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与心理健康问题患者的首次访谈至关重要。作者詹姆斯 莫里森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与超过15 000名患者的互动,深入剖析了初始访谈中的关键要素。本书以简洁明了的对话式风格,通过大量对话示例和简短案例,引导我们逐步了解患者的当前症状、个人及家族病史、精神状态、行为风险等信息。本书还提供了关于如何在各种临床情境下选择策略、建立融洽关系、克服常见挑战及传达评估结果的指导。附录部分包含半结构化访谈指南等丰富的实用工具和参考资料,方便临床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和应用。 在DSM-5的基础上,本书为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工作、精神科护理和精神健康咨询等领域的学习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了与成年患者进行有效临床评估访谈的完整框架。
系统治疗从系统式家庭治疗发展而来,其工作范围不再局限于家庭,而是拓展到了个别心理治疗、团体治疗及其他社会系统的咨询,是靠前认可的心理治疗主要流派之一。无论是对系统思想的爱好者、系统治疗的初学者,还是对系统工作的实践者,本书都是一本的学习参考书。作者以专业而生动的笔触,从系统治疗与咨询的发展脉络、与实践相关的系统理论出发,写到系统工作实践的基础,再到系统治疗与咨询的具体方法和各种设置,使读者能够将浩如烟海的系统理论和实践知识尽收眼底。此外,本书采用了大量简洁而形象的案例,提供了一系列操作指南和列表,以方便读者的理解和运用。系统治疗与咨询所固有的系统观、创造性、灵活多元的特点将会在本书中一一呈现。如果读者对系统治疗与咨询有所好奇或疑问,也能够在本书中得到启发或找到答案。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第四版)》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经典教材。《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第四版)》几乎囊括了心理咨询初学者所需要了解的关于面谈的一切事情:从临床面谈的基本理论到各种实践技术,从非指导性的技术到各种高级的指导性技术,从一般的面谈过程和阶段到与特殊群体的面谈……更有大量的实际案例与临床趣闻。经过全面的修订,新版对咨询面谈的阐释更加透彻、深刻,文笔更加精彩、简洁。新版主要特色包括: ·更强调将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增加全新的一章,主要是关于特别不愿意参与临床面谈的来访者和灾后抚慰等对临床面谈提出特殊要求的情境。 ·增加了有关动机面谈、焦点解决以及建构主义方法的全新内容。 无论是心理咨询的初学者,还是已具有相当临床经验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阅读《心理咨询面谈技
过去三十年,认知行为治疗(CBT)的应用领域和适用人群不断拓展,广泛应用于治疗焦虑障碍、药物滥用以及进食障碍等多种心理问题,适用人群也非常广泛,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都可以接受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BT)已经被英国国家健康研究与服务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and Care Excellence)推荐为多种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案。 《认知行为治疗 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原著第2版)》用100个关键点干净利落地介绍了认知行为治疗(CBT)的基本观点和实践技术。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以实证研究证据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心理治疗领域备受推崇。
简快身心积极疗法由国际NLP大师李中莹先生创立,是一套提升自我心理素质以及帮助他人提升心理素质的学问; 它基于世界先进的心理学专业理论,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让零心理学基础的人也可以轻松掌握并用出效果;它强调你是自己人生的主人,自在随心,乐活由我;它相信你已经具备足够的能力照顾好自己的人生;它会为你的人生建立起一套免疫系统,培养你自己面对人生各种问题的能力,即自助;它的想法很简单、很直接:让你拥有简单快乐、成功满足的人生。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是叙事疗法实践操作的指导,怀特把自己在治疗实践中探索的新方法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涵盖了叙事疗法六大核心技术:外化对话、改写对话、回塑对话、界定仪式、重视例外事件和支撑性对话;清楚地说明了如何在咨询实践中运用这些技巧,并激发治疗师个人的灵感,探索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叙事治疗实践地图。
社会上有一些成功人士,到了某个年龄段,就会患上忧郁症。感到活得累,就是那种在一家自己不喜欢的公司工作,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种情绪存在的心理状态。或者说是长年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却从未意识到这种情感存在的心理状态。感到活得累实际上是一种自杀行为。实际上,这是对社会做出的过度反应。这种精神压力会夺走生存的能量,改变人的大脑。《你活得累吗:度过困难时期的心理学》审视了感到活得累的心理状态,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后提出了应对的建议。《你活得累吗:度过困难时期的心理学》是一部书,在日本重印已近30次。
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是一群什么人?他们的人生故事与普通人有何不同? 如果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咨询师或治疗师,应该从哪里开始才能快速成长并独当一面? 作为个案经验丰富的咨询师与治疗师,如何突破事业发展的瓶颈更上一层楼? 在《我的心理治疗之路》一书中,中德班15位心理专家不仅立体呈现了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真实面貌,再现了其鲜为人知且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让大众diyi次真正了解他们在做什么;还慷慨分享了自己几十年的成长心得、个案经验和教训,为以心理为志业的读者指出入手点、突破点,帮助他们解决从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一切难点、疑点和盲点,以激励他们快速成长,成为的助人者。
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使得人们的心理疾病问题成为一种常态,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直接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心理问题答疑解惑心理咨询个案解析》的作者长期专注于心理访谈和心理治疗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将多年的工作案例整理成册,向处于心理困惑中的朋友介绍相关的案例、心理解析和解决方案,以期他们能够从他人的经验里汲取宝贵的教益,从而纠正认知上的偏差,调整情绪和心态。
刘稚颖、吴继霞、李鸣著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案例评估和分析》基于理论整合的观点,为心理咨询初学者提供三大主要理论体系的基本工作思路,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展示和讲解。有关各理论流派的专业概念和系统知识,请读者参阅各章后面的参考文献。本书每一章的开始,先简要介绍本章所涉及的理论体系和主要技术,然后进行案例呈现,最后对本案例中运用了哪些主要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分析点评,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联系起来,以获得更为直观的学习体验。
心理学和佛学的对话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引人入胜的话题。本书跨越精神分析、人本聚焦疗法、认知治疗、认知神经科学、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等多个领域,试图厘清二者对话的基本框架和立场,梳理佛学与心理的历史概要,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对比与印证。作者徐钧老师是靠前有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同时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佛学研究者和禅修者,对两个领域都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在列举学术证据的同时,本书穿插了很多生动的临床案例和有趣的佛教故事,是一本了解佛学与心理学整合研究的好书,既适合入门者开阔眼界,又适合研究者参考反思。
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很自然地,将人的深层智慧作为礼物和他人分享。不错隐喻让我们学习分享自己的体验,给他人用同样的方法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展示出他人是如何学习和成长的。通过一个个故事,了解如何向别人敞开心扉,并认同和理解别人。在故事的展示中,能够更有效地和自己之前紧缩的情感进行对话,也帮助他人超越过去的消极情绪。更自由地与他人以及他们的经历联结,并使用隐喻来学习如何与深层体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