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汪德迈是法国 汉学家,书稿内容涉及汉字起源及价值、中西文化差异及互补、中国传统思想的自洽性及对西方文化研究的启示等等,代表了西方汉学家的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中西文化的互补性;中国教给我们什么;汉字与《易经》;与《 》阐释学相对立的儒家注疏四个方面。以汪德迈与汤一介的对话,汪德迈的演讲实录为主。从本书中可以看到汪德迈作为一个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用中国文化特色认清中国文化道理。他的研究方法、理论、观点都对我们理解自身文化属性有独特的价值。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在位)。刘裕自幼家贫,后投身北府军为将。自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征战疆场,凭借巨大的军功,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加强集权,抑制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 辽阔的时期,为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 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 经典的哲理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诗句,作为诗人,陆游以几近完人的形象出现在中国的文学 。在风雨飘摇的南宋,他初心不改,一生矢志不渝地为恢复中原、统一中国而歌,爱国主义成为他诗歌的主旋律。作为名臣,陆游无论就任何处,都能情系百姓,始终把百姓放在 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常人,面对跌宕起伏的人生,他细致入微地体味生活,拈酒烹茶,赏花观景,把诗寓于了生活。他一曲《钗头凤》谱写了千古爱情悲歌,足以让普天下的有情人动容失色。作为父亲,他不仅用字字珠玑的诗教育子女,还言传身教,孜孜不倦。 本书 限度地还原了陆游的一生,再现了诗人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在位)。刘裕自幼家贫,后投身北府军为将。自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征战疆场,凭借巨大的军功,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加强集权,抑制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 辽阔的时期,为
本书作者汪德迈是法国 汉学家,书稿内容涉及汉字起源及价值、中西文化差异及互补、中国传统思想的自洽性及对西方文化研究的启示等等,代表了西方汉学家的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中西文化的互补性;中国教给我们什么;汉字与《易经》;与《 》阐释学相对立的儒家注疏四个方面。以汪德迈与汤一介的对话,汪德迈的演讲实录为主。从本书中可以看到汪德迈作为一个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用中国文化特色认清中国文化道理。他的研究方法、理论、观点都对我们理解自身文化属性有独特的价值。
本书作者汪德迈是法国 汉学家,书稿内容涉及汉字起源及价值、中西文化差异及互补、中国传统思想的自洽性及对西方文化研究的启示等等,代表了西方汉学家的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中西文化的互补性;中国教给我们什么;汉字与《易经》;与《 》阐释学相对立的儒家注疏四个方面。以汪德迈与汤一介的对话,汪德迈的演讲实录为主。从本书中可以看到汪德迈作为一个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用中国文化特色认清中国文化道理。他的研究方法、理论、观点都对我们理解自身文化属性有独特的价值。
本书作者汪德迈是法国 汉学家,书稿内容涉及汉字起源及价值、中西文化差异及互补、中国传统思想的自洽性及对西方文化研究的启示等等,代表了西方汉学家的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中西文化的互补性;中国教给我们什么;汉字与《易经》;与《 》阐释学相对立的儒家注疏四个方面。以汪德迈与汤一介的对话,汪德迈的演讲实录为主。从本书中可以看到汪德迈作为一个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用中国文化特色认清中国文化道理。他的研究方法、理论、观点都对我们理解自身文化属性有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