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一》是约瑟夫?布罗茨基的散文集,展现了他对文学、政治和历史等各领域的全面兴趣。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小于一》是一部知识分子的自传。本书收录了布罗茨基评论诗歌与诗学的最卓越的散文作品。不可避免,《小于一》中也谈到了政治。这些散文是对历史和当今时代的深刻沉思。 本书也是一部私人回忆录。用作书名的散文《小于一》和压卷之作《一个半房间》,是布罗茨基为自己的故乡城市和双亲谱写的颂歌——或者说哀歌。 《小于一》作为一本诗人批评家的随笔集,都是独特和无可匹比的。首先,它不是一部纯粹的批评著作,也即不是纯粹的批评文章结集或专著,而是结合了自传成分,而由于布罗茨基的经历极具传奇性,因此这自传成分不仅包含了对诗歌的评论,还有对社会和政治的评论,尤其是对极权制度的评论。《小于一》是一部以长篇文
《“互联网+”健康医疗案例集精选》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互联网+健康医疗”项目的成果,精选了“互联网+健康医疗”项目的约20个病例,包括医院、移动医疗、数据平台建设和应用的经验。所有案例都经过专家严格审核,并在“互联网+健康医疗”全国会议上做过经验介绍。现在结集出版,有利于成果的宣传推广。有项目经费图书,并在健康报上做书的推广和介绍。
唯有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14个作家、14本书,还有两位自由主义大师—— 海明威/库斯勒/纳博科夫/果戈理/博尔赫斯/契诃夫/波德莱尔/福克纳/格林/艾柯…… 本书收录的十六篇文章,一句一字,都是读书人唐诺数年来定时定点、在台北某家咖啡馆里写下的。无有节制的所思所想,关于那些应该一读再读的了不起著作,关于当今正在失落的幸福题材、价值理念,更关乎我们自身。面对书籍与人生的无限清单,重读,毋宁是一次中途的驻足和折返,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接近什么、看到什么,以及为什么出发。因此,所谓的遇见,其实是一种保证的相遇:现实世界里好东西来得快消散得也快,你得上下求索,自备而来。 每一次我们重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与从前稍有不同,而我们自己也与从前稍有不同。(博尔赫斯)
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辛弃疾……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文学家都生活于唐宋时期。这是继先秦两汉之后,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二个经典时代。秉持“文以载道”的精神,他们的作品为唐宋之际兴起的士人阶层提供了一套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曲折反映了当时即将形成以及已经形成的新型社会秩序。 本书将唐宋文学放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大脉络里进行重估,也对很多具体问题提出了耳目一新的见解。比如李白能够写出了简洁鲜活、明朗自然的诗句与他的异族身份密不可分,激昂旷达的盛唐诗风与武周革命改变了朝廷选拔人才的方式有关。相较被简化的“唐诗宋词”,作者特别强调了古文与宋诗。它们使士人摆脱了出身门第的束缚,更加看重内自我的人格实现,表现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对宋以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作者研究的悬案与论争》。
《中国民约精义》内容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觳梁传、国语、周礼、礼记、论语、孟子、尔雅、荀子、老子、庄子、杨子、墨子、吕氏春秋、管子、商君书、鹖冠子、许行、顾炎武、黄宗羲等。 本书共分为三卷,“起上古、讫近世,凡五万余言”。著者以深远的古文素养,“搜国籍得前圣曩哲言民约者若干篇”,结合传人中国的社会契约理论,并发挥己意,批驳竺旧顽老“以为吾国圣贤从未有倡斯义”的观点。
佛教与文学的交叉感应在中国传统学术上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近年来成为学术热点。历来囿于诗文的正统地位,研究者多把目光放在佛教与诗文的关系上。对佛教与中国古代小说关系的探讨,则相对较少,而从母题的角度对佛教与六朝小说关系的系统研究,则更不多见。从这个角度来说,其选题是颇有创新价值的。
《智慧与创意:小小说解惑》是作者刘海涛在我社出版了5卷本的《微型小说学研究丛书》(2000年版)后,历时14年,把初具系统的“微型小说学”运用于微型小说文体研究、作家研究、作品研究以及文化研究后产生的新成果。梳理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和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的新创作现象,细致地归纳微型小说文体的创作规律和技巧,比较分析海内外微型小说名家的艺术个性和风格特征,总结当代微型小说文本的写作方法。这本《智慧与创意》和《历史与理论》《规律与技法》《群体与个性》《解读与评鉴》一起,共同构成了作者30年来执著于微型小说文体学研究的创新理论体系。
这本书依然是鲁院工作印象式的总结,某种程度上这种“总结”恰恰反映了文学现场的芜杂、纷乱和丰富,一届届学员从鲁院走出,一张张面孔连同他们的文字在时光中延展,这本书算是我在鲁院文学批评现场的文字版还原。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更倾向于建构性的作家和建构性的作品。在批评话语中,无疑想表达我能够从这些作品中看到的东西:文学性、多样性、爱、理性、智商、敏锐、悲悯、宽容乃至和解。一个拥有真正社会阅历和慈悲心的人,终会选择无害于人的言说方式,当然也包括行为方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人文整体思维范式及其理论体系、基于中西医学的人文整体医学模式、基于医疗实践的人文整体医学诊疗技术体系,并对心脑血管疾病、脊柱疾病、脑病、心理疾病等的诊疗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实效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者目前受邀在全国各地进行讲学和巡诊,收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创刊于1981年4月的《文学报》,是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学类专业报纸之一。为打破文坛、艺坛批评沉闷的状态,加强文艺批评的力度,该报自2011年起推出《新批评》专刊,以半个月一次,集中刊登各种批评文章,其批评的对象和领域,从一般作家作品评论,到影视创作、美术创作,再到一种现象、一个事件,面向当代艺术生活的总体而不是固守一隅。以其敢于直面当下热点和难点的勇气,真实真诚而又自由锐利的诚意批评、 靶标 精准精到的及物批评,以及轻松幽默而又透彻的个性批评等风格,在文坛、学林和文学爱好者中间都激起了强烈反响。本书汇集该专刊期至二十五期的文章,按时序分为五册,原貌呈现,方便检索,对于高等院校文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创新繁荣,皆有重要参考作用,同时也是书写和研究当代文学和文学批评史
普通读者也许满足于通过作品来了解的作家,但对于狂热的文学爱好者,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进入他们的书房,了解这些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用的是铅笔、钢笔,还是打字机?坐着写、躺着写,还是站着写?每天写多少字?西莉亚﹒布鲁﹒约翰逊便是这样一位寻求与作家“直接亲密”的爱好者。在这位“文学侦探”的调查研究下,我们得以知道那些名作诞生的细节,得以了解大作家们写作的怪癖和执迷:从席勒的烂苹果到奥康纳的甜牙,从雨果对自己的软到狄更斯像拉链撕开人群的疾走,从普鲁斯特的软木盾到纳博科夫的浴缸,从乔伊斯的外白衣到伍尔夫的紫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