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共6册)(精)》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其叙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是中国靠前部编年体通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与司马迁《史记》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的“双璧”。
《三藩纪事本末》是清朝杨陆荣于康熙五十六年写的记载南明史事的史书,共四卷,二十二篇。是叙明、清之际史事,起崇祯甲申(一六四四)福王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迄清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郑克塽以台湾归清止。书
本书为选本。原文以上海涵芬楼影印的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邝廷瑞、冯弋刻本(简称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并用其他明、清版本,类书、古注的引文,以及《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异文进行校勘改正。对于可能有误但无版本及古籍异文作为依据的地方,一律不加改动,仅在注释中说明,以免妄改古书之弊。为便于阅读,对原文作了分段。 本书题解,除解释题目外,还对本篇内容及特点略作介绍。其大旨相同,但不求一格。本书注释,尽量吸收前人成果,但于其未当之处,决不盲目采用。本书译文,力求准确、明白、通俗。以直译为主,但为畅达也辅以意译。 《吴越春秋》一向被视为史籍,但有些记载却与正史相左。所以,本书在注释中尽量注意对其史实、地理等加以考证,并对与正史不符之处加以说明。
吴新雷编的《插图本昆曲史事编年》是一部学 术性的昆曲史料书,主旨是为昆曲史的研究累积原始 资料,留存往事的讯息和线索,供昆史研究者作参考 。由于昆曲是综合艺术,涉及作家作品、艺人伶工、 声歌音律、舞台演出等各个方面,排比编年时还连带 到史书典籍、报刊文宣之类的诸多事项,虽限于条件 难以网罗求全,然均取精用闳,择要列举。本书又从 历代文籍中爬梳剔抉,发掘了一批新资料,通过调查 研究和实地访察,确考其史实和时地。再者,本书还 适当地插配了一些图像,能起到视觉形象“以图证史 、图文互证”的双向效应。如《真迹日录·南词引正 》的书影,孔尚任介安堂原刻本《桃花扇》扉页的书 影,周明泰“几礼居”旧藏北方昆弋班荣庆社和庆生 社的戏单,日本“青木文库”所藏苏州昆剧传习所在 徐园演出的戏单,以及上海美华大戏院聘
《左传纪事本末》五十三卷,清高士奇编著。该书是以章冲所做《春秋左传是类始末》为基础,加以补充扩展而成的。他以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为中心,在每个国家之内,把重大事件标目成篇,一篇也就是一卷。计有:周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十一卷,宋三卷,卫四卷,郑四卷,楚四卷,吴三卷,秦二卷和列国一卷。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西晋学者陈寿撰写的一部史学著作,后人把它列为“正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第四种。《三国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60年的历史,共65卷,包括《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后人又称为《魏志》、《蜀志》、《吴志》。,因为,陈寿是从三国进入晋朝的,并且在晋朝担任官职,所以,他在著书时必须要为晋国的政治需要着想。晋朝是直接继承魏政权而统一全国的,陈寿在《三国志》一书中,就把魏摆在正统的地位,用本纪的名称来记述魏国君主的行事,而蜀、吴二国,一律称传。尽管如此,陈寿在蜀、吴二书中,仍然用本纪的方法,即编年体的方式,按年月日记载蜀、吴国君的政事。因此,在《三国志》中,魏、蜀、吴三国是并列为书的
本书为选本。原文以上海涵芬楼影印的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邝廷瑞、冯弋刻本(简称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并用其他明、清版本,类书、古注的引文,以及《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异文进行校勘改正。对于可能有误但无版本及古籍异文作为依据的地方,一律不加改动,仅在注释中说明,以免妄改古书之弊。为便于阅读,对原文作了分段。 本书题解,除解释题目外,还对本篇内容及特点略作介绍。其大旨相同,但不求一格。本书注释,尽量吸收前人成果,但于其未当之处,决不盲目采用。本书译文,力求准确、明白、通俗。以直译为主,但为畅达也辅以意译。 《吴越春秋》一向被视为史籍,但有些记载却与正史相左。所以,本书在注释中尽量注意对其史实、地理等加以考证,并对与正史不符之处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