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0),正在漳州任上的朱熹刊行了他编注的《四子书》,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四书章句集注》,也就是现在由王华宝、王玉德、朱志先、钱宗武、钱忠弼等共同整理的《四书五经(大儒注本共4册)(精)》一书的初识原本,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大概连朱熹本人也始料未及的是,这部文字浅近、篇帙并不浩繁的*作面世之后,势头甚至盖过了《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成为此后七百多年中*具影响力的文献。本次整理力求文字正确,标点准确,篇章条理清晰,板式疏朗醒目,便于阅读了解。
这部《中国通史演义全编》,就是断代讲史小说的大发掘,大整理,可以说是断代讲史小说的荟萃。它把这些十分珍稀、甚至濒临失传的断代讲史小说按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朝代嬗变、更替排列起来,汇断代为通编,使之珠联而璧合,成为一部与蔡书完全不同的《中国通史演义全编》,使读者走出蔡东藩,进入讲史小说的另一个天地。 首先《中国通史演义全编》体现一个 新 字。它所收录的小说,大多都是首次整理,尽量避开已经整理过的讲史小说。另外,主要是化旧为新,它所选入的虽然都是旧小说,但编者把它们有机地整理在一起,完全避开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而另辟蹊径,为读者贡献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演义全编》。为解决当前出版界重复出书、资金浪费开辟一个新的途径。 其次,《中国通史演义全编》名符其实,它的选材
子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大类,专列诸子百家及农林、中医、艺术、谱录等书。本次整理发掘了学界重视的多种佚本及新版本,以稿本或抄本为主,整理出了50多部前所未见的珍本典籍,陆续公开出版。此书的公开发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俾使学术界通过这批学术资料能够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掌握新的研究方法。《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5:赖仙心印》宣纸线装,一函一册,适于收藏。
该书分为上下编,上编为理论部分,主要探讨不同政治背景下的各类报刊、追踪报道关于西藏的重大政治事件、讨论国家治藏方略的得失等。下编是资料汇编,将有关西藏的资料以报纸为单位以时间为顺序,整理成册,有助于考察当时报界的态度。
《经史百家杂钞(第1册-第4册)(套装共4册)》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清经解·清经解续编(套装共13册)(精装)》内容简介: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派,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居于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及其载体!《易》、《书》、《诗》、《礼》、《春秋》等被奉为”经”的典籍,也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学发展至清代,一改元、明以来的衰微之势,呈现出复兴之象,皮锡瑞在其《经学历史》一书中曾将清代经学概括为中国经学史上的“经学复盛时代”。 有的学者认为清代经学是”十分活跃且最富有成就的一个阶段,并呈现出从复兴到终结的走向和特点”。承”天崩地解”的明朝灭亡之后,一些思想家痛感”天下生员,不能通经知古今,不明六经之旨,不通当代之务”,故而提倡读经,并经世致用,如顾炎武提倡“通经致用”,强调”明辨经学源流”,黄宗羲提倡”要以六经为根底,问学者必先穷经,经术
本书是李白研究专家郁贤皓教授在前贤和今人研究的基础上,用“竭泽而渔”的方法搜集资料,以认真审慎的态度对李白的全部诗文重新整理编集,删除伪作,补入遗诗逸文,并进行注释、评笺和品评,从而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李白全集普及本。大家经典,雅俗共赏,《李白全集注评》真正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对于普及李白的诗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12月,郁贤皓教授的《李太白全集校注》(全八册)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繁体竖排,更适合专业读者和学术研究。图书出版后,不但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而且不断重印,受到读者的好评。但对于更习惯简体横排阅读页面的广大普通读者和年轻一代来说,阅读和使用起来相对吃力。为了更好地普及名著,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