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部从科学角度介绍冥想的图书。全书包括三部分:部分阐述了冥想的基础理论,包括冥想的概念、定义、分类、起源及其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医学、生物学的相关基础;展示了国内外对冥想的脑科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第二部分展示了冥想主要流派的理论及其实际操作方法。第三部分介绍了冥想在精神障碍、躯体障碍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本书体系性强,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既有理论又有具体操作,语言流畅、内容丰富,可作为冥想科学工作者、医学院学生、教师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普通大众了解冥想的科学读物。
《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基于单次治疗的心理自助》是一本专业、实用的心理自助图书,它基于 单次治疗 的智慧,为你解决情绪问题提供支持。单次治疗的特点是快速聚焦问题,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阅读本书,可帮助你确定问题,指导你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解决方案,鼓励你发展适合自身的解决之道。同时,如何保持改变后的状态也是本书强调的自助关键。本书既对那些希望帮助自己解决情绪问题的人有益,也对希望给予上述人群支持的人有益,如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还适用于那些对将极简治疗(very-brief therapy)应用于自助感兴趣的心理学专业学生。
安全感圆环的基础理论是非常复杂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大约20次左右的治疗过程,非常易于操作。本书将简洁性、临床实用性与学术严谨性融为一体,有效地告诉读者儿童在安全依恋中有哪些需要,并明确指出可能是什么会妨碍家长对这些需要做出回应。“安全感圆环法”通过运用视频,使家长以新的眼光看见并意识到他们是如何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带入自己的早期经验的。
《自闭症儿童的音乐疗法》主要探讨音乐疗法对学前自闭症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问题。基于对音乐疗法的历史发展脉络的系统梳理,并结合音乐疗法的相关理论,《自闭症儿童的音乐疗法》通过两个量化的实证研究(将音乐疗法用于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探讨音乐疗法对学前自闭症儿童口语词汇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个别教学环境中,自闭症儿童的口语词汇和音乐感知力均显著提升;在集体教学环境中,学习效果有待进一步跟踪研究。
威廉·格拉瑟基于选择理论的现实疗法在当代治疗中是一种受欢迎的方法。这种方法聚焦于来访者即时的或此时此地的世界,以及来访者当前的行为如何促使他们更接近或远离他们的设定目标。在《现实疗法》中,格拉瑟的主要继承人,罗伯特?伍伯丁从背景知识、发展历史、治疗过程及有效性等方面对这一疗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好的心理咨询可以救人,但有毒的心理咨询却会使人坠入深渊。《只有心理医生知道》是哈佛心理学教授、美国家庭治疗方面专家玛丽 皮弗30多年来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经验分享。她以书信的方式来总结自己对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解和感悟,在咨询伦理、咨询原则、心理咨询与药物、咨询成败得失、行业压力、心理医生的身心自救、人际关系、原生家庭、婚姻幸福等方面都给出了真知灼见。 本书既是给年轻心理医生的从业教科书,帮助其成为对大众真正有帮助的从业者;而对大众而言,本书更是一本打开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神秘之门的钥匙,带大家去探究心理医生的坚守、禁忌、伦理、方法与底线,以及心理治疗的秘密,帮大家在扪心问诊之前真正了解心理咨询,了解自己所需,不受无谓的伤害。
本书在阐述生态疗法的概念与方法的基础上,提供了生态疗法有助于人类健康的理论解释和证据支持,对自然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论述。书中还重点介绍了100多项基于自然的生态疗法活动,引导人们走进自然,
本书在阐述生态疗法的概念与方法的基础上,提供了生态疗法有助于人类健康的理论解释和证据支持,对自然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论述。书中还重点介绍了100多项基于自然的生态疗法活动,引导人们走进自然,建立人与自然间的深层联系,从而更好地感知大自然,获得健康福祉。
对汶川地震致残的5个人的命运进行跟踪与分析。分析的角度采取的是有关社会公益的哲学。这些残疾人都经历过近乎相的命运:因震致残,得到过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或鼓励,也获得过当前社会化公益的力量的支持。他们终走出了人生的低谷,正在积极地追求自己的生命价。这是新时代里与过去不同的另一种解放自己的方式,正是在这样的普通人的人生轨道上,我们看到了生命价的体现,以及生命力量的来源。
本书是国内本关于曼陀罗绘画心理治疗的专著,全书分为基础篇和专业篇。在基础篇中,简单介绍了曼陀罗绘画的历史,它与荣格、佛教的关系后,重点介绍如何绘画曼陀罗及怎样分析曼陀罗作品,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绘画方式及分析思路,作品里面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专业篇适合那些希望借助曼陀罗绘画进行深度自我分析的读者或打算把曼陀罗运用于心理治疗的咨询师们。作品重点介绍了曼陀罗绘画的理论:心理类型理论、荣格学派自性理论、自性化理论及曼陀罗阶段理论。然后,通过一名长期的曼陀罗绘画治疗过程,向读者真实地显示该技术在临床中的运用情况。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解决宏观社会心理问题,建设强大的国民心理,运用心理学规律和方法实现社会的 善治 。简言之,社会心理服务旨在 由心而治 ,尊重并依循 心之理 而实现社会治理。社会心理服务并非为了 治病救人 ,在本质上不同于面向个体的心理健康服务。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这一新时代背景,构建社会治理心理学的崭新学科愿景。本书基于我国社会治理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伟大实践,建构了原创性的 社会治理心理学 理论体系,将其用于解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和定位,从社会心态培育、社区心理建设、群体决策质量提升等方面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在实践方法方面提出了 由心而治 的思路,推动社会治理遵循心理规律以实现社会 善治 。*章 社会治理心理
在《人际关系疗法》中,埃伦·弗兰克和杰西卡·C.利文森利用详细的案例和临床说明,给读者展示了该取向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的临床阶段。人际关系疗法IPT是独特的,因为它在临床上较少关注来访者内在或内心的世界,而较多地关注来访者的人际关系世界和社会世界。本书作者还仔细考察了现有支持IPT用于不同群体和显现出来的不同问题的实证资料。 什么是IPT? 人际关系疗法(IPT)是一种针对抑郁症及其他集中于人际关系机能障碍和精神病症状交叉点的聚焦疗法。IPT的理论基础是这样一种观点,即精神病障碍是在人际关系背景中出现的。治疗的所有部分都一次又一次地旨在将个体症状的发展与其社会环境联系到一起。通过IPT,来访者将学会如何解决现存的人际关系挑战,如何预期将来的人际关系关注点,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如何促进当前症状的改善,
面对自闭症儿童,理解他们的认知困难,向他们提供教育训练时,我们都需要完整而全面的理论方法。教育实践与心理治疗实践应该持续结合在治疗方案之中。 《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心理治疗与教育方法(第三版)》介绍了不同的理论方法,清晰地解释了如何将各种理论相结合,并重新定义了自闭症病理中经常使用的主要术语。同时,通过大量临床案例(其中大部分与小男孩弗朗索瓦相关),阐述了如何实施治疗,以及如何与家长合作等问题。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从科学角度介绍冥想的图书。全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冥想的基础理论,包括冥想的概念、定义、分类、起源及其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医学、生物学的相关基础;展示了国内外对冥想的脑科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