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儒家的语录体著作,用言谈的原态方式记录了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学理论*基本也是*可靠的文献。《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系统性的两种理论著作。《大学》是 内圣 与 外王 高度统一的政治理论,也就是以 德治 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哲学;而《中庸》则是协调各种关系以创建和谐社会的人生学说,是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这三部书再加上《孟子》,合称为 四书 ,是元、明、清时期科举命题的经典和士人*重要的之书,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古书版本常谈》为学习古籍版本知识的入门书。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书版刻的起源和发展,历代版刻的概况和特点、善本的界定、巾箱本活字本书帕本套印本的特点等版本知识,对抄本、稿本、校本等特殊版本也作了介绍,同时,对如何鉴别古书版本也作了指导。 本书在过去的版本基础上增加了 清刻本述略 常用版本术语 版本书目 版本避讳举要 等内容,并配有插图。 本书对爱好古籍收藏的人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对一般文史爱好者也有扩大知识面的作用。
《四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论语》、《孟子》原自有书,《大学》、《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两篇,没有独立成编。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并为其作章句集注。由于 四书 分别出自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则进入《四书》时代。从元代开始,《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各级学校的书,成为士子求取功名利禄的阶梯,影响达七百年之久。 【各书简介】 《论语》 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传授他的
中华经典诵读 系列图书的《论语》排版醒目美观,采取题解、原文、注音、注释和译文相结合的形式。原文依据优良底本,采用醒目的楷体大字,全部加注规范的汉语拼音,注释细致精准,不仅解释疑难字词,交代出处典故,并对疑难的句子进行串讲。凡原文中的字有对应繁体字的,在其下面一行用小号字体标出其规范的繁体字,让学生初步识认繁体字。
《舌华录通鉴》是华夏出版社经营多年的“华夏文史名著正点文库”系列丛书新的一种。原作《舌华录》是明代儒臣曹臣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沿用文史名著《世说新语》的思路与格局,在众多古籍中搜集了从上古到明代的古人精言妙语的应答小段子,充分展现了语言尤其是即兴对答中蕴含的智慧与文化品格。《舌华录》一直被视为《世说新语》的姊妹篇和续作。《舌华录通鉴》对《舌华录》进行了现代汉语翻译,文白对举,帮助今人体会原作者的苦心,并由此感悟文化、涵养对人外在与心灵的塑造力,以及展现出的飒飒风神。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吕氏春秋》的内容主要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为主,同时又汇集了墨、法、兵等学派的学说,成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的主要思想武器。
《说文解字》主要依据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等古籍,以致前人对有些汉字的解释脱离了生活的实质和本相,产生了谬误。如“每”字本义为“美好的、漂亮的”,而《说文解字》中却说是“草旺盛生长”,对于这种情况,《说文解字》一一进行了纠正。《说文解字》尽量做到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适合对汉字感兴趣的大众人群阅读。编者的心愿,是在给读者提供知识和乐趣的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一种正确解读汉字的思路。
《三字经》勾勒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国学经典读物。在本书中,作者对《三字经》原本涉及的典章、名物、典籍、掌故,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及人物等做了详细的中英文注解,其内容囊括中国的历史、教育、自然、伦理和道德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不仅阐释了儒学中的“仁义礼智信”“首孝悌”“性本善”等基本道德观念,还讲述了中国历朝历代大量名人的故事,为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中英文读者打开了认识中国的一扇窗。 本书 的特色在于中英文注解精到,尤其是英文注释部分,王荣华大使基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视角,反复推敲、琢磨,力求信达雅,耗时数年得以完成。本书选取的故事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亲师友”一句,不仅讲了孔子和学生的事例,还列举了莫泊桑拜福楼
《文心雕龙》是部“体大思精”“深得文理”的文章写作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内容丰富,见解,皆“言为文之用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写作上的各种问题。尤为难得的是对应用写作也多有论评。粗略统计,全书论及的文体计有59种,而其中属于应用文范畴的文体竟达44种,占文体总数的四分之三。 《文心雕龙》在论述具体的文学创作活动时﹐却抛弃了经学家的抽象说教﹐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文学观﹔而且﹐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文学的特点和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精湛透辟的见解﹐富于性。因此它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白话资治通鉴(升级版)》是我国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写,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为学史者之著作。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之目的在于“资治”,凡有关国家兴替、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人物,都叙述详明。而对无关国计民生的事及人物,如众多的文人、高隐均不予提及。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其所言与当下白话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吃力而放弃的。
《山海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千古奇书,是一座研究古代地理和神话的宝库。“少年读山海经”系列图书通过解读《山海经》中记载的地理、神话、动植物、矿产资源等知识,讲述我国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书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以普及地理常识,发掘中华文化中的科学精神,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祖国千山万水、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博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