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宋史纪事本末》,古代汉族断代纪事本末体史书。一百零九卷,继《通鉴纪事本末》以后,用纪事本末的体裁,记述宋代(960-1279年),三百一十九年历史的大概轮廓和社会的重要事件。本书在保留原来版本面貌的前提下,参照其他宋代史料,采用他校和对校,对以往版本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的校勘,目前来讲,可谓善本。
《左传纪事本末》五十三卷,清高士奇编著。该书是以章冲所做《春秋左传是类始末》为基础,加以补充扩展而成的。他以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为中心,在每个国家之内,把重大事件标目成篇,一篇也就是一卷。计有:周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十一卷,宋三卷,卫四卷,郑四卷,楚四卷,吴三卷,秦二卷和列国一卷。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其叙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与司马迁《史记》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的 双璧 。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其叙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与司马迁《史记》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的 双璧 。
司马光编撰,邬国义校点的《资治通鉴(共6册)》,简称《通鉴》,是一 年体史书,共294卷,其叙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是 年体通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与司马迁《史记》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的“双璧”。
《明史纪事本末(套装共4册)》含《明史纪事本末(一)》《明史纪事本末(二)》《明史纪事本末(三)》《明史纪事本末(四)》,共四册。《明史纪事本末(套装共4册)》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起兵,终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杀。编者把这近三百年间他们所认为的重要史事,选编成八十个专题,每题为一卷,叙述了这些事件的始末。各卷后面几乎都附有“谷应泰曰”的史论。
内容简介: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 第四辑 史部》共含 24 册,为影印古籍,尽力展现原书原貌,选取域外汉文典籍中价值较高、品相较好者,以四拼一形式出版,从而嘉惠学林。 第四辑 史部所选汉籍主要来源于日本、美国、越南等多个国家的公立图书馆。本丛书所收文献,计有 50 余种,涵盖了正史、编年、史评、谱牒、目录、方志、奏议等诸类。 这批文献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从内容上看,本丛书收录了十余种流传海外的中国方志、族谱、奏议等文献,多为国内所不藏,可补足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如明正德间刊本《新安毕氏会通世谱》、清吴兴严氏稿本《吴兴严氏传家琬琰录》等;从版本种类来看,多部日藏宋元刊本、美藏明清稿抄本十分稀见,足可宝之,如宋刊密行细字本《后汉书》(残本)、元至治三年( 1323 )刊本《宋季三朝政要》等;此外
本丛书为韩国历史上的文人学者对中国历史的整理、评述类文献的汇编作品。其内容十分丰富,有史编史撰、史评史论、史选史抄诸门类,编年体、纪传体、纲目体皆具。其中既有朝鲜国王敕命编纂、体现统治阶层政治观念和史学教化意志的《御定宋史筌》《宋史撮要》《皇明通纪辑要》等官修史书;又有朝鲜文史大家的专门性史学著作,如成海应的《皇明遗民传》、洪奭周《续史略翼笺》、池光翰《池氏鸿史》、李玄锡《明史纲目》等;更有众多文人学士文集中的论、说、辨等史论史评专文,其中不乏论证有力、观点新颖的佳作,如郑道传《三峰集 经济文鑑别集》、李敏求《读史随笔》、佚名《古史八考》等。从中可见历史上中国和朝鲜半岛文化交往的密切程度,可见朝鲜文人对中国古代史阅读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其对中国历代正史、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
《通鉴纪事本末》42卷,是将《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1360余年间的重大史事,归纳为239个题目,从 三家分晋 开始,至 周世宗征淮南 结束,全书脉络清楚,每事首尾明晰,可以省去不少翻检之劳。此书开创了纪事本末的体裁,对于史料的整辑、排比之功值得肯定。本书以宋宝祐五年的大字本为底本,加以校点分段,以便阅读。
暂无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共6册)》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其叙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是中国靠前部编年体通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与司马迁《史记》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的“双璧”。
司马光编撰,邬国义校点的《资治通鉴(共6册)》,简称《通鉴》,是一 年体史书,共294卷,其叙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是 年体通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与司马迁《史记》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的“双璧”。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其叙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是中国第1部编年体通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与司马迁《史记》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的“双璧”。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其叙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与司马迁《史记》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的“双璧”。
司马光编撰,邬国义校点的《资治通鉴(共6册)》,简称《通鉴》,是一 年体史书,共294卷,其叙事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是 年体通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与司马迁《史记》并称中国古代史学的“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