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战争著作的书,选取了60余位作者的70余部重要作品,摘取精华段落,辅以对作者和作品的简介、点评,以及对相关人物、战役的介绍。全书以时间为轴,分为古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理性时代、革命年代、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这6个时间段。取材侧重于西方的杰出军事著作,此外有零星涉及战争的诗歌和小说。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各种军事理论、不同时期的军事著作,一览西方关于战争与*队的观点的演变,还是一本可供读者按图索骥的阅读指南。
本书分为《道德经》新译、《道德经》详解和老子考论三个部分,在前两部分中以原文译文相对照,题解部分为何新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注释部分为诸家对字句的详细解释和何新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以“何按”加以体现。
本书辑录了熊培云对生命、爱欲、媒介、美和正义等方面的思考。不曾毫无节制地抒情,也未沉迷于意象的构建,它们以诗或“诗评论”的形式呈现,揭示了人性的幽暗与光亮。当人们喊出“文学已死”的时候,作者却逃向了它。作者相信上帝的语言就是文学的语言,上帝不是真理,是意义,而文学的价值就在于生产和捍卫意义。
本选题是国内外学界围绕汪晖近年来出版的《别求新声》、《去政治化的政治》、《东西之间的 西藏问题 》三本书,就思想的命运,政治的价值,观察西藏问题的新视角等展开的探讨。既是对汪晖思想的深度解读,又是对所涉及问题多角度的探讨。
《陶行知文集:中国教育的觉醒》精选了教育家陶行知先1912-1946年生命期间所著经典之作88篇。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务实教育理念。这些精作充分展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思想体系,以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追求。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探索具有答疑解惑之功效,对每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也是人生的引导和启示。
《人一生要读的经典》中收录的散文、诗歌、杂文和演讲词多为名家名作,思想性、艺术性俱佳,在体例编排上通过 入选理由 、 作者简介 、 作品赏析 等栏目多角度解析名作,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为了让读者深入、具象地了解作品,我们还为作品选配了同内容相契合的精美图片,与极具艺术美感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
唐宋八大家 是对唐代和宋代八位杰出的散文 家的合称,他们的散文代表了古代散文的*高成就。 《唐宋八大家精粹》是 国学经典 系列之一。 讲述了:韩愈和柳宗元在安史之乱之后,继承中唐以 来 宗经明道 的文学主张,并身体力行,创作了一 大批**作品,力图变革社会现实,由此逐渐形成了 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 古文运动。 他们重视自身 的品德修养,重视文章中的真情实感,强调要 务去 陈言 和 词必己出 的独创精神。 北宋年间,欧阳修振臂一呼,再次形成一场声势 浩大的 古文运动 。这次 古文运动 直承中唐韩 愈、柳宗元的要旨,主张 文以载道 文以明道 。欧阳修说: 道胜者,文不难而至。 苏轼说: 吾所为文必与道至。 欧阳修自己积极创作了大批散文,而且把一大批新老作家团结在自己周围,保 证了古文运动的深入发展。
古有《聊斋志异》,今有《陈州笔记》。 总计360余篇的《陈州笔记》浩浩百万言,写出陈州千年:千年欢乐,千年痛苦,千年孤独,千年沧桑,汇成了千年轮回状。《陈州笔记》一篇一个人生,诸篇构成一个社会,古今荒唐事,尽在书卷中。或琴棋书画,或玩壶赏玉,或医相扎刺,或偷混赌赖,或吹唱猎斗,或拳掌炮鞭,或衣鞋扇球,或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或风情民俗或社会百态或人间是非或阳间伦理……演绎着一幕幕的悲剧和喜剧,活脱一幅人世《清明上河图》。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嘉兴海宁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1925年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皆能转移一时学术风气,《观堂集林》乃一声学术结晶,其”二重证据法”更是饮誉学林。方麟选编的《王国维文存》以类相从,选录王国维教育、哲学、文学、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甲骨、金石、简牍、古史、西北史地和论学诸领域的代表文章。读者藉《王国维文存》,既可观王国维学术精华,又可明了其学术思想与治学路径。
本书是作者研究汉语姓名学的札记,分别从姓名起源、姓名构成、命名方式、姓名文化、汉语姓名的文化价值与地位等几个方面,移形换步,透视汉语姓名中所积淀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作者也敏锐地关注到姓名符号在大数据时代的微妙变化,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称谓与识别方式,与姓名文化联系起来思考,使得本书与坊间已有的姓名读物有了区别。
阿道司·赫胥黎著,陈苍多译的《众妙之门》包括赫胥黎的两部经典作品:《众妙之门》《天堂与地狱》。 《众妙之门》书名源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的诗句:“如果我们将知觉之门洗涤致净,万物便会以其无限的原貌出现在我们眼前。人们若将自己封闭起来,便只能从洞穴的狭窄细缝中窥探事物。”也与《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着异曲同工之意。 《众妙之门》是赫胥黎记录自己服用一种从美洲仙人掌中提取的后的视幻体验,以及一些神秘经验造成的影响:“我想,我见证了亚当被造出来那个清晨所见的一切——每时每刻都有奇迹,以赤裸裸的方式显现。”是其亲临天堂、地狱般神秘领域的靠前手经验记录,开启了现代知觉、灵性、极限探索的先河,深刻影响了西方当代文化。《天堂与地狱》是《众妙之门》的续篇,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艺术经验的感官
阿道司·赫胥黎著,陈苍多译的《众妙之门》包括赫胥黎的两部经典作品:《众妙之门》《天堂与地狱》。 《众妙之门》书名源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的诗句:“如果我们将知觉之门洗涤致净,万物便会以其无限的原貌出现在我们眼前。人们若将自己封闭起来,便只能从洞穴的狭窄细缝中窥探事物。”也与《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着异曲同工之意。 《众妙之门》是赫胥黎记录自己服用一种从美洲仙人掌中提取的后的视幻体验,以及一些神秘经验造成的影响:“我想,我见证了亚当被造出来那个清晨所见的一切——每时每刻都有奇迹,以赤裸裸的方式显现。”是其亲临天堂、地狱般神秘领域的靠前手经验记录,开启了现代知觉、灵性、极限探索的先河,深刻影响了西方当代文化。《天堂与地狱》是《众妙之门》的续篇,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艺术经验的感官
思想(上、下)是张承志短散文集,以“思想”为主题,收录作者相关的散文作品。张承志的散文是中华散文的翘楚,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是品味欣赏之佳作,也是珍藏馈赠之上品。张承志的文章深入地平静地表达着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一点点地关注着人内心无法表达的正义与良心。他的作品时刻透射出,大自然、宇宙、无限中存在的那颗良知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