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元脱脱等奉敕撰修,是研究辽朝历史基本、重要的史料。 全书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国语解》1卷,记载从耶律阿保机即可汗位至辽朝灭亡二百余年的历史,兼及辽末耶律大石所建西辽的史事。 《辽史》在 二十四史 中成书极速,问题也较多,整理难度较大。点校本《辽史》起初由冯家昇负责整理,后由陈述完成,于1974年出版。原点校本以百衲本为工作本,以乾隆殿本为通校本,参校南、北监本和道光殿本,又用《永乐大典》所引《辽史》全校一过,同时运用本校、他校方法,订正了不少错谬,成为一个比较完善的整理本。 本次修订,选择以百衲本为底本,以原内阁大库所藏明初内廷朱丝栏抄本、《永乐大典》引《辽史》为通校本,参校以明南、北监本及乾隆殿本,以版本校为基础,充分利用本校,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 (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包括《魏书》三十卷,《吴书》二十卷,《蜀书》十五卷,共计六十五卷。 三国志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微粒贷史学家所重视。
《道咸同光名人手札》,该套书初由商务印书馆于1924年影印出版,出版后受到史学界和书法界广泛关注,史料价值和欣赏意义突出。此次再次整理出版,以精美的宣纸线装的装帧形式为读者重现这一珍贵的名人墨迹。该书极具收藏价值。该套书共两集, 每一集为一函四册,收录林则徐、曾国荃、郭松涛、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黎庶昌等名人墨迹,对研究清人名家书法艺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很好宝贵的价值。
《道咸同光名人手札》 ,该套书初由商务印书馆于1924年影印出版,出版后受到史学界和书法界广泛关注,史料价值和欣赏意义突出。此次再次整理出版,以精美的宣纸线装的装帧形式为读者重现这一珍贵的名人墨迹。该书极具收藏价值。该套书共两集, 每一集为一函四册,收录林则徐、曾国荃、郭松涛、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黎庶昌等名人墨迹,对研究清人名家书法艺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非常宝贵的价值。
《光绪朝东华录》起自1875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迄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共220卷,460万言。按时间顺序编排,逐年逐月乃至逐日记载,系统反映了光绪朝的内政、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大事,是一部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编年体资料长编。
《道咸同光名人手札》,该套书初由商务印书馆于1924年影印出版,出版后受到史学界和书法界广泛关注,史料价值和欣赏意义突出。此次再次整理出版,以精美的宣纸线装的装帧形式为读者重现这一珍贵的名人墨迹。该书极具收藏价值。该套书共两集, 每一集为一函四册,收录林则徐、曾国荃、郭松涛、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黎庶昌等名人墨迹,对研究清人名家书法艺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很好宝贵的价值。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三国志》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包括《魏书》三十卷,《吴书》二十卷,《蜀书》十五卷,共计六十五卷。 三国志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微粒贷史学家所重视。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一部书,是杂家学说的代表作.该书兼收并蓄,细大不捐,是先秦思想文化之总结。在公元前239年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吕不韦,生年不详,卒于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他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的大商人,在经商期间,遇到了流亡赵国的秦公子子楚,当时子楚在赵国的处境很艰难,吕不韦很同情他,并认为子楚是“奇货可居”,于是用金钱资助子楚,并帮助他获得了继承王位的资格。公元前253年,子楚继承王位,是为庄襄王。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并封他为文信侯。庄襄王死后,其子政立,是为秦始皇。秦始皇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在他执政为相期间,秦国出兵灭东周,攻取韩、赵、卫三国土地,建立三川、太原东郡,为统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