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读史可以知兴替,可以辨是非,可以正人伦,可以益心智。《贞观政要》正是这样一部利于个人修身、治家理政、建功立业的经典。 《贞观政要》成书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当时虽处盛唐,但社会危机已渐露端倪。作为一名敏锐且尽责的史官,吴兢感到有必要总结 贞观盛世 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施政典范,以确保李唐王朝长治久安。故撰此书,是为垂世立教,义在惩劝。 贯穿《贞观政要》的核心思想是居安思危,即忧患意识。它是《贞观政要》立书的根本,也是 贞观之治 的密码。此书主题突出,引喻精辟,议论锋锐,语意恳切,发人深思。若能静心细读,必将从前人的智慧中获益良多。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商君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说明体有《垦令》《靳令》《境内》等篇,是对秦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相互驳辩来阐述中心论点。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著名谏官魏徵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辑录前人著述而成的谏书。取材于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从大约一万四千多部古籍中摘取出有助“修齐治平”的内容。
《帝鉴图说》由明代万历年间的帝师、内阁首辅张居正编撰,全书共选编了历代帝王政治故事117篇,每篇都附有直解和形象古朴的版画,以便于读者阅读理解。虽然每篇故事篇幅不长,却藏有鉴往知今的大道至理。本书不仅是为官者、管理者的经典训诫,还是广大读者丰富阅历、增长智慧的知识宝库。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编著的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自此书问世,历代统治者都把它奉为治国理政的书目,其所呈现的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败得失和基本规律更是成为此后一千多年来君王和臣下们借鉴和效仿的对象,体现出这部书深厚的思想底蕴和巨大的实用价值。至今,该书中记述的君安思危、从谏如流、任人唯贤、善始慎终等思想仍然被许多高层领导干部和商界领袖们所津津乐道,成为当代人从历史中汲取成功经验的智慧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