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社会心理学(第11版,中文平装版)(被译为12种语言,津巴多和彭凯平专文推荐,张泉灵的“工具书”,畅销100余万册)
    •   ( 330839 条评论 )
    • 戴维·迈尔斯著,新曲线 出品,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 等译 /2016-01-01/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戴维 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是美国700 多所大专院校社会心理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心理学爱好者的喜爱,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本书译自第11 版。 全书共分四编: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和应用社会心理学。第1 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着重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观点、价值观对心理学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内容,为读者系统完成后面四编社会心理学的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编(2~4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涉及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社会信念和判断、态度与行为的相互影响等内容。第二编(5~8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彼此影响和联系,深刻剖析社会影响的威力。涉及态度与行为的文化根源、社会服从的力量、说服的原理和群体影响等

    • ¥86.8 ¥128 折扣:6.8折
    • 焦虑的一代
    •   ( 1 条评论 )
    • [美]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 著,赵学坤 译;彭凯平 审定,湛庐文化 出品 /2025-03-20/ 中国纺织出版社
    • 95后是第一代进入青春期时不断接触互联网的人群,即Z世代。 手机式童年 取代了 玩耍式童年 ,构成了这一代孩子的 新童年 :一方面,父母在现实生活中的过度保护,这让孩子无法在成长中获得足够的挑战。另一方面,社会对孩子在网络上的保护不足。这对孩子产生了4大伤害:社会剥夺、成瘾、注意力碎片化、睡眠剥夺。 Z世代数字原住民在虚拟世界遭遇成长危机:对女孩来说,社交媒体让女孩重度焦虑:①滤镜、美颜、社交媒体经过美化的生活会让女孩产生外貌焦虑,加剧青春期女孩的不安全感。②女孩更容易分享情绪,让焦虑情绪传播。对男孩来说,游戏和视频让男孩深陷孤独:网络游戏和智能手机让男孩有更多途径逃避现实,沉浸在虚拟世界中。 高度依赖手机和社交媒体会导致人类的精神退化,已经成为一代人的危机。作者呼吁要全社会共同行动来结束

    • ¥59.9 ¥89.9 折扣:6.7折
    • 欲望的演化:人类的择偶策略(新修订版)(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 8645 条评论 )
    • [美]戴维·巴斯David M. Buss) /2020-08-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爱与被爱,但为什么我们*珍视的爱情关系中会有如此多的冲突与矛盾? 《欲望的演化:人类的择偶策略》(*修订版)基于众多关于择偶的科学研究,利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择偶行为案例,揭示了人类的择偶策略渗透进了每个人的行为之中。在巴斯看来,这些策略既塑造了女性之间的地位等级,也助长了男性的性背叛。它们既以爱之名义让恋人们激情相拥,又用嫉妒的怒火和残忍的背叛让恋人们黯然分手。 总之,人类的性心理根深蒂固于社会行为的结构之中,其外表既光辉闪亮又令人不安。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大自然中存在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那就是:进化。

    • ¥75.8 ¥79.8 折扣:9.5折
    • 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获得“越思考越可靠”的自我洞察。
    •   ( 4626 条评论 )
    • 〔美〕大卫·邓宁David Dunning) /2022-08-01/ 中译出版社(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任何在学校或职场与他人打过交道的人都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不少人对自己的认知偏离了客观事实。心理学家大卫 邓宁对这种现象展开了深入研究,并与贾斯汀 克鲁格共同提出了 邓宁克鲁格效应 (即 达克效应 )。该效应揭示了一些十分有趣的自我认知现象,比如:在一项任务中,表现差劲的人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实际情况更加优秀,而表现优秀的人会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表现。在本书中,邓宁教授全面总结了关于自我认知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为何我们在个人能力和品性两个方面会倾向于形成认知偏差,并揭示了避免这些认知偏差的途径。 本书部分讨论了人们关于自我能力的错误评价,并探索了为何人们经常认识不到自己的能力不足和性格缺陷。第二部分讨论了人们关于自己品格的错误评价,并探索了人们为何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实际更具独特性、为何对自己的

    • ¥52.4 ¥69 折扣:7.6折
    • 社会性动物(第12版)(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圣经》)
    •   ( 27931 条评论 )
    • 艾略特·阿伦森乔舒亚·阿伦森 /2020-05-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社会影响无处不在。我们是如何受到影响的?为什么我们要接受信息,或者换句话说,信息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什么样的社会动机使我们容易受到他人的想法、言论和行为的影响?哪些因素会增加或减少社会信息的有效性?哪些因素增加或减少了社会影响力的持久性?一个人是怎样喜欢上另外一个人的?是否通过同样的心理过程,我们选择了普通麦片而不是即食麦片?一个人如何对某个民族、某种宗教或种族群体产生偏见?偏见与喜欢类似?还是恰恰相反,涉及一套完全不同的心理过程? 许多人对会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感兴趣。因为我们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其他人交流 受他人的影响;影响他人;高兴、开心、悲伤、厌恶、沮丧,或者被激怒 我们的天性就是对人们为什么做他们所做的事情提出假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业余的社会心理学家。尽管

    • ¥75.1 ¥79 折扣:9.5折
    •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   ( 29250 条评论 )
    • 菲利普·津巴多迈克尔·利佩 著,新曲线 出品,邓羽肖莉唐小艳 译 /2018-07-01/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中译本修订版)是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这本书的出版有着三十多年的酝酿过程。*初的灵感来自津巴多教授为研究生开设的 态度改变原理 讨论课,后来在在津巴多教授的研究生李 罗斯、朱迪 罗丁和埃比 埃布森(现在都已成为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的协助下,先后出了两个版次的《态度影响与行为改变》。之后在1991年与司法心理学家利佩教授合作,增加了社会影响在司法、健康与幸福服务中的应用内容。本书出版后深受社会心理学专业人士的认可,成为研究社会影响过程的参考书目。同时也深受普通读者的喜爱。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系统地总结了心理学在态度形成和改变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实践,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你是如何影响他人,反过来又是如何被他 人和其他系统性力量所影响的。本书包括

    • ¥95.2 ¥138 折扣:6.9折
    • 新知文库25·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修订版)
    •   ( 39245 条评论 )
    • [美] 津巴多 著;孙佩妏陈雅馨 译 /2015-10-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全球具传奇的真人实境实验,了解人性需要看的经典著作。 197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 津巴多主持了 斯坦福监狱实验 ,引发了全球心理学界重新审视以往对于人性的天真看法。实验中,通过专门测试挑选了征募来的受试者,即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这些人被*分为狱卒和犯人两组,接着被置身于模拟的监狱环境。实验一开始,受试者便强烈感受到角色规范的影响,努力去扮演既定的角色。到了第六天,情况演变得过度逼真,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已经变成残暴不仁的狱卒和心理崩溃的犯人,一套制服一个身份,就轻易让一个人性情大变,原定两周的实验不得不宣告终止。 2007年,津巴多教授首度撰书详述其事,并结合从该实验到伊拉克监狱虐囚案三十多年来的社会现象,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透彻解释 情境力量 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为什么

    • ¥53.2 ¥56 折扣:9.5折
    • 人性实验:改变社会心理学的28项研究
    •   ( 4295 条评论 )
    • 库尔特·弗雷 /2021-02-2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人性真的经得起实验和检验吗? 一本洞察人性、反思自我、思考社会现象的醍醐灌顶之作 社会心理学是探讨人性*深入的学科。这本书展示了28个有趣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如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阿希的从众实验。这些实验大大提升了我们对人类社会心理和行为的理解。每一章不仅侧重于某一项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意义,还引用了相关研究和生活实例。所有章节相互独立,读者们可以按任意顺序阅读,无需担心会失去阅读的连贯性。第二版包含了许多新研究;并且采用的是生动、对话式的风格。本书不仅可作为读者学习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或研究设计课程的理想教材,对于普通读者洞察人性、反思自我、思考社会现象都能提到醍醐灌顶之效。

    • ¥94.1 ¥99 折扣:9.5折
    • 男性困境:他们内心的创伤、恐惧与愤怒(《中年之路》作者关于性别创伤的探讨)
    •   ( 940 条评论 )
    • /2024-08-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我时常思考,为什么女性憎恨压迫她们的男性,而男性又为何会憎恨和害怕彼此。在经年累月的工作中,我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源头在于母子关系,它影响着男性对自己、对生活和对其他人的所有感觉。孩子根据与母亲相处的经历,在内心形成了自己的女性意象,即母亲情结,它是男性的一种心理模式,是对温暖、连接和滋养的渴望。当来自母亲的最初体验是有条件的、痛苦的,男性会感受到被遗弃和被压抑,开始质疑自己的价值和这个世界的可靠性。为了对抗无力感,他要么变得过于顺从、依赖,要么过于恐惧、追求权力和控制。 由于母亲情结代表着内心对于女性的体验,男性很容易将它与现实中的女性混淆。于是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示弱,使其伴侣承担母亲的角色,无意识地要求她 养育 自己,或者他们害怕却又压迫女性,仿佛只要控制了她们,就能掌控自己

    • ¥59 ¥59 折扣:10折
    • 母女的世界:爱与憎的矛盾体
    •   ( 681 条评论 )
    • [韩]金志允 /2023-12-01/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这是一个与母亲有关的故事 作者金志允在人到中年时,突然因早已去世的母亲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内心冲突与困扰。这段经历引发了她对母女关系的兴趣,她开始从社会文化与心理层面探究母女冲突的本质。 她发现很多女性都有着与她相似的经历。女儿与母亲的关系经常是既爱又恨的纠葛,因为对方的存在而感到折磨,互相依恋却又感觉厌烦,既渴望亲近又想要逃离。即使女儿与母亲的连接渐渐淡去,但母亲带来的影响却似乎永远不会消失。 作者在书中尝试追溯这种纠葛的源头,我们将看到母亲是如何天然地相信女儿会无条件地认同自己,以及随之产生的无形暴力、 注定 的女性牺牲、双重讯息、隐秘的煤气灯效应等让女儿困惑的沟通误区。这些误区又是如何被延续到下一代人的身上,并愈演愈烈的?除了心理层面的分析,作者也试图展现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被

    • ¥59 ¥59 折扣:10折
    • 走出强迫症
    •   ( 2289 条评论 )
    • [法]弗兰克·拉马涅尔 /2022-03-01/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许多执拗与偏颇,顽固与无奈,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有些可爱又可笑,强迫症戴着一张似乎总也抓不住的淘气小孩的面具,私底下却成为屡屡和自我天性解放作斗争的堂吉诃德。但只要肯于坦然面对和治疗,它就不会是一座永远无法攻克的堡垒。 本书能在让慌乱中的你,不再被情绪强迫,不再给自己加戏,而是镇定、愉悦地接受不完美的自我。 当你阅读本书时,也请你一定要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来进行,没必要落入 需要全部读到 的强迫症里!

    • ¥58 ¥58 折扣:10折
    • 决策与判断(中译本修订版)
    •   ( 5253 条评论 )
    • 斯科特·普劳斯新曲线 出品,译者 :施俊琦 王星 /2020-05-01/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决策与判断》是一本社会心理学的经典著作,曾获美国心理学协会(APA)的威廉 詹姆斯图书奖。这也是一本充满趣味和科学实证证据的社会心理学普及读本。全书汲取了许多医学、法律、商务和行为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与实际例子,全面介绍了决策与判断的心理过程,尤其探讨了影响决策与判断的社会因素。书中剖析了一系列关于人类决策与判断的心理学实验结果,有些结果往往与人们的常识经验相反,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各种认知偏差和非理性决策出现的原因,并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给出避免认知风险和决策偏差的实用建议。 《决策与判断》(中译本修订版)共分 6 编 21 章,*、第二编(1~6 章)主要介绍影响决策与判断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知觉、记忆、情境和提问方式。第三、第四编(7~16 章)主要介绍决策的经典模型,并与有关判断偏差的新模型进行

    • ¥56.4 ¥88 折扣:6.4折
    • 文明及其不满(弗洛伊德集大成之作)
    •   ( 649 条评论 )
    •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林宏涛 译 /2024-09-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文明及其不满》最初出版于1930年,在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政局动荡的情势下,弗洛伊德探讨了人类文明的本质与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并进一步反思:高度发展的文明,为什么无法给人类带来幸福?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的历史,就是压抑本能的历史。文明的进步,建立在压抑人类的欲望与需求之上,社会规范与道德约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个人的自由和快乐。人们无法满足自我本能,进而导致了焦虑不安与精神官能症,最终化为自我毁灭式的 死亡本能 和 毁灭本能 。 《文明及其不满》融合了精神分析理论学说与社会文化,形成独特的观点,不仅是社会心理学的先声,在文化研究上也具有开创性意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同时本书增加了数十幅插图,并收录了《为什么会有战争?》(弗洛伊德与爱因斯坦的通信),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弗洛伊德的论点。

    • ¥60 ¥60 折扣:10折
    • 被赋能的高效对话
    •   ( 4808 条评论 )
    • (加)玛丽莲·阿特金森Marilyn Atkinson蕾·切尔斯 (Rae Chois)著 /2019-07-01/ 华夏出版社
    •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发动世界改变的天才。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往往不在于硬件,而在于心智模式这类软件系统上。本书所指的天才,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有的思考和工作方式。如果我们掌握了这套思维模式与信念,就如同为我们的身体、头脑等硬件配置了*适宜的软件系统。我们能唤醒内在的天赋,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获得强大的创造力,享有充满激情、写满成就、富于意义的人生。这就是教练的力量。 本书通过揭示探索人的大脑和心灵的运转法则,帮助读者理解如何从充分发展潜能、充分实现自己*愿景的角度改变生活。 《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如此推荐本书: 从未有一本书如此系统地诠释了教练的心理科学与背景,以及科学背后的技术与艺术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名教练或咨询师,或你希望成为教练型的领导者,本书是你永远绕不开

    • ¥51.4 ¥59.8 折扣:8.6折
    • 不要用爱控制我1:如何识别和有效应对控制你的人
    •   ( 1757 条评论 )
    • (美)帕翠丝·埃文斯 /2023-11-01/ 当代世界出版社
    • 人人都希望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掌控一切;人人都可能不由自主地对别人指手画脚、随意评价。 有的人懂得校正自己的行为,适度控制,所以进退自如,生活的务必轻松。 有的人却不明白这种行为给别人带来的痛苦。结果婚姻失败、人际关系紧张、心灵扭曲,自己也异常苦恼。 人为什么会长生这种控制别人的欲望呢?为什么有人想改变这种行为,事到临头缺总是无法自控?真是百思而不得其解。 本书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日常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这些下意识行为。揭示了背后的实质,解开了我们的困惑和痛苦,使我们学会识别、理解和应对控制,让我们的生活远离暴力,更加和谐、幸福。 作者新颖独到的观点和概念,必将在全球掀起讨论 控制 的风暴。

    • ¥64.6 ¥68 折扣:9.5折
    • 新知文库精选·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   ( 285 条评论 )
    • /2024-07-15/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善恶的界限在哪里,人性的脆弱超乎你的想象! 197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 津巴多主持了 斯坦福监狱实验 ,引发全球心理学界重新审视以往对于人性的天真看法。实验测试挑选了征募来的受试者,这些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被随机分为狱卒和犯人两组,然后被置身于模拟的监狱环境中。一开始,受试者强烈感受到角色规范的影响,努力扮演既定的角色。到了第六天,整个情景过度逼真,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变成残暴不仁的狱卒和心理崩溃的犯人。一套制服,一个身份,就轻易让人性情大变,原定两周的实验不得不宣告终止。 2007年,津巴多教授首度撰书详述其事,并结合从该实验到伊拉克监狱虐囚案三十多年来的社会现象,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透彻解释 情境力量 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种种社会角色剧本的规范与约束下,我们是否会像上帝

    • ¥93.1 ¥98 折扣:9.5折
    • 缠绕的意念:当心理学遇见量子力学
    •   ( 3482 条评论 )
    • (美)雷丁 著,任颂华 译 /2015-09-01/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为什么存在宇宙?生命是否有真实的目的?而又是谁在问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人看着月亮的话,它是否继续存在?我们能否感知发生在爱人身上的事情,即使她远在千里之外?直觉是否包含关于未来事件的信息?我们可以不借助常规感官获得这些信息吗? 《缠绕的意念:量子世界中的心理学真相》基于量子力学与心理学的**成果,通过对大量对照实验的深入剖析,雄辩地证明了爱因斯坦称之为 超距幽灵作用 的缠绕现象的存在:宇宙中的个体表面上各自独立,实则彼此交互,个体一旦交互,时空联系就会保留下来,而我们的心灵也以类似的方式缠绕在一起。因此,诸如预感、千里眼、心灵感应等并不是所谓神秘现象,只是进化的自然结果。藉由揭示隐藏在超验背后的物理现实,迪恩?雷丁不仅为我们科学地认知心理体验搭建了舞台,还为我们理解我们是谁、从哪

    • ¥56.1 ¥59 折扣:9.5折
    • 嫉妒与社会
    •   ( 1008 条评论 )
    • [德] 赫尔穆特·舍克 著,理想国 出品 /2024-03-01/ 上海三联书店
    • 人会嫉妒;嫉妒总是发生在近似的人之间;什么都会让人嫉妒,特别是那些微小的差异。本书作者将历史作为研究嫉妒的实验室,从语言中的俗语、原始部落的习俗、古希腊的悲剧、文学、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到嫉妒对政治、经济政策以及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带我们穿越嫉妒之地。 作为嫉妒的社会学研究经典之作,本书被视为研究现代社会的前奏,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兴起的当下,为收入差异、阶级跃迁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治疗的开端。

    • ¥77.9 ¥82 折扣:9.5折
    • 理解愤怒
    •   ( 3788 条评论 )
    • 丛非从 /2021-11-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一个人愤怒,是因为他有恐惧、委屈、脆弱、无助等一系列复杂情绪没有被表达。深度解决愤怒,实际上就是解决这些隐藏的情绪。理解愤怒,就是看到愤怒是对爱的召唤,是对关系的渴望,是生命力想喷薄而出的愿望。本书通过对真切案例的呈现与分析,讲解了一个有效的心理工具《愤怒分析表》以及它的使用方法,使我们可以快速深入地理解愤怒,看见自己,看见他人,让愤怒之下隐藏的爱,流动起来。

    • ¥64.6 ¥68 折扣:9.5折
    • 了解人类行为的50个心理学实验 从巴甫洛夫的狗到罗夏墨迹测验
    •   ( 4536 条评论 )
    • [美]迈克尔·A.布里特(Michael A. Britt) /2020-04-01/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作为一本回顾心理学发展进程中重要研究成果和里程碑的专业学术之作,本书所列举的心理学实验都曾经颠覆了我们对人类行为的认知。 在本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纳箱、罗夏墨迹测验、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研究、米尔格拉姆的权力服从研究,以及津巴多的监狱实验等 50 个改变了心理学研究的经典实验,并且作者还设计了专门的板块帮助读者去测试自己感兴趣的人类为,任何人都可以运用本书中的具体步骤去做心理学实验!阅读本书后,你将发现心理学实验无处不在,它们在广告中、在餐厅里、在课堂上,甚至在你的智能手机里!你完全可以在家里随时策划自己的心理学实验! 如果你想全面了解经典、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并进一步学会将这些实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那么本书将是你的不二之选!

    • ¥56.9 ¥59.9 折扣:9.5折
    • 今日TA:人际沟通分析新论
    •   ( 5701 条评论 )
    • [美]艾恩·斯图尔特 范恩·琼斯田宝 张思雪 田盈雪 译 /2017-06-01/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这是一本风靡全球的TA疗法经典培训教材 资深督导多年经验倾囊相授 艾恩 斯图尔特博士是 欧洲人际沟通分析协会 (EATA)和 国际人际沟通分析协会 (ITAA)的认证的教学和督导分析师。曾获得EATA的金奖。范恩 琼斯博士是ITAA认证的教学和督导分析师,美国注册临床心理学家,美国认证国家团体心理治疗师,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临床成员与认证督导,美国东南部团体和家庭治疗研究所所长,国际再决定疗法协会创始成员之一。 国际TA经典培训教材 此书为人际沟通分析流派的经典培训教材之一,已被翻译为十五种语言,在全球畅销三十载。本书是原书英文版第二版,在*版的基础了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包括词语,观点以及案例。 深入浅出、思路清晰、收录大量经典案例 正文包括详尽的TA基础理论的讲解,配有简洁的说明性图表,还收录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案

    • ¥71.3 ¥75 折扣:9.5折
    • 粉红色柔软的学习者
    •   ( 141 条评论 )
    • [美] 大卫·伊格曼David Eagleman) 著,王明宇 牛雨谣 译,湛庐文化 出品 /2024-11-05/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为什么切除了一半大脑的孩子还能正常生活?为什么10岁以后再学习一门语言就很难说得地道?盲人如何通过舌头看见世界? 斯坦福大学脑科学家大卫 伊格曼围绕 大脑一生都在动态重连而非重塑 这一颠覆性的科学新发现,揭示了大脑在面对外部变化时,比如生活环境的改变或截肢和失明这样的重大身体损伤,是如何灵活地即时更新的。他基于脑科学的蕞新研究与实践成果,以丰富的案例、生动的比喻为我们呈现了发生在我们头脑中的一切: 神经元之间弱肉强食的地盘争夺战,音乐、象棋、语种等对大脑的革命性改变,以及我们在学习新技能、应对创伤和疾病、处理复杂社会互动时,大脑都在做什么。 我们的眼睛、耳朵和鼻子等器官本质上都是即插即用的外部设备,只要有大脑,人类就可以塑造一个新的身体。全书围绕这一颠覆性的科学事实,为我们呈现了脑

    • ¥78.9 ¥99.9 折扣:7.9折
    • 没药花园(手绘题词印签+金属书签)和没药花园一起推理 人性追凶ד没药花园”经典代表作。收录惊动奥斯卡、逼停NBA总决赛
    •   ( 1046 条评论 )
    • 何袜皮 /2024-05-01/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本书系人类学博士、 没药花园 创始人及主笔何袜皮的经典罪案分析代表作,本书所选文章多为在社会上引起大众强烈关注的罪案与悬而未决谜团的分析。其中包括美国辛普森杀妻案、黑色大丽花案等案件的推理和犯罪心理分析。 没药花园 的推理文章,都是从最基本的人性开始分析,把犯罪心理与犯罪可能性娓娓道来,最后推理出的可能性往往不是那个最有噱头的,也不是大家一眼相中的选项,却是细想最有道理的。何袜皮强大的推理能力和资料整合能力,让她总能洞察常识之外的细枝末节。另外,作为人类学博士,何袜皮出类拔萃的地方在于,她始终关注的是人本身,她的文章始终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

    • ¥50.7 ¥59 折扣:8.6折
    • 害羞与社交焦虑症:CBT治疗与社交技能训练
    •   ( 5427 条评论 )
    • 【美】林恩·亨德森Lynne Henderson ) 著,姜佟琳 译 /2015-11-01/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何谓害羞和社交焦虑?林恩?亨德森认为,不能简单地从病理学或身体病态的角度来界定和应对害羞和社交焦虑症。相反,她将害羞和社交焦虑症看作个体心理和情绪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并且相信,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这种状态。 《害羞与社交焦虑症:CBT治疗与社交技能训练》介绍的内容和方法是亨德森和津巴多教授在斯坦福害羞诊所所做的多年研究和实践的结晶。书中阐述的“害羞恶性三循环”理论能够让读者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负性观念和不适应的行为方式是如何形成的,并基于此提出了社会适应模型,通过十二步认知行为疗法帮助读者应对害羞和社交焦虑症。在亨德森看来,社会适应就像锻炼身体一样,是人类基本的一种自我提升追求,并且只有每天都坚持投入和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根本不存在天生的社交达人。 这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

    • ¥56.1 ¥59 折扣:9.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