线下教育项目的评估也在进行中。关于教育项目评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本书都有很多尚不完善的地方,期待未来能和同行进行 深入的交流,共同推进博物馆教育项目评估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