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郝氏遗书》本校勘的《四部备要》本为底本,以朱墨蓝三笔誊录,过录王念孙、费念慈、王謇三家校勘,并参照正统本《道藏》和万历本王崇庆《山海经释义》,同时批注各本与王念孙校本之异同,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本书采用三色套印,力求逼真还原作者手迹的真实面貌。
子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大类。专列诸子百家及农林、中医、艺术、谱录等书。本次整理发掘了学界重视的多种佚本及新版本,以稿本或抄本为主,整理出了50多部前所未见的珍本典籍,陆续公开出版。《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14:校正全本钻地眼图说(套装上下册)》的公开发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俾使学术界通过这批学术资料能够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掌握新的研究方法。
书是对历代《管子》各版本的第一次汇辑。通过对历代《管子》各版本的广搜博取、择精取优,本书选录了十四种稀见、重要的版本。这十四种版本不仅直观地呈现了《管子》的各版本形态,同时,也清晰地勾勒了《管子》一书的流传脉络。所收版本中既有很高版本价值,也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管子》研究者不可多得的案头工具书。
本書在史料内容的選擇上,儘量突出土地『制度』的相關内容,如制度的制定時間、制定者、分配方案、後續效果以及各方評論等。在史料類型的選擇上,本書考慮到私有土地的主人身份各異、佔有途徑多樣、買賣情況複雜,因此在古籍之外遺收錄了一部分今人整理的竹簡、檔案、契約等,以期動態地反映土地的實際使用情況。在史料的學術傾向上,本總部盡量收錄不同流派的論見,以體現類書兼收並蓄的價值。在史料的編排上,一般以原書為單位按照時代順序排列。本總部對於學界長期以來由於土地實際使用情況的複雜性所帶來的關於土地制度的概念及性質等具體問題的爭論,並未一一加以考證,僅作史料彙編整理工作。同時,爲配合《中華大典》輯錄原始文默的宗旨,本書在使用竹簡、契約等史料時,刪除了部分今人注釋,還望原整理者們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