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宋本说文解字(套装共4册)》为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比较系统地提出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说文十四。
元修《金史》是我们了解金朝历史很基本、很重要的文献,关于这部正史的编纂过程及其史源状况也是金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而欲探明今本《金史》之由來,又必须对金代纂修本朝史及蒙元历次编修金史的情况有清楚的认识。本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广泛蒐罗史料,就金史纂修的多方面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论述金代的修史制度,其次梳理蒙元时期金朝旧臣及元人编纂金史之始末,复次分析元修《金史》的史源问题,分别对本纪、志表、列传各部分的史料来源情况加以蠡测。
《程文德集》,三十六卷,其中文二十四卷,包括策、疏、表 、序、记、说、引、跋、铭、赞、书、祭文、行状、墓志铭、墓表、墓碣、传、杂著等;诗赋十二卷,诗包括五言、七言古诗、律诗、绝句以及长短句等。程文德先后师从章懋、王守仁,信守阳明心学,为官清正廉明,重视地方教育。其诗文质朴浑厚,皆有为而发,且保存了明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一些珍贵史料,对于研究明代文学、明史以及地方史有参考价值。
暂无内容简介。。。。。。
《白居易集笺校》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已故编审朱金城先生古籍整理的代表作,朱金城先生号称“双白簃主”,一生致力于白居易和李白的研究。该书考证精审,堪称白居易集整理的典范之作。本次出版,重排重校,对版式作了优化,并对原书中的个别排印错误有所订正。
画家通过对《山海经》原文的丰富理解与挖掘,再现了上古神兽栩栩如生的画面,将读者带入《山海经》描绘的神奇世界,领略上古神兽的奇骏与神秘。画家在创作时纵贯全书的理念就是在命题作文的前提下尽情发挥,因此,是在严格对照古籍中文字描述和绘画参考之后才下笔创作,而不是信马由缰全凭个人所长任意发挥,是对祖国文化瑰宝的仰视和致敬,也是敬意的还原了古代先贤因各种时代条件限制而未能展现的一面观感。 文字创作者通过对《山海经》内容的掌握,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的想象力为读者讲述了各个神兽的前世今生,文字内容朗朗上口可读性极强。。
《周易(套装共2册)》是历史上重要的《周易》注本之一。唐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选用王弼注,作为官方定本而流传于世。王弼之注摒弃注汉儒“互体”、“卦变”、“五行”等牵强附会的学说,重在阐述《易》中所包含的根本义理。并以《老》解《易》,以玄理统易理,反映出贵无的本体论思想,赋予了《周易》崭新的面貌,成为玄学理论的基本思想资料之一。王弼《周易注》包括《经》的部分,即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及《传》的《文言》、《彖辞》、《象辞》等。晋韩康伯继承王弼思想续注《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唐修《五经正义》时,将韩注于王注合在一起,一并刊行,以供学者之需。
刘禹锡,字梦得,为中唐文学家。他身处中唐政治变革动荡之时,诗文皆善,在唐代历史、文学史上皆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为瞿蜕园先生为刘禹锡诗文集所作整理笺证,以常见的结一庐本为底本,校以宋蜀刻本、宋绍兴刻本、明抄本等,并参校《全唐诗》《文苑英华》等。校勘细致精审。笺证方面,则以考订诗人当时时事为主,考订精详。 本次出版,重排重校,对版式作了优化,并对原书中的个别排印错误有所订正。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撰、刘孝标注的笔记小说。是关于魏晋历史与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龚斌教授校释,历时六年,结合前人各家注本之解说,出以己意,可谓《世说新语》各注本中“后出转精”之作。201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初次出版。此次本次修订,作者又加入了不少原来没有见到的新材料,如日人冈白驹的《世说新语补觹》、田中大壮的《世说新语讲义》等,并附錄唐寫本世說新語殘卷、世說敘錄、世說舊本敘錄題跋等。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为中唐文学家。他身处中唐政治变革动荡之时,诗文皆善,在唐代历史、文学史上皆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为瞿蜕园先生为刘禹锡诗文集所作整理笺证,以常见的结一庐本为底本,校以宋蜀刻本、宋绍兴刻本、明抄本等,并参校《全唐诗》《文苑英华》等。校勘细致精审。笺证方面,则以考订诗人当时时事为主,考订精详。 本次出版,重排重校,对版式作了优化,并对原书中的个别排印错误有所订正。
本次修订重点 一、 广校诸本 修订组全面而系统校勘了北宋至清有代表性的多种《史记》刻本,以及十余种日本钞本、敦煌写本。其中有“世间乙部善本”——台湾傅斯年图书馆藏北宋景祐监本《史记集解》、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绍兴本《史记集解》、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藏南宋建安黄善夫刊《史记》三家注合刻本、南宋淳熙三年张杅刊八年耿秉重修《史记集解索隐》合刻本、日本藏六朝钞本、日本藏唐钞本、法藏敦煌残卷等。选用善本之精,校勘规模之全,超过此前各家。 二、 新撰校勘记 原点校本使用方圆括号表示文字增删,未撰校勘记以说明理由。修订组复核了点校本对底本所作的校改,包括方圆括号改补和暗改。已经厘正的从之,存疑的慎重斟酌,错误的予以纠正,统一撰写校勘记,涉及增删正乙的重要改动都出校说明。 三、 订补疏误,后出转精
《太平广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文言小说总集,全书五百卷,系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等编集而成,与《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合称“宋书”。 《太平广记》是按照小说题材的性质分类编纂的,全书共分为九十二个大类,部分类别下再分细目,凡一百五十余细目。各类别卷数不一,少者一卷,多者数十卷。其中卷数较多的依次为神仙五十五卷、鬼四十卷、报应三十三卷、神二十五卷、定数十六卷、女仙十五卷、畜兽十三卷、异僧十二卷、再生十二卷、草木十二卷、征应十一卷、妖怪九卷、狐九卷、水族九卷、杂传记(收唐人单篇传奇)九卷、诙谐八卷、龙八卷、虎八卷、杂录八卷等。由此大略可见《太平广记》内容多为神仙鬼怪之故事。 《太平广记》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言小说,被《四库全书总目》称
《弇山堂别集》记载明时史料典故,是一本私人撰录的实录。全书共一百卷,记载明朝典制沿革、稗史异闻、史乘考误。以万历十八年金陵(陈文烛序)刻本为底本,以清光绪广雅书局刻本、《四库全书》本等为校本,以《凤洲笔记》、《弇州史料》、《嘉靖以来首辅传》、《国朝献徵录》、《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以及《明史》、《四部稿》、《续稿》(其中的相关内容)等参校。 《弇山堂别集》为《王世贞全集·正编》所收内容之一。 《王世贞全集》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王世贞全集》整理与研究”的成果。王世贞为明代后期文学家、史学家,以诗文名于世,声华意气笼盖海内。曾以“文必西汉,诗必盛唐”相倡,以期振兴明后期文风。晚年诗文以恬淡为宗。史学造诣亦深,喜访朝家故典,晚年得见内府秘籍,著述甚丰,亦颇具见解。 作
《孟子心证/元典心读》解读文章凡三十六篇,大体以专题研究与文本论析相结合之形式,贯通《孟子》全书,将孟子政治哲学与心性哲学诸重要主题加以综合诠释,使读者可以系统理解孟子学说之大要,从而获得一种整体感,而不致陷于章句之琐细解析。 《孟子心证/元典心读》尤重以当代社会科学之理念来观照与阐发孟子学说,以期彰显与发掘孟子思想之当代意蕴。
中国先秦两汉诸子之书,记录诸子百家时代的各家争鸣思想,系中国传统文献的精华部分,东传日本之后,得到广泛流传与阅读。经过一千余年的漫长的接受与学习期,在江户时代终于开花结果,日本汉学家开始了独自的研究与注释,对于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医家、杂家等先秦两汉诸子之书,皆作有富有学术价值的深入研究,作多达数百种,颇值得参考。 《日本先秦两汉诸子研究文献汇编(第5辑 套装共5册)》从江户到近代为止的汉文作中,精选百余种,择取善本,单页原大影印,彙编为丛书,并为每种作撰写《提要》,这批文献都是一次在中国出版,可为学术界提供日本汉学的珍贵学术文献及借鉴,推动域外汉籍研究及先秦两汉诸子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