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法》一书从读者需求出发,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教法、操作与技术要高度融合的写作原则,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支撑理论、基本环节、教学模式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目标是提升读者课程设计的理论水平、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和教学能力,体现出前沿性、结构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等四大特点。 *,教材内容紧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国际前沿,选取脑神经科学、团体动力学、发展生态学和积极心理学作为课程设计的四大支撑理论,不但可以拓展读者的视野,而且可以提升课程设计的理论水平。 第二,教材完整地呈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系统里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并把课程设计中的目标设置、任务分析、流程确定、体验设计、教学技术和评价反馈等六大环节,以技术路线图
徐中收、童竝编著的《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研究与实践》共分八章,分别论述了基本概念;心理辅导行政的发展概况;心理辅导行政的实施;浙江永康市心理辅导行政的探索;心理辅导行政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心理辅导行政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改善;心理辅导行政促进教育管理方式改进;学校心理辅导行政促进校园心理和谐等内容。
《学校里的叙事治疗》主要向中小学校园中的心理教师(咨询师)介绍如何运用叙事疗法的思想做学校心理工作。其中包括对叙事思想的基本理论、针对不同情况的个体问题的处理办法、团体工作办法等内容。书中有丰富的实践案例,将工作的思想和操作技术都给予了充分的讲解。为学校心理工作提供了一种后现代思想下的全新的思路。
如何阅读本书 在讨论叙事治疗的工作方式时,说故事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本书中将引用大量实例说明叙事治疗如何应用于学校的咨询工作。章透过一位学校咨询师与学生的互动说明咨询工作如何进行,它尝试提供对叙事治疗的基本架构的指引,以及在叙事访谈过程中可以涵盖的问句。第二章提供叙事治疗的步骤与架构。第三章我们选择了几个常见于校园的给学生贴上标签的论述。第四章主要讨论如何与在校园中面对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工作。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将焦点扩大至班级和社群。我们在此讨论与重要他人、团体、班级、社区甚至是整个学校的工作方式。
本书回顾了我国高校心理教育与咨询所走过的路程,就目前的工作状况做出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本书对高校学生心理教育与咨询的内容、方式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可以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咨询的读物。
厌学逃学、躁动不安、抑郁焦虑、自残自伤、身份危机......青少年期问题为何层出不穷?青少年内心到底发生着什么?青少年期是怎样的一个时期?如何能更顺利地渡过? 对于这些问题,在伦敦塔维斯托克临床中心青少年部工作的40多年里,儿童精神分析师玛戈 沃德尔形成了自己的答案。在《青少年期的内在故事》中,她描述道:青少年身处一个边缘位置,夹在两种状态之间 不再是儿童,但也还不是成年人; 早前的身份感消失了,但新的还没有形成 。青少年期实际上不是一个状态,而是一个过程:一个需要修通内分泌、躯体、心理、神经系统的变化,完成 蜕变 的发展过程。 沃德尔运用在精神分析和文学领域的深厚积累,从精神分析理论、临床实践和文学作品三个维度切入,以一种贴近经验的方式描绘出一个立体、鲜活而有质感的青少年的内在世界。她告诉我
《学校里的整合型心理治疗: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万千心理)》详细介绍综合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学校心理工作中的应用,强调对理论的理解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学校里的整合型心理治疗: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万千心理)》中丰富的个案实例分析,不仅呈现了咨询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技术”,还有“为什么用这个技术”的诸多反思。它可以充分地帮助学校心理咨询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反思中成长。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研究与实践》共分八章,分别论述了基本概念;心理辅导行政的发展概况;心理辅导行政的实施;浙江永康市心理辅导行政的探索;心理辅导行政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心理辅导行政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改善;心理辅导行政促进教育管理方式改进;学校心理辅导行政促进校园心理和谐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