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即通过对日常空间的出离而获得的非日常的空间经验。旅行故事是以旅行作为表现对象或发生背景的故事。在中国小说史上,旅行故事源远流长,数量巨大,特征鲜明,恰可成为把握古代小说之内在结构和历史脉络的理想案例。本书以明清通俗小说为中心,利用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旅行故事的源流与特征,进而探索了一种关于古代小说史的微观描述方式。
该传记被公认为是研究康拉德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梳理了康拉德的人生旅程及各阶段的文学创作,包括他的私人生活、重要友人及通信、生活重压下的文学创作、所写作品的要义及精髓所在。重点突出了康拉德在生活重担、文学创作、读者品味及商业考量之间的艰难权衡,如何顶住诸多压力秉持对文字、艺术、“真理”的执着信仰和追求,并最终走出了一条辉煌的文学之路。
作者研究的悬案与论争》。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是19世纪中期的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他非常重视心理学对科学尤其是教育的巨大影响,他曾提出用改善心理学研究的手段来纠正哲学乃至整个科学领域错误的构想,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是统觉理论,这一理论吸收了英国的联想主义的思想和力学当中引力与斥力的理念,通过独特的视角说明了观念之间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赫尔巴特教育学的理论结构图示可表述为“目的—过程(方法和内容)—目的”,方法、内容与贯穿其中的目的构成过程中的三维立体结构。教育目的研究培养什么人,是超验的、形而上的东西,代表人文一极;教育过程研究怎样培养,是经验的、形而下的东西,代表科学一极。方法和内容构成过程中实现目的的具体手段与载体。
此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西游记》评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二是《西游记》评点文献的研究。
本书乃米沃什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讲演的结集。米沃什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借助这本小册子,米沃什论述了诗歌之于时代的重要性。米氏所言并非老生常谈,他提醒世人关注的恰恰是诗歌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同时对于二十世纪的反省为这一思考维度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向。精装本列入“文学纪念碑”丛书(序列号021)。
《景龙文馆记》,武平一撰,记载唐中宗景龙年间修文馆唱和活动,保存了上官婉儿及张说、宋之问、沈佺期、杜审言、苏颋等文馆学士的唱和之作,以及初盛唐之交众多作家的传记资料。堪称景龙一朝实录性质的编年体文学史。 《集贤注记》,韦述撰。集贤院,以整理图籍、纂修国史、草定仪注、修订历法、翻译佛经、教习乐工等为工作任务,玄宗朝实则担负翰林院部分职责。《集贤注记》记载玄宗朝集贤院置院始末、院中故事、学士名氏等,末附《新旧唐书》之《韦述传》及新撰《韦述简谱》,反映了玄宗朝文物之盛。
《景龙文馆记》,武平一撰,记载唐中宗景龙年间修文馆唱和活动,保存了上官婉儿及张说、宋之问、沈佺期、杜审言、苏颋等文馆学士的唱和之作,以及初盛唐之交众多作家的传记资料。堪称景龙一朝实录性质的编年体文学史。 《集贤注记》,韦述撰。集贤院,以整理图籍、纂修国史、草定仪注、修订历法、翻译佛经、教习乐工等为工作任务,玄宗朝实则担负翰林院部分职责。《集贤注记》记载玄宗朝集贤院置院始末、院中故事、学士名氏等,末附《新旧唐书》之《韦述传》及新撰《韦述简谱》,反映了玄宗朝文物之盛。
常州词派是清代中后期影响较大的一个词派,《常州派词评研究》以常州派词评为研究对象,分为上下两编共十章,细致研究了常州派词评的萌芽、发展与繁盛。上编“常州词派的清词评研究”从常州派词评家、常州词派形成、常州词派特征的简述入手,概括常州词派的清词评成就、常州派词评在理论建构中的意义等。下编“常州派对现代词学的影响”,重在讨论常州词派的词论观点,如“寄托”说、“重、拙、大”说、“沉郁”说、“词心”说的形成与传衍,探讨其意义与影响。
本书作者多年来的治学体会,学术研究、古籍整理匡谬正俗及与钱钟书等众多学者学术交往的文章集,由此可见作者的学术功力和学术襟怀,本着“不以学术殉利禄”的精神,是当前浮躁学风所不能比拟的。作者名其书曰“在学术殿堂之外”,似乎是无关学术宏旨,其实,书中所言,句句皆学术中事,无一非关学术耳。
《红楼梦西洋名物考》别出心裁,详征博引,论前人之所未及,为红学研究辟一蹊径。严敦杰评价其“研讨书中外国物品之传人时代,与书中人物可能接触之外国人,以推知《红楼梦》故事发生之年代及故事之背景,颇为详尽,实中国小说及中西交通史上年来不可多得之作”。 全书就《红楼梦》一书中所涉及的西洋器物进行了详细考证,进而对《红楼梦》的作者、成书年代等作出推论。总之,读书是研究中西交通史、清代生活史已经《红楼梦》的重要参考文献史。
《求阙斋读书录》为曾国藩读经史子集的读书笔记。该书以经、史、子、集分类,每条先列原文,其下为札记,或考证,或感言。光绪时由曾氏弟子王定安分门别类汇集成编。《求阙斋读书录》以对经典的考据训诂为主,创获颇多,由之可见曾国藩深厚的考据学造诣。 此书为“子海精华编”之一,“子海精华编”是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委托山东大学实施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海》整理与研究”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其对中国古籍的整理与传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乃至对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都具有良好的效益价值。
地狱边沿的白色花: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专题研究》研究对象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不同程度地带有边缘性、争议性和悲剧性的若干作家作品,从二三十年代的瞿秋白到八九十年代的王小波,中经施蛰存、胡风、彭燕郊,以及创作《山乡巨变》时的周立波,他们无疑都是各自时代的主流文学外面或边沿的杰出代表,合起来则可以看做一部二十世纪中国非主流文学史的精美缩影。
《来自别一世界的启示--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与乌托邦心态》关注的是近现代文化、文学中的乌托邦以及作为其产生基础的乌托邦心态问题,作者将形形色色的乌托邦文本纳入到其所产生的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来解读,对乌托邦的源流、特性、精神特质、表现形态、演变过程以及乌托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乌托邦的兴盛反映出的是传统瓦解之后中国人的精神上的饥渴,人们急切地想寻找到一种既可强国又可使人安身立命的新信仰,而很为敏锐地感觉到这种时代的要求并力图满足这种需要的就是乌托邦文学,它起到了填补时代信仰真空的作用。 《来自别一世界的启示--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与乌托邦心态》由耿传明所著。
《离骚草木疏(外一种)/艺文丛刊》收录宋代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和明代屠本畯《离骚草木疏补》两种有关《楚辞》植物的古代研究著作。吴仁杰《离骚草木疏》收录有关《楚辞》植物100多种,系统考辨,征引宏富,是研究《楚辞》的重要工具书。屠本畯《离骚草木疏补》是在吴仁杰《离骚草木疏》的基础上,予以补充,增加了植物数十种。两书是我国古代系统整理《楚辞》植物的专著,虽然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有许多不足之处和不科学的地方,但是仍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既是一部文学著作的研究著作,也是植物学著作。
《解析西游记探讨人生成功》是以《西游记》中探讨人生成功为切入口论证解析的证据。作者还以《西游记》中人物的视角和九九八十一难的视角,分别撰写《解密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揭秘西游记中的八十一难》,用以全面解析《西游记》,关于探讨吴承恩人生为什么不成功及怎样能成功在《西游记》故事情节之下埋藏的内容,愿读者能有所领悟,获得自己的真经。
1954年至1979年,吴恩裕先生一直致力于有关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传说、文字和实物的实地考察及搜求工作,《曹雪芹佚著浅探》就是些资料的汇集,如书中首次公布被认为是曹雪芹佚著的《废艺斋集稿》以及陆续发现的曹雪芹论画、论编织、论印染、论金石的残文,为曹雪芹和《红楼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