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英国利物浦约翰 摩尔浦大学健康心理学教授米歇尔 克罗斯利撰写的一部叙事心理学导论性著作。米歇尔 L. 克罗斯利是英国心理学界知名的叙事研究专家,在该领域发表许多研究论文,本书既是她的长期研究结晶,也是叙事心理学的极佳入门读物。叙事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出现的新趋向之一,现波及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诸多领域。本书具有概论性教科书的框架,围绕自我从理论、操作和应用三部分展开,阐述了自我同一性理论、话语方法等理论问题,介绍了叙事研究的具体步骤和叙事材料的分析与结果写作,并展示了叙事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积极的心理品质决定个体的行为方式,能帮助个体对抗心理压力、心理疾病,促进个体发展和进步,是个体拥有幸福人生的基础。因此,孩子健康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养成积极心理品质。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职业奋斗积蓄力量,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书主要展示四堂积极心理品质训练课,*堂课唤醒学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意识,增强自我认同感,后面三堂课的主题分别是感恩、幽默和赞美。感恩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幽默提高情商和社交应对能力,赞美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从中学习和进步。通过这四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与人交往,发挥性格优势,实现健康成长,为职业发展和生活幸福奠定基础。
本书译自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既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著作,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力。 本书主要阐述儿童的人格形成以及由此展开的教育意义。作者将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源,划归为“追求优越”“自卑情结”“社会情感”三个方面,并一一用案例与理论展开解析。书中针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又展开为“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与性”“教育中的错误”“对父母的教育”来进行解析与提供方法,为家长和老师解惑。
美国心理学博士格林豪斯根据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中*个阶段为职业准备阶段,对应年龄为0~18岁。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能否全面认识自己,明确发展目标,建立起职业想象力和与选择能力,将决定着自己所获成就的高度以及对生活的满意度。 本书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从梦想、个性、价值观、兴趣、意外影响因素等方面,从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角度,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专业而详细的指导,让家长和老师能够更准确地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找准奋斗方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职业奋斗积蓄力量,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书每章初,明确了每章学习的重点,教师可参考每章重点,安排和组织本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学生可据此了解本章教学的主要内容,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在每章中穿插补充了一些阅读专栏,推荐了阅读书目,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加深学习内容。每章内容结束时,都给学生提出了一些复习思考题,以便巩固和强化所学的知识。本书在编写体例上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阐述,心理学家理论研究的介绍,更强调了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给学习者行之有效的指导。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教材,也可作为小学教师进修培训和自学教材或参考用书。
体验式家长会是依据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需要,通过体验式心理教育技术,在团体动力的推动下,围绕教育主题而开展的体验、成长和学习活动。 本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体验式教育的内涵、应用及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体验式家长会这一集创新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作者以4个班会实录为例,完整呈现班会中教师的引导、情境的设置、技术的操作和家长的反应,对于家长暴露出来的认知误区、错误的教育方式和忽视的言行影响,提供了直接的修正建议。体验式家长会关注现实的家庭教育要求和家长的心理需要,创设不同的教育情景,引导家长在体验中感悟和反思,通过成长和学习,成为自己和孩子的心灵导师,有效改善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形成和谐的家校合作。
.
本书主要是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团委老师根据大一新生适应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整理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定位自我,开启大学生活新起点;适者生存,领略大学生活方式;时间管理,遨游精彩大学生活;学习心理适应;人际心理适应;消费心理适应;恋爱心理适应;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常见心理问题应对。共九个章节。
体验式班会是依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成长规律和班级建设的需要,在团体动力推动下,通过绘画、 音乐、具象、此时此地技术等体验式心理教育技术, 围绕教育主题而开展的班会活动。 本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体验式教育的内涵、应用及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体验式班会这一集创新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科学的班会形式。作者以六个完整班会实录为例,完整呈现班会中老师的言行、学生的反应、技术的呈现、导师的点评,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班会存在的问题。它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重视学生的体验与分享,让学生在游戏与活动的过程中很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终有效达到班会目的,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鲜活的范例和深刻的反思。
该书稿是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心理学的专业特点所写的关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文章合集。内容包括解答孩子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比如学业、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未来理想等等面向,以及和女儿的通信。作者以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语言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案例给孩子们提供了解决问题、面对问题的建议和方法。书稿真实感人,充满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精神,体现了一个教师和一个父亲对教育的思索,对孩子的关怀和慈爱。
本书是华中师范大学“卓越教师教育精品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共七章,分别是学习心理辅导概述,评估学习,经典学习理论的辅导价值及学习动机激发,影响个体学习的因素及促进,学习策略,阅读、写作与数学辅导,特殊学习者。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特别关注各种学习理论、动机理论的辅导价值,有针对性地对阅读、写作和数学领域常见的问题,以及学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特殊学习者的问题的辅导和矫正进行了深入阐述,实践应用价值更为突出。
《教育心理学》是山西师范大学的校级优质课程,为了能够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和心理发展观、学校观和学习发展观、教育教学观、健康观、全面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2017年8月由高教社出版了配套优质课程的教材《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是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类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由于51课时的有限性,使得很多学生的学习只能停留在概念层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解决未来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践难题,编写了《教育心理学》精要与学习手册。《教育心理学精要与学习手册》是以山西师范大学优质课程教材《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试行)》为依据,以教与学的内在联系为编写取向,
本书着重阐述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学科发展的历史,中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与教育,一般学习心理,分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几个方面。书在和其它教师教育校本课程相互衔接的基础上,既具有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又安排了具体明确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对于教师指导学生乃至自身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测量评价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都具有理论上的指导和操作上的参照作用。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使用的教材。
作为一种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表达与呈现有其自身的特点。基于此,本书根据领域知识的构成,通过表征基础学理知识的 基础理论 (*章~第三章)、表征知识学习与加工过程的 领域学习 (第四章~第九章)和表征知识操作与运用的 教师心理与课堂管理 (第十章~第十二章)三个主要模块构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同时,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并重的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既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强调教师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因此,在各个模块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中,本书遵循 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构建 知识的运用 这一知识生成与能力培养的基本过程,通过对经典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原理的阐述,融合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丰富的教学实践案例,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与当代教育教学实
著名智商测试编制专家考夫曼博士在本书中对这些重要问题和许多其他热点问题做了探讨。这本书对智商测试的热点话题——智商的神秘性、错误观念和理论,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了智商到底是什么。考夫曼以简明、引人入胜的文笔解释了智商测试的性质、历史起源和未来发展方向。不论对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还是对智力研究感兴趣的人,都是一本便捷而具有趣味性和启发一陛的读物。
本书是为本、专科学生编写的专业(公共)教材。共分四部分,首先介绍学校心理学的总体概况,探讨学校心理学的对象任务、研究方法与历史发展,随后分析学校心理学的主要问题,学生认知发展、人格动力与社会适应问题,接着讲述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技术,心理诊断评估、心理咨询治疗与心理干预矫正技术,后展望了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前景。该书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有如下特色:一是吸收了近年来有关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前瞻性;二是注重理论的实践应用,可操作性强;三是注重教材的可读性,拓展阅读板块具有生活性,介绍了前沿研究的进展与争论,有助于拓宽读者的知识视野。
本书除阐明普通心理学基础理论,讲述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外,还考虑到应使课程内容更好地符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学校素质教育的现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指导;适应教师教育发展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职业素质培养;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学校心理生活实际,尽量为在校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与心理指导,在编写理念、知识内容、结构体系、实际应用等方面做了必要的修订、充实与调整,将心理学的学科知识、学校教育活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心理指导结合起来,力求做到科学性、师范性、综合性、实用性相统一
由卢家楣主编的《学习心理与教学--理论和实践 (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给未来教师的心理学》是 写给未来教师的心理学 这一面向未来教师(包括教师教育专业的在读学生、有志于从事教师的综合性大学学生,以及新入职的新教师)的心理学公共课教材中的一种,全书共十三章, **章为导论,第二至第八章构成上编,第九至第十三章构成下编。上编围绕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内容 概念、规则、认知策略、元认知、创造学习、动作技能、社会规范等几方面展开论述,下编针对影响学习重要因素,如学习迁移、学习动机、学生个别差异、学习环境等方面阐明其对学习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从揭示学生如何学习、受何种因素影响的基础上,阐述教师应如何科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师范生从理论到实践掌握有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形成相应的教学
本书将系统介绍教育心理学学科概述、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基本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的迁移、知识学习、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学业测量与评价、课堂管理、教师心理等内容。并着力从三个方面强化本书的特色:首先,增强学科实用性,突出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对于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二,体现实践针对性,通过鲜活的案例和严谨的体例帮助未来教师掌握学习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第三,尊重教学的发展性,紧密结合教师资格标准强化教师教学实践环节考核的发展趋势,培养教师自主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