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集礼點校 凡例 一、 此次點校以怡府舊藏本《大金集禮》爲底本,其本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號:八一〇六),并影印入《中華再造善本》續編。 二、 所用校本及簡稱如下: (一)曹本:曹寅舊藏本,題名《金集禮》,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號:一九四八一)。 (二)文淵閣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三)廣雅本:光緒二十一年廣雅書局刻本。 以上三本全部通校。 三、 《金史》及張金吾《金文*》均大量引用《大金集禮》之文,故對於相關部分亦加通校。 四、 底本訛、脱、衍、倒及錯簡之處,有確切根據者予以改、補、删、乙,并出校勘記説明;無確切根據者不改原文,而在校勘記中提出點校者的觀點。 五、 底本不誤,他本有誤者,一律不出校;底本較費解而他本文義優長者,擇要出校。 六、 原書中避金朝諱的
《中国经学》第三十二辑,在“经学义理”“经学历史”“经学文献”等栏目下,汇集了包括刘斌《郑玄的感生说与圣人有父说新探》、王赫《五礼、异代与尊卑:汉唐礼学体系建构的一些视角》、谷继明《王船山的易图学建构及其哲学意义》、毛朝晖《清末政治与经学教科书的诞生:从梁启超到王舟瑶》在内的13篇专门研究中国经学的论文和3篇书评札记类短文。从经学文献、出土文献等原点研究出发,对儒家传统文献进行有深度的解读和研究。本书涉及经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体现出现代经学研究的新方向。
《中国经学》第三十二辑,在“经学义理”“经学历史”“经学文献”等栏目下,汇集了包括刘斌《郑玄的感生说与圣人有父说新探》、王赫《五礼、异代与尊卑:汉唐礼学体系建构的一些视角》、谷继明《王船山的易图学建构及其哲学意义》、毛朝晖《清末政治与经学教科书的诞生:从梁启超到王舟瑶》在内的13篇专门研究中国经学的论文和3篇书评札记类短文。从经学文献、出土文献等原点研究出发,对儒家传统文献进行有深度的解读和研究。本书涉及经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体现出现代经学研究的新方向。
《山右丛书 初编》是1934年由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编纂的一部汇集晋人学术著作的大型古籍丛书。山西大学、山西社科院等学术机构集中各方力量对其进行点校,并专门成立山右历史文化学院这一机构来统筹安排,耗时近5年。原书为套装,合计12册,为方便读者阅读,特推出单行本。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尔雅》是我国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据义类编纂的词典,亦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古文字学方向兼有重要意义。全书本20篇,现存19篇,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等。后世还出了许多仿《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尔雅》之作,号为“群雅”,由研究《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尔雅》亦产生了雅学。管锡华译注的《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尔雅》精选底本,详加注释,进行翻译、题解,以使读者更方便阅读、使用。
《中国经学》第三十二辑,在“经学义理”“经学历史”“经学文献”等栏目下,汇集了包括刘斌《郑玄的感生说与圣人有父说新探》、王赫《五礼、异代与尊卑:汉唐礼学体系建构的一些视角》、谷继明《王船山的易图学建构及其哲学意义》、毛朝晖《清末政治与经学教科书的诞生:从梁启超到王舟瑶》在内的13篇专门研究中国经学的论文和3篇书评札记类短文。从经学文献、出土文献等原点研究出发,对儒家传统文献进行有深度的解读和研究。本书涉及经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体现出现代经学研究的新方向。
《论语注疏》,共二十卷,又名《论语注疏解经》,三国时期魏国何晏注,北宋邢昺疏。《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秦代《论语》曾因战火一度失传,至汉代才重新出现了若干传本,其中*著名的是《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等三大流派。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基础,参考《齐论语》《古论语》,对《论语》重新修订,消除了三家的差异。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何晏在郑玄、王肃《论语》注的基础上,集诸家之善,与郑冲等人共同撰成了《论语集解》。南朝梁武帝年间,皇侃作《论语义疏》,以道家观点对《论语集解》进行了注解。北宋咸平二年,邢昺奉宋真宗诏命,从新校定《论语》,改定皇侃等人旧疏,作成《论语注疏》。《论语注疏》是历代《论语》研究者智慧的结晶,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