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艺术疗法领域的经典著作,作者大卫 爱德华斯是一名资深艺术疗法治疗师,工作领域涉及临床治疗和教育。本书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艺术疗法,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案例,读者无需具备该领域的专业知识也能理解。在*版的基础上,本书提供了艺术疗法这一领域的*成果和进展。本书主要面向的读者群体包括心理治疗师、相关领域的学者和那些有兴趣发掘艺术疗法潜力的研究人员,有很高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艺术疗法就是把艺术创作应用于治疗中,这种应用属于职业范畴,被应用于那些在生活中经历病痛、创伤、磨难的人,也被应用于那些寻求自我发展的人。通过艺术创作及反思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过程,人们可以提高对自我及对他人的认识,可以减轻症状,缓解压力,抚平创伤;提升认知能力;享受艺术创作中真切的生活乐趣。 《创造性
本书是创造性艺术治疗领域的重要著作,也是美国著名表达性艺术治疗师Cathy Malchiodi博士的畅销作品。在这本书里,来自美术治疗、音乐治疗、戏剧治疗、舞动治疗、沙盘游戏、EMDR、黏土治疗等领域的资深治疗师,分享了他们宝贵的临床经验与各自领域前沿的创伤干预技术。书中的理论与技术结合了新近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成果,同时提供了大量深度的案例分析,有助于读者从全面、科学的视角理解儿童的创伤及其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掌握有效的创造性干预方法,帮助儿童提升心理韧性和应对技能。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著名、影响 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 一。《奥尔夫音乐治疗中的关键概念》是奥尔夫音乐 治疗体系的总结,从感知能力、神态、目光接触、迷 恋、情感、模仿等77个关键词入手展开分析,是针对 儿童进行音乐特殊教有 与治疗的整套理论体系、方式和方法。
在过去的20年中,音乐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老年人以及痴呆症患者之中。这本书: 力邀全球音乐治疗领域的专家; 分享了多样化的研究成果以及极具参考价值的临床经验,对音乐治疗老年痴呆症进行了全面介绍; 展示了这种方法是如何改善患者的记忆力、身心健康水平以及自我认同度的; 深入探索了对该人群进行音乐治疗所特有的问题,包括如何应对战争创伤记忆,以及如何通过声音与舞动激发并促使患者进行交流。 本书信息丰富、观点新颖,十分适合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看护者及家人阅读;对于音乐治疗师以及其他在老年精神病学领域工作的人士来说,本书更是十分重要的资源。
《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于1993年底初版,1999年再版,广受读者的肯定与回响。再版至今5年多的期间,艺术治疗在国内外均有很大的成长和变化——相关的论文或著作不断被发表;国内应用艺术治疗的机构急速成长;一般社会大众的接受度增加,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具有艺术治疗学/协会的国家组织快速增加,台湾艺术治疗学会也于2004年6月底成立……种种迹象显示艺术治疗在台湾已是被认可的心理治疗专业,而艺术治疗师的培训也刻不容缓。 艺术治疗的理论横跨艺术、心理、教育、医疗等学科,从诸多领域中撷取精华,发挥了加乘效果。艺术治疗尤其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密切,因为两者均以艺术创作为主要的表达形式,强调创造力的重要。其间*的区别在于后者以学习为评监的标准和目标,以教学原理来架构其艺术活动,而
让身体从累赘的衣物中解脱,用舞蹈表达自己的内在生命,身体动作的力量远胜于人的意念。 你有身体么?有那你就可以跳舞了!
章故事、知识和权力1 类比5 文本类比8 文本类比与治疗12 作为主流知识和权力单位的主流叙述15 不同故事与文化上可利用的论述21 口说传统与文字传统的区别25 结论29 第二章问题的外化31 相关影响力的问话35 界定要外化的问题40 独特的结果45 人与问题关系的修正51 责任52 文化脉络52 圆形监狱54 后一些想法60 第三章故事治疗法63 逻辑科学模式与叙事模式的区别67 邀请函70 辞退信75 预测信78 转诊回信80 参考信81 特殊场合的信85 简信88 叙事信102 自我故事127 第四章反对性文件147 证书151 宣言161 授予自我证书168 结论172参考文
艺术的魅力与科学的理论珠联璧合,引我们走进一个引人人胜的奇妙领域;感性的触动与理性的智慧相互交织,让我们感受到滋润心lit的和风细雨。让心理学为人类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让抽象的理论在应用中绽放出生动的光彩,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在艺术心理辅导之路上,少不了同行之问相互学习与交流,相互启发与借鉴,更离不开积极创造与反思。本书作者就如何创造性地将不同的艺术媒介的综合应用于心理辅导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书中介绍了有关艺术心理辅导的理论,并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框架下,设计了一系列应用方案。其中既有一般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又有特定的应用实例,在此一并奉献给广大读者。本书不但可供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同行使用,还可供社会丁作者、艺术工作者、教师、培训师、心理学研究人员
精神医学有别于其他医学学科,除了 涉及 自然科学与 社会 科 学 外,它还与人文科 学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文化精神医学的进一步延伸、拓展,作者从艺术与美学的角度出发,指出精神医学不仅是科学的、逻辑的,也是艺术的、直觉的;或者说,它是脑与心灵的交汇,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倡导精神卫生工作者不仅需要求真、行善,亦需要审美。 本书介绍了 艺术的起源与本质,艺术表现的门类与风格, 美的概述、分类与作用,以及起源于欧美国家的美术治疗与音乐治疗。探讨了西方历史中与精神医学有关的美术作品,以及西方 美术与精神病理现象;解析了几位大艺术家的独特创作; 是 国内较全面阐述及深入研究艺术与精神医学的作品。 本书脉络清晰,旁征博引,图文并茂,文笔优美,从哲学、美学、艺术到精神医学等领域均有涉猎
巫术与艺术的关系,是多门学科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李世武著的《巫术焦虑与艺术治疗研究》在与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积极对话的基础上,在多学科互动的视角下,探索回应这一问题的新路径,提出了 巫术焦虑与艺术治疗 的理论假设。以此理论假设为前提,本书研究了巫术焦虑的社会属性与仪式属性,然后在巫者与信众的交互关系中,讨论了出神、积极想象、艺术构建、移情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