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读者也许满足于通过作品来了解的作家,但对于狂热的文学爱好者,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进入他们的书房,了解这些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用的是铅笔、钢笔,还是打字机?坐着写、躺着写,还是站着写?每天写多少字?西莉亚﹒布鲁﹒约翰逊便是这样一位寻求与作家“直接亲密”的爱好者。在这位“文学侦探”的调查研究下,我们得以知道那些名作诞生的细节,得以了解大作家们写作的怪癖和执迷:从席勒的烂苹果到奥康纳的甜牙,从雨果对自己的软到狄更斯像拉链撕开人群的疾走,从普鲁斯特的软木盾到纳博科夫的浴缸,从乔伊斯的外白衣到伍尔夫的紫墨水……
陈子善所著《清影集(精)》探讨林语堂与胡适主持的一九三〇年间上海平社的关系,从林语堂日记和胡适日记互文的角度切入,所依据的文本是已经公开的胡适一九二九至三〇年日记和尚未公开的林语堂一九二九至三〇年日记,力求在现有史料的基础上还原这个鲜为人知的一九三〇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社团的活动。
主编的这本《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辅导读本》主要包括:《“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名词解释和指标解释;为编制《纲要》,开展的一系列课题研究的研究报告摘要;系列解读文章;《纲要》的支撑数据等。这些都是全面解读《纲要》的性资料。 本书的出版,是国家卫生计生委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纲要》的社会影响,便于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学习贯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中国民约精义》内容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觳梁传、国语、周礼、礼记、论语、孟子、尔雅、荀子、老子、庄子、杨子、墨子、吕氏春秋、管子、商君书、鹖冠子、许行、顾炎武、黄宗羲等。 本书共分为三卷,“起上古、讫近世,凡五万余言”。著者以深远的古文素养,“搜国籍得前圣曩哲言民约者若干篇”,结合传人中国的社会契约理论,并发挥己意,批驳竺旧顽老“以为吾国圣贤从未有倡斯义”的观点。
佛教与文学的交叉感应在中国传统学术上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近年来成为学术热点。历来囿于诗文的正统地位,研究者多把目光放在佛教与诗文的关系上。对佛教与中国古代小说关系的探讨,则相对较少,而从母题的角度对佛教与六朝小说关系的系统研究,则更不多见。从这个角度来说,其选题是颇有创新价值的。
《智慧与创意:小小说解惑》是作者刘海涛在我社出版了5卷本的《微型小说学研究丛书》(2000年版)后,历时14年,把初具系统的“微型小说学”运用于微型小说文体研究、作家研究、作品研究以及文化研究后产生的新成果。梳理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和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的新创作现象,细致地归纳微型小说文体的创作规律和技巧,比较分析海内外微型小说名家的艺术个性和风格特征,总结当代微型小说文本的写作方法。这本《智慧与创意》和《历史与理论》《规律与技法》《群体与个性》《解读与评鉴》一起,共同构成了作者30年来执著于微型小说文体学研究的创新理论体系。
《水浒白看》是王路在经典史学和文学功底的一次集中展现,全书分“山林”“市井”“渔樵”三部分,对《水浒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人情世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王路的分析看出了林冲的愚、李忠的厚、鲁智深的孤独……给读者以别开生面的感觉,有助于广大读者理解名著。
《曹雪芹家世新考(套装上下册)》是冯其庸先生对曹雪芹家世的专题性考论。作者将文物资料与实物对证,并资以实地考察,对曹雪芹的祖籍谱系追踪蹑迹,梳理出完整科学的谱系表。并对每世每房的主要人物作了细密的考论。同时为了说明曹家的兴衰变迁,还对李煦等与曹家有紧密关系的人物作了条分缕析式的梳理,并借助大量的历史资料如奏折、族谱和文物图版等,作了详尽的考证。
在《文学事件》中,伊格尔顿不但喊停文学的边缘化,还力图让文学回到那个重视文学和虚构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的“高理论”时代。因此本书花费大量笔墨和力气逆潮流而行,试图从概念上界定文学,总结出文学的五个特质:虚构性、道德性、语言性、非实用性和规范性。本书另一个逆潮流而行的举动是讨论文学的道德价值,他认为,如今怀疑和颠覆的思维模式已成为新的迷信崇拜,文学宣扬的道德训导和教诲就可能成为新的变革性力量。虽年逾古稀,反骨的本色丝毫不减,读来乐趣横生。
《变形记》当之无愧地为世界文学中小说经典文本之一,它既隐喻了具体的时代,又具有恒定的艺术价值和精神意义,这部作品具有无限的可读性和阐释性。本书尝试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批评方式,从不同角度考察《变形记》,将其置于广阔开放的批评视野,意在提供一种差异性及其造成的潜对话,揭示这部经典小说可能的审美维度和精神纵深。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心理问题、心身疾病与慢病快速发展的时代,单纯生物医学的一维视野已经不能很好地应对“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疾病诊疗需求。传统临床生物医学模式把心身整体的人体机械地分解成各种器官、组织、细胞与分子,忽视精神心理因素在疾病发展以及康复中的作用,导致临床科室越分越细,让患者成了器官,疾病成了症状,成了检查、成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引发了很多临床问题。因此医学进入了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从科学医学时代向整合医学时展的历史时期,整合医学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必然方向与必然路径。 3D医学以整合医学思想为指引,从探索多维生命本源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西医、中医、心理三种医学体系的异同点及其相互整合之道,提出了一些生命医学新观点、新思维、新方法;提出了
这本书依然是鲁院工作印象式的总结,某种程度上这种“总结”恰恰反映了文学现场的芜杂、纷乱和丰富,一届届学员从鲁院走出,一张张面孔连同他们的文字在时光中延展,这本书算是我在鲁院文学批评现场的文字版还原。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更倾向于建构性的作家和建构性的作品。在批评话语中,无疑想表达我能够从这些作品中看到的东西:文学性、多样性、爱、理性、智商、敏锐、悲悯、宽容乃至和解。一个拥有真正社会阅历和慈悲心的人,终会选择无害于人的言说方式,当然也包括行为方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人文整体思维范式及其理论体系、基于中西医学的人文整体医学模式、基于医疗实践的人文整体医学诊疗技术体系,并对心脑血管疾病、脊柱疾病、脑病、心理疾病等的诊疗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实效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者目前受邀在全国各地进行讲学和巡诊,收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来在高校的法律英语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及律师实践,从理论的层面对涉外法律英语的词汇特征、句法特征展开研究,意在授之以渔;其次,作者结合涉外法律事务中的案例,研究涉外法律文书中常见通用条款的写作,再逐步过渡到涉外法律文书的规范写作研究,意在授之以鱼。 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专业性,是涉外法律事务人员以及高校法律英语研究者、学习者的有益参考书。
本研究从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著作和中国文学选集中的唐诗译本出发,借中西诗学、修辞学、语言学、接受美学和传播学理论,对宇文所安的唐诗翻译轨迹、翻译方法、翻译思想、传播和接受的经验教训作了梳理,丰富了翻译史研究和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思想内涵。为中国文化的翻译研究引入了新的资源。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总结了宇文所安在不同学术研究阶段中的唐诗翻译特征的异同,而且挖掘了翻译背后的中西诗学思想、文化思潮和哲学观念的影响。
本书鉴赏分析了美国现代六位作家的六部短篇小说。他们分别是兰斯顿·休斯与《早秋》、凯特·肖邦与《生死一小时》、欧内斯特·海明威与《印第安人营地》、欧·亨利与《圣贤的礼物》、舍伍德·安德森与《鸡蛋的胜利》和杰克·伦敦与《热爱生命》。每个部分都包括英汉对照的小说节选(中文为笔者自译)、作者小传、文本赏析、经典点评四个方面。
广雅是魏張揖所作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体例与尔雅相同,其中所收录的词语都是在尔雅之外的,故名但广雅原书已无单行本,清以前有隋曹宪所作音释博雅音清王念孙撰广雅疏证,可以说是一部对训诂学成就具有总结意义的巨著,侧重校订和疏通古训,援引该洽而精约,就古音以求古义,于词义探讨上别辟一条途径,对后来的训诂学研究影响巨大但当下的人们尤其是学生在使用古刻本时有很好大的困难,故我们请扬州大学张其昀教授进行了整理
陆建德著的《麻雀啁啾(文学与社会修订版)(精)/读书文丛精选》是“读书文丛”的精选之一,“麻雀啁啾”是这本集子里一篇评论《日瓦戈医生》的文章的题目,用来作书名倒还合适。评雪莱,评格林,评考德威尔,帕斯捷尔纳克,德里达,巴尔特等等。历史,政治,哲学,作者游走于与文学相关的各个门类,但不搭理论架子,文字有恣肆之雄,机智幽默之妙,从容评点,迭有新意。书名取义于《庄子》的“蓬间雀”——麻雀的啁啾与海燕好斗的高歌相比,自有其温和的魅力,以代表文学批评的某种态度。虽是小书,却凝聚了许多思想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