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问题在当代哲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也属于这个世纪人类想要攻克的科学难关之一。目前主流意识研究领域存在着两条相互独立的道路:心灵哲学研究道路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道路。但是,一般认为,当代绝大多数关注意识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均持有如下基本信念:意识与脑神经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当代关于意识的争论可以聚焦到如下两个关键问题上来:意识与脑神经活动的关系如何?意识产生时,与之相应的特定脑神经活动的具体机制如何?宽泛地说,哲学家更关心前一个问题,而科学家更关心后一个问题。《意识研究》一书对当前关于意识的心灵哲学研究道路和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这两条道路分别进行了考察,论析了各自研究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归结出了困扰当前意识研究的困难(非分析性困难、非还原性困难、主体性/私密
《西尔格德心理学》内容简介: 本书一直被奉为普通心理学教科书的典范之作。其主要作者西尔格德教授,自1928年便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开设非常受欢迎的心理学导论课程。他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1953年独自编写了本书的版,由于内容丰富、观点全面、着重启发学生思维,特别适合作为初学者的授课或自学教材。该书自出版后就一直普受赞誉,到1962年第三版时,高达40万册,成为当年的图书。其后陆续被翻译成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中文等多种文字,是全世界大学最广泛使用的普通心理学教材。 为了适应心理学领域的不断进步,本书自1967年修订开始增加新作者,以期融入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和新出现的分支领域。50多年间已至14版,内容不断充实完善,始终是心理学教材中的黄金标准。虽然新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但为了纪念西尔格
《西尔格德心理学》内容简介: 本书一直被奉为普通心理学教科书的典范之作。其主要作者西尔格德教授,自1928年便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开设非常受欢迎的心理学导论课程。他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1953年独自编写了本书的版,由于内容丰富、观点全面、着重启发学生思维,特别适合作为初学者的授课或自学教材。该书自出版后就一直普受赞誉,到1962年第三版时,高达40万册,成为当年的图书。其后陆续被翻译成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中文等多种文字,是全世界大学最广泛使用的普通心理学教材。 为了适应心理学领域的不断进步,本书自1967年修订开始增加新作者,以期融入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和新出现的分支领域。50多年间已至14版,内容不断充实完善,始终是心理学教材中的黄金标准。虽然新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但为了纪念西尔格
教育心理学始终关注兴趣。兴趣、好奇和内在动机等理论在历史和现代研究中均受到重视。但是,迄今国内尚缺乏一本全面介绍兴趣及其作用的著述,本书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另一方面,兴趣的研究在国外方兴未艾,而国内相对低迷,这样一本书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该领域研究的概况。此外,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有助于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并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热情,改善学习质量。 本书涵盖学习兴趣、职业兴趣和心流体验三方面,并遵循兴趣从起源、发展、到作用的主线,对有关兴趣的国内外研究加以系统的整理。作者旨在为读者呈现尽可能完整的目前关于兴趣研究的画面,并提供有关兴趣应用的参考性建议。
《中国人幸福感研究》以心理学中的幸福感研究为切入点,进行跨文化、跨学科、多视角整合。通过比较不同群体的幸福感水平与差异,从公共政策与心理技术两个层面探索中国人幸福感的提升策略。构建既与国际学术研究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幸福感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测量框架。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是群体心理学的奠基之作,被誉为"改变世界的20本书"之一。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考察了群体的特殊心理与思维方式,尤其对个体与群体的迥异心理进行了精辟分析。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深刻影响了弗洛伊德、荣格、托克维尔、梁启超、周作人等学者,和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希特勒等政治人物。其观点新颖,语言生动,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