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是曹道衡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上世纪古代文学史研究的代表作。《中华现代学术名著5: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融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文献研究于一体,充分代表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古代文学研究的思路扩展。尤其是北朝文学的研究部分,是曹道衡先生对古代文学研究的开创和之处。《中华现代学术名著5: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是填补这一领域空白的水平的专业著作。
《道境与诗艺:中国早期神话意象演变研究/汉学大系丛书》是从图像入手来研究中国神话,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适合中国神话的实际。中国人研究神话,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以希腊神话的研究为参照系的。希腊神话研究由于其本身已很成熟,可为其他神话的研究提供范例。但是,成为范例很好,如果成了范式,就会带来一些问题。希腊神话由于有荷马的两大史诗、赫西俄德的《神谱》等材料,以及众多的悲剧、喜剧,还有大量哲学家留下的文字,因而早已有了完整的文字记录。研究者所做的主要工作,是识读和整理这些用古老的语言写成的材料,去伪存真,串联构建神话的系统。对于希腊人来说,神话已经在那里了,当时的艺术家,例如雕塑家、瓶画的画家,以及建筑设计师们似乎只是在使用神话。于是,希腊神话可以被理解成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
本书聚焦于电视、电影、美术、音乐、舞蹈五大艺术领域,进行跨年度的艺术现象和艺术评论的考察和述评。在时间线上,之所以跨年度是因为文艺最热的时段是在年末到年初之间(元旦和春节期间是我国文艺的活跃期),而以往的艺术报告由于采用自然年度的时间轴线,往往不能将焦点放在此时段,本书的做法则有效避免了这一缺漏。在研究对象上,本书选择了艺术品、艺术活动、艺术评论、艺术问题、艺术理论等领域的现象,由创作到评论,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理论,以期做到“表”和“里”相结合,生动和深刻相统一。
本书是复旦大学“望道”讨论小组课堂实录。 “望道”讨论小组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金理主持,相关院系本硕学生在正式课程之外,就当代文学现场的新人新作定期进行探讨,每月一次,地点在复旦大学光华西主楼2719室。 “望道”讨论小组旨在向年轻的、未来的批评家们传递这样的召唤:潜心于流动不居的文学现场,携带着新鲜的问题意识去捕捉文学新芽;立足于此时此地、泥沙俱下、充满偶然与碎片的当下;在每一个不断更新的时刻开启通向永恒与经典的契机…… 今天的研究者纷纷抱怨青年写作暮气沉沉,这未必不是有的放矢,但也兴许这样的悲观判断只是受限于研究者自身过于“传统”或“主流”的视野。而那些具有探索精神的青年人很可能正在“另外一个场子”里风生水起、载歌载舞。一方面,置身于固化的文学生产机制、接受保守文学惯例规训的“新
在这本对谈录中,苏童和王宏图就苏童的诸多作品,包括对苏童的创作心路与个人成长历程进行了完整的回顾与梳理,对他的创作本身也做了宏观、全面的审视。《南方的诗学:苏童、王宏图对谈录》主题涉及苏童的新历史主义小说,他的“香椿树街”世界,南方精神,他那些直面现实生活的文字,以及他精湛的短篇小说艺术。对话围绕上述主题展开,形式不拘一格,集中展示了苏童对于文学创作的心得体会,饶有趣味。《南方的诗学:苏童、王宏图对谈录》让读者在阅读苏童作品之外,能够进一步了解苏童的创作思想与心路历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苏童的文学世界。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是本社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之一。该书初版于2002年。在选目与赏文撰写方面,邀请了当时众多著名的词学专家共同参与,本着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宗旨遴选篇目,撰写赏文,编订附录,充分反映了当时元明清词学研究的丰硕成果与高水平。全书共收录元、明、清三朝约400位词人的词作840余篇。本书新一版拟以初版为基础,增删、改正若干舛讹,使本书质量更臻精审完善。并依照新一版版式对全书进行重新设计,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位,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层次的读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