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是后世《传习录》的母本,因未经后人妄改,拥有极高的专业性和珍藏价值,被已故哲学家陈荣捷先生称为 完备而可靠 的版本,是阳明心学的先选读本。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宗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了解阳明心学经典的入门书。 ◆心即理:行为准则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遇到难题时与其劳神费心,不如去倾听内心原本的声音。 ◆致良知: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只不过被后天的习气和私欲所蒙蔽了;若能恢复并遵循本然的良知,就不难获得内心的安宁。
《古书版本常谈》为学习古籍版本知识的入门书。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书版刻的起源和发展,历代版刻的概况和特点、善本的界定、巾箱本活字本书帕本套印本的特点等版本知识,对抄本、稿本、校本等特殊版本也作了介绍,同时,对如何鉴别古书版本也作了指导。 本书在过去的版本基础上增加了 清刻本述略 常用版本术语 版本书目 版本避讳举要 等内容,并配有插图。 本书对爱好古籍收藏的人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对一般文史爱好者也有扩大知识面的作用。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系西汉戴圣所编,共四十九篇,多为孔门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政治制度、儒家学说的重要文献,被儒家列为 五经 之一。 李学勤先生曾言: 整个中国学术的核心都是经学。 对《四书五经》的阅读与理解,是了解我国文化必不可少的环节。本套《四书五经》校注本,凡六种十一册,是陈戍国先生深耕数年之力作,系以阮刻本为底本 , 参校众本,广泛吸取前人注疏、校勘成果,精校精注,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版本权威、校注精审、内容可靠、轻松好读的《四书五经》读本。
本书收杨懋建《留香小阁诗词抄》《留香小阁诗附词》《实事求是斋文抄》诗词文集3种,《京尘杂录》笔记1种,《帝城花样》笔记1种,合为《杨懋建集》。杨懋建 (18061872),字掌生,号尔园,广东嘉应州人。道光辛卯恩科优贡、举人,后因科场作弊故被罢,流放于湘西达十年。晚年在广州、连州等地教书、做幕。
沈锡庆(1884~1936),浙江绍兴人,徐锡麟表侄,早年加入光复会。是民国时期批负笈东洋、投身法界、潜心司法实践的践行者,曾在司法行政部及任永嘉、吴县、上 海等地方法院院长和浙江、江苏、湖南等省高等法院审判推事,并在东吴大学教授《审判实务》。本日记始于1931年1月,至1935年12月止。记录了其在南京的生活、司法 部的工作状况及民国司法草创变迁、艰难发展的轨迹。反映了民国司法界有识之士借鉴西方司法经验,探索中国司法道路,培育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司法程序的艰辛探索。
新近发现的袁世凯、金兆藩、叶景葵、蒋抑卮、叶景葵等近现代名家尺牍
《诗经》是我国*早的诗歌总集,是儒家经典著作中*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 305 篇。风即国风,共 160 篇。国风内容丰富,有的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劳动生活,有的描写了古代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有的抒发了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而更多的是关于婚姻恋情的歌谣,描述了古代青年男女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是《诗经》中*为精彩的部分。雅,分为《大雅》《小雅》两部分,共 105 篇,都是朝廷乐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 40 篇,都是庙堂祭祀乐歌。 《诗经》中的诗歌有的采自民间,有的献自公卿,有的是诗人自作。可见,它是集体创作的作品,反映了包括公卿、平民 、巫觋 、史官等各阶层的思想和生活。 李学勤先生曾言: 整个中国学术的核心都是经学。 对《四书五经》的阅读与理解,是了解我国文化必不可少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严格来讲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作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国学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 李娟编著的《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彩色插页版)》这本书就像一部入门级的国学大辞典,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每一个问题压缩在数百字之中,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让读者可以更轻松、更快速地了解和掌握知识。《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彩色插页版)》不仅对整个国学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更从中撷取精华,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呈现。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学者、官员,曾参与王安石变法,历任史馆检讨、集贤院校理、提举司天监、翰林学士、三司使、延州知州等职,晚年退居梦溪园,撰写《梦溪笔谈》一书。 《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作者是北宋学者沈括。该书正编二十六卷,又有《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共六百余条,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军事、科技等多个文化领域,内容广博,记叙精当,见解独特。书名虽为《笔谈》,学术价值却远胜于当时的同类作品,特别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论述与记载,在历代文人笔记中都极为罕见。
《论语》是一本集合了孔子以及门下弟子言行的智慧语录,其中所体现的儒家先贤思想,今天依旧贴近普通人的生活,给读者以启示。开篇题解提纲挈领,文章阅读随性自由。名家注疏与原文相应,忠实原文,彰显不朽价值。生僻字、古今异音字注音,使读者诵读酣畅淋漓。版画插图展现场景,提升趣味性和欣赏性。
《菜根谭全集:修身处世的绝胜智慧》实为修身处世的绝胜智慧。本书为中国古代儒、释、道,哲学体系的融合体。为更好地帮助读者阅读,本书采用了原文与译文对照的编排方式,同时还附有深度解读。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身为玄门清修道士的洪应明,能摒弃门户之见,将儒、释、道哲学思想体系融于一炉而成《菜根谭》,其胸襟之博大为
《六韬》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兵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历代兵家名将的重视。《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之书。《三略》是中国古代部专讲战略的兵书,以论述政治战略为主,兼及军事战略。该书问世以来,受到历代政治家、兵家和学者的重视。
《论语》是儒家的语录体著作,用言谈的原态方式记录了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学理论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文献。《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系统性的两种理论著作。《大学》是“内圣”与“外王”高度统一的政治理论,也就是以“德治”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哲学;而《中庸》则是协调各种关系以创建和谐社会的人生学说,是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这三部书再加上《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元、明、清时期科举命题的经典和士人最重要的之书,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论语·中庸·大学(耀世典藏版)》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当时历史背景、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情感、精神风貌,诠释圣贤的思想和言论。
我国的国学主体即经史子集(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古代文集),是灿烂的中华古文明的结晶,因其内容无比丰富,极其复杂,施忠连主编的《国学经典诵读》即根据经典型、思想性、文学性和知名度的标准,为国学爱好者、探究者采撷了其中的经典名篇240余篇,每篇设简介、原文(过长的,节选其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注释、译文。诵读、行吟这些名篇,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代文化巨人对自然、社会、人生、人性的深沉思考,以及他们有意义的、成功的、幸福的人生和智慧。又由于这些名篇大多文字精美、语脉文势独具匠心,诵读、行吟这些名篇,其实也是一种极其美妙的艺术享受,体验难以言传的审美愉悦。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叶玉麟所著的关于国学经典释读的著作,十分盛行,其通俗和易读性,称得上是释读国学经典的典范,成为了一般读者学习国学的基本读物。可惜后来竟被忽视,难得重新出版。此次出版的便是叶玉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