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龄前儿童到年龄较大的青少年,本书展示了不同年龄群体的适用评估技术,涵盖了几乎所有常见儿童问题的评估(广泛性发育障碍、边缘型人格、进食障碍、丧失与创伤、性侵害等),婴幼儿心智健康状况的评估,以及青少年和自伤高危群体的评估。 依托塔维斯托克诊所资深顾问级儿童和青少年治疗师们的丰富治疗经验,本书结合临床案例,细腻地详述了临床工作者如何在短时间内探索并澄清儿童与青少年的心智状态,家庭的结构和动力,家庭中各个成员的内在运作机制和在彼此心智中的位置,包括通过治疗室中的投射性认同所呈现出来的儿童或青少年的内在状况或者家庭运作模式;在这种个体探索性评估的过程中所汇集的资料,*终帮助临床工作者对被转介的儿童、青少年或家庭做出更为恰当的治疗计划、建议或安排。
家庭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本书是家庭治疗的经典教材, 适合新手心理治疗师阅读。 作者从心理治疗的摄入性访谈开始,带领读者一步步地学习如何进行评估、制订治疗计划、实施具体干预、建立微妙的治疗关系、在治疗陷入困境时成功突围,内容实操性 强。 书中 章关注了新手治疗师经常遇到的苦恼,例如在临床工作中建立自信。第二章到第六章依照治疗的常规时间顺序——从与来访者的初次接触,到全面的评估,再到治疗计划和干预。第七章到第十章探讨了与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夫妻以及受困于严重精神疾病的家庭相关的主要问题和工作方法。后续几章则讨论了治疗师可能会遇到的部分阻碍以及治疗结束时要注意的问题, 适合新手家庭治疗师阅读。
本书是关系性精神分析的基石性著作,也是后弗洛伊德时代的重量级精神分析著作。它深刻地阐述了主体间性视角在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上的重要意义,了早期工作中由“孤立心灵”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探索了精神分析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主体间性观点是罗伯特 史托罗楼在他的经典著作《云中的面庞》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所有的心理过程都源自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分析性关系的发展总是以非线性的过程发生,而非之前许多疗法所认为的,以线性的过程发生。这一概念为精神分析从一人心理学向双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本书中,三位作者详细论述了传统精神分析的笛卡尔视角的局限,并借助现象学和自体心理学的思想,说明了以主体间性理论为基础的精神分析工作思路,以及运用主体间性理论理解并治疗创伤病人和精神病人的方法。 本书是
家谱图以图形化的方式,将家庭评估所收集的庞杂信息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帮助人们迅速发现家庭系统中存在的关系模式,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治疗。本书是《家谱图:评估与干预》一书的配套读物,作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阐明了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化发挥家谱图的实践效能。
短程心理治疗又称“短程家庭治疗”,起源于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的心智研究所,是以系统理论为基础、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强调“改变”的必要,以方法简洁、疗效明确著称。本书介绍短程心理治疗的技术方法,包括基本理论及治疗的框架、技术、策略,通过三个案例,展示了该疗法的全景。本书是《困难案例的短程心理治疗》的姊妹篇,前者是短程心理治疗原理、技术的系统介绍,后者是短程心理治疗在困难案例中的具体应用,两者均是家庭治疗大师的经典之作,是学习短程心理治疗的之书。 本书适合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及其他相关人员阅读。
IFS是一种根植于神经科学、非病理化的、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核心是将人的内在资源和自我关怀应用于治愈情感创伤,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饮食失调等提供了革命性的治疗方案。 本书简明地阐释了IFS疗法的源起、范式和专业术语,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临床应用场景,易于阅读,实用性强,可作为心理治疗师/咨询师的案头工具。本书主要包含: ?IFS治疗的神经科学知识; ?IFS循序渐进的6F技术; ?带有注释的IFS治疗案例; ?基于IFS发展而来的冥想; 简单、易用的体验性练习。
《万千心理.给特殊儿童的音乐治疗和一人一故事戏剧治疗》作者乔 萨拉斯(Jo Salas)是一人一故事戏剧治疗的创始人之一,她用优美的语言详细描述了自己早年在一家儿童收容中心为一群特殊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和一人一故事戏剧治疗的故事。这些孩子因为在生活中遭遇了各种创伤而产生心理紊乱。有的年纪很小甚至还不太会表达自己,有的与现实世界产生了严重的脱离,有的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于这些孩子,常规的谈话治疗很难产生效果,但是,当作者用音乐治疗和一人一故事戏剧治疗对这些孩子展开治疗时,他们的身上产生了神奇的变化。他们的痛苦、紊乱、失控和悲伤在艺术的世界里得到了疏导和释放,他们至少短暂、甚至激发出人格中稳定而健全的一面。从这些故事中,我们也能了解音乐治疗和一人一故事戏剧治疗的作用过程和细节。
《如何做家庭治疗》(第三版)相比之前的版本,变化颇多。家庭治疗领域一直在发展变化,不断从实践中吸收创新的理论和技术,同时适用的群体也扩大了。新版本增加了更多理论和实践的信息,使治疗师们能用多种途径来认识家庭及其问题,更好地促进家庭在治疗中的改变,非常适合新手治疗师们阅读使用。
《源头海灵格家族系统排列与科学》一书阐释了源头海灵格家族系统排列与科学的关系,其理念、方法、效果,从广义上讲都是具备科学性的——这种心理治疗体系本来就是一种科学,进而提出了海灵格科学。它以生命的基本法则为基础——伯特 海灵格也将其称为爱的序位——约束着所有人。本书包含二十章,从母婴关系、基因、疾病与药物、健康、环境与心理、身心状态等角度阐释了源头海灵格家族系统排列的科学依据,分享了这种具有创造性的心理治疗体系在改善人们身心状况上的成果。
《行为矫正技术(第三版)》系统介绍了行为矫正的概貌、研究方法以及十二种具体技术。全书以行为矫正技术的应用类型为纲,将十二种行为矫正技术分为针对积极行为、消极行为以及综合技术部分,不仅详细阐述了各种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方法,还对每种技术的适用情况和注意事项做了细致说明。本书论述精练,深入浅出,实例丰富,应用性强。对于特殊教育和心理学等专业的学习者与从业者而言,它都是一个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