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档案管理工作概述、档案的收集、档案的管理、档案价值的鉴定、档案的保管、档案检索、档案的提供利用、档案的编研、档案登记和统计工作、人事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特殊载体档案管理等内容,全书追随档案工作现代化、信息化的步伐,材料新颖,实用性强。本次修订主要结合档案管理业内*方法和案例进行内容更新。
本书为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年初版《档案学概论》的第二版。在该版的基础上,本书突出了对档案学根本问题的解读和时代发展性的阐释,对整体结构进行了改造和完善,形成了“客体(档案)+主体(档案形成者、档案工作者、档案机构、档案利用者)+主体之于客体的管理活动(档案工作)+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体系(档案学)”的总体结构。回答了有关档案、档案工作、档案活动的主体、档案学四个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构建了学术理性和时代特点相统一的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
《高校档案工作实践操作指导手册》由北京联合大学档案(校史)馆结合自身管理经验编写,旨在梳理我校发展历程中大学分校时期各分校的档案管理规范,结合当前档案工作实际,编写文书档案等各类档案的实践操作规范,加强档案工作业务研究,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全书由理论要点、实践指导、操作方法、应用方向、案例链接五个部分组成。
本书为档案资料汇编,属于 中国科学社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 系列著作中的一种,主要内容是中国科学社自1916年至1948年召开的历次年会的开会情况,重点在于这些年会的总结报告和概况报道。将目前所见的中国科学社历次年会记录,经过收集、整理、选录、校注,汇编成书,供研究者和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本书是针对各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实际而编写的一本工学结合教材,由档案专业主管机关的专家会同长期从事档案专业教育的高校教师一起编写而成,全面介绍了档案工作的基础知识、工作流程以及各种不同档案的管理方法和技能。本书深入浅出、内容翔实、体例新颖,叙述生动,并以操作技能的训练为主,理论介绍为辅,每章由相关案例导入,增加了该书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本书基于企业档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认为企业档案管理有其构建的必要因素和运行规律,也与企业的各项工作在数据信息上进行关联和衔接,成为具有全员性和全过程性的管理体系。利用实际案例详尽描述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具体工作,分析业务原理,涉及企业档案管理的体制、制度和标准、工作流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人员培养和企业档案工作考核,可以作为企业档案工作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的教材,并引导读者对国家相关标准的解读和理解。
目前全国若干家企业开展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试点,通过推进企业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更好地发挥电子档案在企业优化业务流程、建立电子凭证、实施可信交易等方面的作用。所试点的业务系统几乎涵盖了企业主要的业务系统。本书是已经完成试点并通过验收的企业将自己在试点工作中经验做法形成典型案例,向全国企业推广应用。案例编写采用技术报告形式,力求展示技术细节,并将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关键点进行详细叙述,以方便大家参考借鉴。案例集拟分为管理系统卷、技术系统卷、电子发票卷,方便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按照不同系统参考经验。
《教学档案的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教学档案的综合管理过程,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教学档案的概念、特点、作用,第二部分是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开发利用,第三部分是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全书立足于教学档案管理实践工作,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教学档案的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可供广大教务员、档案工作者、业务指导人员参考,也适合作为学校档案管理业务培训教材。
本书以国家档案法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文件为依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全面阐述。
《电子文件管理100问》由冯惠玲主编,本书由 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委托中国人民大学编写而成,是一本普及电子文件 管理领域基础概念、基本技能和*进展的知识读 本,为广大从事电子文件形成、管理和利用的工作 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提供简明而权威的 参考。《电子文件管理100问》采取“题目问答”的 形式展开,共设4篇 103个问题。其中,概述篇就电子文件及其管理的基 本概念、特点进行总体介绍,让读者建立关于电子 文件及其管理的整体印象:管理业务篇阐述电子文 件生命周期中各项主要管理活动的方法和要求,揭 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所在;技术与安全篇 介绍电子文件管理所用的主要系统、关键技术和安 全管理方法,标准篇主要介绍国内外电子文件管理 标准建设的情况。
《21世纪档案学系列教材:档案保护技术实验教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高等院校档案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技术性。《档案保护技术实验教程》是《档案保护概论》不可分割的实验教学内容。《档案保护概论》侧重于理论教学内容;《档案保护实验技术》偏重于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是加深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是掌握档案保护技能和方法,二者共同构成了档案保护学科体系。
本书遵循“突出职业要求,强化应用能力”原则,从公文知识入手,详细介绍了公文工作的内容、原则、要求、组织管理及行文制度,介绍了常用高频文种的拟写和公文格式国家标准,详细讲解了公文处理过程中的常规管理和收发文办理、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每一个工作流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是文秘、档案工作者关键性的入门教材,可供五年制高职院校、三年制中职学校文秘、档案、公共事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各种文秘、档案干部培训班的教材,还可供各级各类单位的办公室、档案室工作人员和本科档案专业学生参考
《档案记忆观的理论与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运用文献调查、实践调查、比较研究、系统研究等方法,梳理了档案记忆观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档案记忆观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涵,分析了国外记忆工程的特点与经验,总结了我国城市记忆工程和乡村记忆工程的模式、成绩与不足,提出了建设 中国记忆 数字资源库的初步构想。本书丰富和深化了档案记忆观的理论研究,并为当前我国各类记忆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有益的实践参考。
2002年以来,公共档案馆思潮与建设成为靠前档案界的热点话题。相对于欧美国家近一个世纪的公共档案馆建设历程来说,我国的公共档案馆建设刚刚起步。本书将系统梳理中外公共档案馆思想的演变历程、公共档案馆的形成机理与路径、公共档案馆的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与移动互联时代公共档案馆进一步发展、提升的策略。
王旭东*张昌山主编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研究/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研究丛书》立足于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建设,以档案学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借鉴 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关注社会文化发展方向,观察文化产业发展动态。 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中涉 及的主要概念、类型、意义,阐述了面临的障碍与困 难,提出了具体的开发利用方式,并对解决存在的问 题提供了一些对策和办法。
《新媒体环境下的学习与评价 : 基于E-Learning Portfolio的实践研究》在梳理电子档案袋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对电子学习档案袋学习与评价的理论进行了探讨,自主开发了一个过程评价型电子学习档案袋平台,并在此平台上进行了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实践探索,对学习与评价的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定量的研究。
《民国拾遗》溯源于四川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民国时期部分留存至今的文书档案编辑而成。书中所辑档案系民国五年(1916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间的各种公文文书档案共129件,图片32组、216副。通过查考这些文书档案所记录的事件、所涉人物,配以文字说明,虽篇幅有限,却承载着许多的历史记忆,再现了民国时期女子师范教育的历史变迁。
楼淑君、钟小安主编的《档案管理实务(第2版十 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依托档案行业标准,从 企事业单位实际档案工作任务及高职教育规律出发, 结合职业教育的*理念,按项目化形式组织教材内 容,重点突出实务操作技能。 全书共设计了十一个教学项目:档案与档案工作 、文书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会 计档案管理、特殊载体档案管理、档案保管、档案检 索、档案利用服务与编研工作、综合档案室建设与管 理、档案事务所的创建,力求体现“项目导向,任务 驱动”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技能特色和创新创业能 力的培养。
本书集管理理论、技能训练、法律规范、案例思考于一体,共分12章。*章通过走进档案室(馆)实地观摩,学生可近距离接触档案,了解档案及收藏环境,了解档案工作人员及相关制度。第二至十章分别训练学生档案收集与鉴定、整理、登记与统计、检索、保管与利用、编研、人事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特殊载体档案管理等技能。第十一章训练学生档案管理软件操作技能,以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现代化适应能力。第十二章将档案管理由公共领域延伸到家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档案及档案管理的认识、兴趣和能力。附录为一则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涉及档案管理的方方面面,用来巩固本书所学内容。本书有3个显著的创新点:一是附录现行主要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特别是工业企业档案管理方面的法规、标准,旨在引导档案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二是增加大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档案事业正处于深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以档案治理能力建设为抓手,更好地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研究》按照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的研究思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展开系统研究。首先,在分析档案治理能力建设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对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演进历程、转型挑战、有利因素、面临困境和发展动力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我国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时代处境和现实要求;其次,采用理论建构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由制度能力建设、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档案业务能力建设、统筹与组织能力建设、社会参与能力建设、监督与管理能力建设、回应能力建
《档案工作标准汇编10》内容包括:全宗卷规范、全宗指南编制规范、特殊和超大尺寸纸质档案数字图像输出到缩微胶片上的技术规范、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电影艺术档案著录规则、档案数字化光盘标识规范、数字档案COM和COLD技术规范、照片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等。
《档案管理实务》集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技能训练和案例思考于一体,以档案管理岗位需求为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编写体例打破了以系统理论知识体系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教材编写模式,加强了实训环节,更侧重于实际操作。全书分为七章,共设38个工作任务和8个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其内容主要涉及档案管理工作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建立、基础业务建设、信息资料开发利用、档案统计,以及人事、会计、照片、音像、电子等专门档案和实物、资料管理等方面。 本书通过任务设置、完成任务分析与提示,辅以相关表格和标准规范,指导学习者了解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实际操作方法与步骤、具备档案管理工作能力。 本书主要面向中职、高职高专的文秘、档案等专业课程及其他专业和层次的档案管理基础课程提供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档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