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法律心理学 乐国安,李安,杨群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乐国安,李安,杨群 /2016-01-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国心理学专家向世界讲述法律心理学,反映中国学者的在该领域的重要贡献。 法律心理学是用心理现象来解释法律问题的一种学问或一门科学,它是心理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的社会环境下,在强调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的国际学术背景下,“法律心理学”成为了当前“发展潜力”的研究领域之一。本书是《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中的《法律心理学》分册,其内容包括法律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行为模式、证言、辨认、讯问和供述、犯罪人特征描述、司法决策、测谎、法律相关心理的评估、罪犯心理矫正与治疗、受害人的心理创伤和恢复等议题。本书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阐述法律心理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同时也展现了心理学的技术方法如何回答法律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本书可

    • ¥29 ¥65 折扣:4.5折
    • 心理突破:审讯中的心理学原理与方法【正版图书,达额减,电子发票】
    •   ( 0 条评论 )
    • 毕惜茜 /2017-11-01/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审讯是一项古老而传统的侦查手段,如何通过审讯获取嫌疑人供述自古以来就是侦查中的难题。近年来,对于审讯(方法)的认识和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身体和生理强制的审讯方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获取嫌疑人供述更是一项艰巨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诸多成就,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党的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新形势对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等司法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谈话”和审讯活动的中更要注重心理学方法的应用。毕惜茜著的《心理突破:审讯中的心理学原理与方法》从嫌疑人的供述心理、审讯中的心理学方法、审讯中的语言技巧三个方面,分十八个专题全面展示了心理学方法在审讯中的应用。本书凝结着作者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实务经验,

    • ¥77.85 ¥156.72 折扣:5折
    • 心理突破:审讯中的心理学原理与方法 毕惜茜 中国法制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3 条评论 )
    • 毕惜茜 /2017-11-01/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审讯是一项古老而传统的侦查手段,如何通过审讯获取嫌疑人供述自古以来就是侦查中的难题。近年来,对于审讯(方法)的认识和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身体和生理强制的审讯方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获取嫌疑人供述更是一项艰巨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诸多成就,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党的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新形势对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等司法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谈话”和审讯活动的中更要注重心理学方法的应用。 毕惜茜著的《心理突破:审讯中的心理学原理与方法》从嫌疑人的供述心理、审讯中的心理学方法、审讯中的语言技巧三个方面,分十八个专题全面展示了心理学方法在审讯中的应用。本书凝结着作者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实务经验

    • ¥56 ¥137 折扣:4.1折
    • 心理突破:审讯中的心理学原理与方法 毕惜茜 中国法制出版社,【正版保证】
    •   ( 3 条评论 )
    • 毕惜茜 /2017-11-01/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审讯是一项古老而传统的侦查手段,如何通过审讯获取嫌疑人供述自古以来就是侦查中的难题。近年来,对于审讯(方法)的认识和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身体和生理强制的审讯方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获取嫌疑人供述更是一项艰巨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诸多成就,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党的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新形势对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等司法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谈话”和审讯活动的中更要注重心理学方法的应用。 毕惜茜著的《心理突破:审讯中的心理学原理与方法》从嫌疑人的供述心理、审讯中的心理学方法、审讯中的语言技巧三个方面,分十八个专题全面展示了心理学方法在审讯中的应用。本书凝结着作者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实务经验

    • ¥56 ¥133 折扣:4.2折
    • 中日法律心理学的课题与共同可能性 9787562059837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正版图书,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马皑,(日)浜田寿美男 主编 /2015-04-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以上介绍的两个案件时隔60年的漫长岁月。两个案件都被深重地怀疑是冤案。然而不仅冤案的主张没有被认可,案件本身也快要被人淡忘。这样的案件在60年来到底发生了多少?我时而受到律师的委托,介入过其中的一些案件。作为案件的第三者,我只不过是对供述证据进行分析的鉴定人,但说实话,从中不由得感到义愤填膺。回想起来,自从我涉足法律与心理学交叉的世界以来,已有多次反反复复地体验过这种愤怒之情。当然,这又使我继续走在了法律心理学的研究之路上。但是,这绝不仅仅是属于我个人的事情。 我们进行研究的出发点,原本就是针对生活现实的各种疑问。这些疑问的背后,有着对现实的惊讶、喜悦,还有悲伤与愤怒。这些情感经常被看作是属于个人的,但是情感才是把人与人连接起来的最初的纽带,借助情感我们才能深深地扎根到共同的现

    • ¥181.2 ¥367.4 折扣:4.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