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3册,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要求为编写指导,致力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科学教学设计能力,通过以科学为核心的跨学科学习,让幼儿玩中学、做中学,提高幼儿科学素养。本分册为小班分册,包括理论解读和课例教学指导两部分。理论解读部分重点解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要求;课例教学指导部分有 生活智慧,我创造 区角游戏,我来玩 和 自然之谜,我探索 3章,共15个精品课例教学指导,它们均是来自一线教师实践过的优秀课例。这些课例教学指导一方面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核心技能,落实五大领域素养;另一方面,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侧重于幼儿高阶思维的培养。本分册兼具理论高度和实操课例,用丰富的课例教学指导开阔教师视野,内容系统丰富,可读性和指导性强。 本分册
顾明远先生在书中回忆了与46位大先生的交往故事,介绍了大先生们的生平和他们对教育界的贡献,展现了其胸怀祖国、严谨治学、宽容爱生的高尚品格和风范。这些大先生有些是顾先生的老师,有些是他多年的工作伙伴,他们或为教育学科的发展耕耘数十年,或在讲台上奉献了一生。大先生们质朴的奉献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这些大先生身上,我们会找寻到继承传统、守正创新的力量,也可领悟到何谓人生的价值。
本书共5章,介绍了模型制作的基本功、初级涂装的各种实用技巧、制作技巧的运用、高级涂装技法与特殊效果,还包括很多作品欣赏,可以说是一本囊括了模型大师们大量心血的杰作。 本书适合喜爱高达模型的玩家,以及模型代工者阅读和参考。
。。。
这本实用的、经过实践检验的书围绕小说等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展开,为老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力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作为语文老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作者不是简单地教授读写技能和阅读理解技能,而是把文学作品当作艺术品来分析、鉴赏。 整本书阅读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让那些在阅读中苦苦挣扎的学生获得独立阅读的信心,让所有学生热情地参与文学讨论并在写作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独特的教学法也与当下的语文课程标准相契合。 同时,整本书阅读教学法也可以与其他成熟的阅读教学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将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能力整合运用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这本书中,你将学到:·如何制订整
24节气 72物候 96件手绘故宫文物 384种中国传统色 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 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 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 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本书以近代国人自办的私立大学 光华大学(1925 1951)为研究对象, 在顾及光华大学作为一个高等教育机构自身的教学与学术发展情况的同时, 重点讨论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之下,光华大学与国家、政府以及政党之间的互动, 展现这样一所私立大学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全过程, 并为近代中国私立大学为何失败这一问题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每个人都会经历18岁,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在18岁时按时成年。迈向成年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人生中漫长而又艰难的一个挑战,特别是在当下这样变化的时代,年轻人在成年过程中要应对 多的新挑战:如何处理多元的社群关系?如何不被商业社会规则控制?如何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都市健康问题?斯坦福大学前教务长、畅销书《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作者针对当下的新形势,给正在成年的人们写了一本超实用的成年人生存指南,用自己的人生故事结合真实的成长案例,帮助年轻人在成人的世界独当一面。 本书主题涵盖了成年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品行培养、人生定位、职业选择、社交规范、健康管理、用钱之道、逆商提升、责任激发9大方面,比如:让你拥有成长型思维,做个能应对变化的成年人;带你掌握成年人社交规则,掌握人际关系中主动权;让你学到理财智
《经济与社会》原著共两卷,英文本由多位韦伯研究专家合作翻译,并加有长篇导言和注释,于1968年出版。本书被众多学者推为20世纪 的社会学著作。马克斯·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全面而系统地表述了他的社会学观点和对现代文明本质的见解。 他对社会学的定义、对象、方法及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又分别互有交叉地阐发了他的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韦伯广泛地援引世界历史资料,把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和不同社会中的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统治形式纳入他独特的概念体系,分门别类地做出类型化比较研究和系统化因果分析。韦伯的研究以现代西方社会为立足点,通过对东西古今各种文明的比较,突出“理性化”这一特质,以此作为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和特征。 本书为第二卷。
本书遴选了43个全国范围内的职业院校国际化案例,重点介绍职业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有效实践,涉及海外办学、校企合作、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外文化传播、中国标准国际输出、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多个领域。每个案例均用图文并茂,富有故事性和感染力的叙事、精准凝练的语言对其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描述和展示。每个案例的内容涵盖实施背景、主要举措、成果成效、项目保障、总结反思等内容,为提升职业院校国际化水平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
"《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是一部篇幅宏大、内容艰深的著作。受现象学、形式社会学的影响,戈夫曼在本书中引入了初级框架、片段、基调、调音、捏造、层级等概念,搭建了系统的框架理论体系,进而详尽描述了框架的变动与其影响的经验的组织。 戈夫曼将“框架”视为一种“解释基模”。他指出,社会事件原本混乱无序,人的认识能力却是有限的,正是框架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辨识和标识社会事件与信息。在实际运用中,“框架”既是一种建构现实的过程,又是该过程遵循的原则。此外,本书对新闻传播学影响深远,是戈夫曼送给这一学科的“意外的礼物”。"
《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综合分析了2023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揭示了在就业市场总量压力下,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多元化和灵活化趋势:随着“考研热”的降温,境内读研比例增长放缓至17.6%,而留学比例回升至1.7%。灵活就业成为新趋势,比例上升至5.1%,尤其是互联网创业的比例显著增长。 2023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达到6050元,超过城镇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涨幅为5.2%。工学毕业生以6709元的起始月收入位居各学科之首。毕业五年内,律师职业薪资增长潜力 大,达到178%,而民营企业薪资增长潜力也不容忽视,涨幅达138%。 人工智能专业人才需求激增,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显著错位。高校在AI人才培养上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加强产教融合, 新课程内容,增强实践教学,并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学术研究能力。 同时,小学教育领域面临教师供给
本书是一本辅助一线教师实施“教-学-评”的工具书,具体阐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原则和理念、实施方法与路径,并对中小学各学科如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进行探讨。书中呈现了各专家学者、特级名师对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的心得体会、研究成果等,在帮助教师从“实践”层面多角度的探索 多“教学评”落地策略的同时,实现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提升学生学习效能。可以作为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参考用书。本书还呈现多个案例,每个案例都解构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做法,同时提供一系列的工具支架,便于教师在实操中使用。
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是近几年职业教育的热点之一。本书通过解读国家政策,传播职业教育新型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的理念与做法,尝试对这一领域作一定探索,探讨了新型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的方法、程序以及使用新型工作手册式教材时配套的教学改革方案,拓展了职业教育教材的领域。
优秀地方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不仅具有教育价值,而且具有文化价值。本书基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对地方文化资源在学科教学资源、校本课程资源、学校文化资源三个方面的转化现状进行综合考察,分析了已有成绩和不足,厘定了生成文化记忆、增强文化自信和培育文化品格的价值定位,进而从文化视野厘定、主体意识重塑和协同平台搭建三个维度提出地方文化资源教育转化的优化策略。
本书关注的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尤为迫切的核心议题——如何理解本科教育;并从关联本科教育的相关核心概念与理念的理解切入,对本科教育发展的演变轨迹与当下境遇做全面系统的阐述与论析;回应现实中无论是来自大学管理者还是师生的众多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