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措活佛著的《逆境中觉醒》是加措上师的人生经历、故事和个人心灵成长分享。用文字,坦陈自己的心声,希望能给读者们带来心灵力量。很多人都喜欢问加措上师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得到指引,因为人生路上羁绊难免,在很艰难的时候,出路难寻,心灵需要重拾希望。 加措上师尽己所能回答着,这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佛法不仅在逆境中才会被提起.它在任何时刻都被关注和应用,可就像身体产生疼痛了才会察觉到需要保养一样,逆境,往往可以促生人们觉醒的力量,也是觉醒很好的老师。 本书所说所写,就是加措上师在和你真诚地聊天,书中有欢喜也有悲伤,还有向往生命真相的一颗心。
《长物志》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凡园之营造、物之选用摆放,纤悉毕具;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相比于《园冶》,《长物志》多地注重于对园林的玩赏,与《园冶》多地注重于园林的技术性问题正可互为补充。此外,《园冶》因为是立足于江南的造园实践,而江南花卉繁茂,水源充沛,所以计成对此措意不多;《长物志》则主要是针对北方的造园实践,而北方草木珍稀,水源犹缺,所以,文震亨对此的重视尤见匠心。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其曰长物,盖取《世说》中王恭语也。凡闲适玩好之事,纤悉毕具,大致远以赵希鹄《洞天清录》为渊源,近以屠隆《考盘馀事》为参佐。
《格言联璧》是清代学者金璎先生收集编写的一本浅近格言集,以修身、齐家、治国为目录,包含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内容,分为存养、齐家等十一篇。本书故事丰富,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并且与当下生活紧密练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经典更加平易近人。
为了方便读者了解老子、庄子深邃博大的思想,我们将这两本经典合为一册,本书配有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书中不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人物志》作为一部系统地阐述人才理论的典籍,在我国古代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正因为如此,在《人物志》问世后,北魏人刘昺便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人物志》作注。刘昺是敦煌(今甘肃敦煌)人,敦煌所在的河西地区,在十六国时期是保存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据点。刘昺家世儒学,十四岁时便师从博士郭踽,后隐居酒泉传授儒学,弟子受业者五百余人。西凉主李暠征其为儒林祭酒,负责西凉的儒学教育。北凉灭西凉之后,刘骨在新政权中任秘书郎,专管记载国家大事。由于儒学造诣高深,北凉主沮渠牧犍尊之为国师,亲自致拜,并命官署以下皆从之受业。北魏灭北凉后,拓跋焘夙闻刘昺之名,拜其为乐平王从事中郎,并允许他不迁往平城,留在本乡,并留一子抚养。刘昺在姑臧待了一年多,思乡欲返,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