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S.T.E.P.课程由美国知名心理学家邓克梅尔和马凯以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创立,该课程的宗旨是避免体罚及以冲突的方式管教孩子,让父母更有技巧,更为有效地与孩子相处,培养高情商、乐于合作和独立自主的孩子。该课程以跻身西方父母三大培训课程之一,39年来深刻影响了西方的儿童教育理念。 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阿德勒指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孩子的责任感、合作能力、自信心要从儿童期培育。这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 三岁看到老 。阿德勒以经过实践检验的教育方法指导父母们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本书译自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既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著作,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 本书主要阐述儿童的人格形成以及由此展开的教育意义。作者将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源,划归为“追求优越”“自卑情结”“社会情感”三个方面,并一一用案例与理论展开解析。书中针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又展开为“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与性”“教育中的错误”“对父母的教育”来进行解析与提供方法,为家长和老师解惑。
本书是华中师范大学“卓越教师教育精品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共七章,分别是学习心理辅导概述,评估学习,经典学习理论的辅导价值及学习动机激发,影响个体学习的因素及促进,学习策略,阅读、写作与数学辅导,特殊学习者。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特别关注各种学习理论、动机理论的辅导价值,有针对性地对阅读、写作和数学领域常见的问题,以及学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特殊学习者的问题的辅导和矫正进行了深入阐述,实践应用价值更为突出。
本书每章初,明确了每章学习的重点,教师可参考每章重点,安排和组织本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学生可据此了解本章教学的主要内容,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在每章中穿插补充了一些阅读专栏,推荐了阅读书目,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加深学习内容。每章内容结束时,都给学生提出了一些复习思考题,以便巩固和强化所学的知识。本书在编写体例上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阐述,心理学家理论研究的介绍,更强调了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给学习者行之有效的指导。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教材,也可作为小学教师进修培训和自学教材或参考用书。
本书着重阐述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学科发展的历史,中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与教育,一般学习心理,分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几个方面。书在和其它教师教育校本课程相互衔接的基础上,既具有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又安排了具体明确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对于教师指导学生乃至自身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测量评价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都具有理论上的指导和操作上的参照作用。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使用的教材。
《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力图阐明儿童发展的多元性和复杂性,除着重阐述认知、情感、社会化三条心理发展主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趋势外,还努力反映学前儿童在游戏和各类艺术活动中的心理特点,贴近学前儿童的主观世界。此外,《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在介绍有关知识的同时,注重科学的儿童观和发展观的宣传,力图让学习者树立应有的科学精神。
全书分为61章,每一章阐释演绎了一个具体的心理学原理,并在学生实际教育环境中进行总结和讨论,将知识原理讲清讲透,结合实际容易理解吸收应用。每一章都以一句相关名人名言开始,从实际教育案例、古今中外历史故事以及文学艺术作品中开始阐发一个心理学道理,再结合到学生实际成长的教育目标上加以讨论点拨。
版的《发展心理学》在前一版的基础上,内容更加丰富翔实:从生到死,从孕育期胚胎的成形到老年期疾病的来袭。书中既有经典研究的介绍,又有研究成果的及时反映;既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补充读物,其深度与广度也足以充当课堂教材,能够为学生奠定较好的学科基础。 《发展的多样性》、《从研究到实践》和《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消费者》三个专栏,对于我们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非常有帮助。尤其《成为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明智消费者》这个专栏,更是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本书除阐明普通心理学基础理论,讲述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外,还考虑到应使课程内容更好地符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学校素质教育的现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指导;适应教师教育发展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职业素质培养;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学校心理生活实际,尽量为在校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与心理指导,在编写理念、知识内容、结构体系、实际应用等方面做了必要的修订、充实与调整,将心理学的学科知识、学校教育活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心理指导结合起来,力求做到科学性、师范性、综合性、实用性相统一
本书将系统介绍教育心理学学科概述、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基本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的迁移、知识学习、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学业测量与评价、课堂管理、教师心理等内容。并着力从三个方面强化本书的特色:首先,增强学科实用性,突出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对于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二,体现实践针对性,通过鲜活的案例和严谨的体例帮助未来教师掌握学习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第三,尊重教学的发展性,紧密结合教师资格标准强化教师教学实践环节考核的发展趋势,培养教师自主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能力。
本书是为本、专科学生编写的专业(公共)教材。共分四部分,首先介绍学校心理学的总体概况,探讨学校心理学的对象任务、研究方法与历史发展,随后分析学校心理学的主要问题,学生认知发展、人格动力与社会适应问题,接着讲述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技术,心理诊断评估、心理咨询治疗与心理干预矫正技术,后展望了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前景。该书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有如下特色:一是吸收了近年来有关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前瞻性;二是注重理论的实践应用,可操作性强;三是注重教材的可读性,拓展阅读板块具有生活性,介绍了前沿研究的进展与争论,有助于拓宽读者的知识视野。
孩子为何喜怒无常、冒失莽撞;为什么他们总是缺乏自律,不懂规划……对那些苦于与孩子无法沟通、难以相互理解的父母来说,本书不可不读。它以发展心理学、教育神经学的*成果为基础,阐释了青少年情绪动荡、行为偏颇的根源,帮助成人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处于青春期这一人生特殊发展阶段的孩子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动机。他们的行为之所以异于成人是因为二者的大脑运作方式有很大差异。过去人们习惯上把这一切归咎于激素,但已有研究表明,青春期人脑在发生着本质上的重构。神经通道传导的加快,可以使人的成绩突飞猛进,但这种重构过程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前脑,即审慎的主管区域,在二十岁之前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这个年龄段之前的青少年趋于冲动急躁,容易做出冒险的轻率决定。 《青春期的大脑:孩子为何难以相处》探讨了青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心理学丛书:学习障碍的评估与矫正》一书是当前国内少有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全面阐述学习障碍的书籍。该书对学习障碍者的核心特征、成因、发展模式、评估与矫正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心理学丛书:学习障碍的评估与矫正》尤其关注于不同类型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以及如何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运用大量篇幅介绍了学习障碍的各种矫正技术,包括认知训练、教育管理和教学策略、行为矫正等。这些知识均是在总结近二三十年该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完成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并且,《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心理学丛书:学习障碍的评估与矫正》注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性强,可以作为心理学、教育学专业学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学习障碍儿童的家长和教师的辅导用书。
从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起,人生长河就开始了奔腾不息的流淌,时而宽广,时而曲折,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静静流逝。发展心理学就是研究个体一生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本书从生理发育、认知发展、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描绘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历程,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既有各种经典理论,又有近些年颇有影响的新理论,同时也在相应章节介绍了用于阐明具体心理发展问题的微型理论。 刘爱书、庞爱莲主编的《发展心理学》突出特点是介绍了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成果,不仅关注国外的热点研究,还特别重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围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的新进展,搜集能反映我国当代儿童心理发展的新数据。“阅读栏”则介绍了一些有趣的研究成果、经典研究的具体细节、发生率较高的心理障碍、促进
本书共10章, 汇集了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困惑、自我发展、人格完善、生涯规划、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压力与挫折应对、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案例, 并进行了分析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