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渊源、生活教育目的的观、生活教育基本内核、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生活教育的师资培养等方面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本书围绕着教程的内容、框架、结构等问题,进行过多次研讨。
《教贵有新道无穷:冯恩洪50年从教生涯实录》主要讲述我国教育界素有“南冯北魏”(南有冯恩洪,北有魏书生)之称的上海市建平中学原校长冯恩洪从教50年的教学及管理的生涯感悟。全书采取图文并茂的模式,案例丰富生动,理论阐释深刻。书中主要内容包括:班主任时期德育工作总结,校长时期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管理标准化体系建立,师资队伍建设,发现并发挥学生潜能的感悟,为何创立当代好课堂,当代好课堂宗旨及办学目标,后阐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支撑中国自主高科技发展的教育之路。 《教贵有新道无穷:冯恩洪50年从教生涯实录》适合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参考阅读。
本书共分六编,包括原始氏族社会时代的教育、封建时代的教育、半封建时代前期的教育、半封建时代中期的教育、半封建时代后期的教育、初期资本主义时代的教育。
在学术氛围相对开放自由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国化教科书”为鹄的,以“学术独立”为旨归,商务印书馆等出版机构陆续规划出版了一系列以“丛书”、“用书”等命名的著作。这些著作虽名为教科书,但突出的是学术性和专业性,许多著作至今仍是相应学术领域的之书,就其思想性而言,更有着当今学林难以企及的高度。且以商务印书馆之“丛书”为例。其最为人所瞩目的一大特点即是名家集萃。丛书的编委、作者大多不但学有专精,且学贯中西,如冯友兰、胡适、王云五、李四光、何炳松、马寅初、傅斯年、蔡元培、竺可桢、蒋梦麟、顾颉刚、郑振铎、金岳霖等,可谓极一时之盛。故不管是译著还是编著,俱能保证较高的学术水准。
上海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独具特色,不少全国范围的改革都是在上海先行试验和反复尝试后才推广的。《上海高校招生考试发展史纲》从民国时期上海的招生考试情况分析入手,对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地区的高考改革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尤其是对1985年之后上海取得单独命题权之后的改革分专题进行了介绍与分析,这对于系统了解上海的高考改革和对照理解全国范围的高考改革都有重要的意义。《上海高校招生考试发展史纲》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考改革提出明确的改革目标之时,了解上海招考改革的历史,展望未来的改革,更具有时代意义。本书由刘玉祥主编。
国际理解教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兴盛起来的,是国际社会为“在人的思想中构筑保卫和平的屏障”而确立的重要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直接推动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以及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实践。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渐形成的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展现出若干新使命、新命题和新动向。《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比较研究》基于详实的文献资料,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形成发展进行了全面回顾及系统梳理,对英国、美国、日本和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状况及中小学课程进行了总结与比较研究,提出了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关建议,可为相关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稳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向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政策发挥了重要的和指挥作用。本书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以教育智库的视角,选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极具影响力的40项重大教育决策,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这些重大教育决策进行全景展现、经验总结和规律提炼。本书有助于从理论、实践和决策层面深化对中国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