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就是个重视典籍的国家。这一方面是出于对文字本身的偏爱,文字阅读成为一种超越日常心境的快乐,进而又能于此获取知识,通晓道义:另一方面则出于对传统的偏爱,既然无法以单纯的记忆去保存和回溯传统,那么书籍自然便成为再现传统,认识传统的最佳载体。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典籍中,《四书五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淳熙年间,我国著名教育家朱熹将这四种著作用作小学教科书,并为它们作了注解,叫作《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四书》一名由此得以流传。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多从《四书》中出题,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考生的书。《五经》包括《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土,始有“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堪称中国古典文学之源,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它的内容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可以说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以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