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本为明朝思想家袁黄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 立命之学 、 改过之法 、 积善之方 和 谦德之效 。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讲述 趋吉避凶 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一窥儒、佛、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品格的修养大有助益。
《彩图全解菜根谭(超值全彩白金版)》辞藻优美,言简意赅,通过洞察人生百态来点化世间万事。它是囊括五千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书中倡导积极人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泽被后世的进取精神;主张亲近自然、悠游山水、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宣扬悲天悯人、普渡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意蕴。可谓一身处世、只眼观花。初读其书,似觉矛盾错杂,神龙虎尾无迹可寻;详思再三,始悟狡兔三窟,随处可安身立命。得志者读之,能悟人生无常,居安思危,匡世济人;失意者读之,能起死灰之心,自强不息,终有所成;富贵者读之,能知艳为虚幻,履满慎思,遗泽子孙;贫贱者读之,不坠青云之志,安贫乐道,培植善根:它揭示出人生之真谛,振聋发聩、医愚医贪,堪为人类“心灵之药石”。
中华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千百年来,国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现代人,不能不知道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了解国学。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国学知识,开阔文化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编者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进行了适当的取舍,选取了*代表性、实用、读者感兴趣的内容,辑成《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知识全知道(超值全彩白金版)》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分为国家政治、思想学术等九个篇章,涵盖了职官制度、伦理道德、文体流派、语言文字、建筑书画等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本书节选了部分精彩内容,以故事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为主,以原书顺序编排篇目,并进行简单的注释和逐字翻译,以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全15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小学经典选编》《千家诗、神童诗、续神童诗、增广贤文、名贤集》《五字鉴、鉴略》《小学弦歌》《楚辞》《古文观止(全二册)》《格言联璧》《养正遗规》《女德启蒙经典选》《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选》《中医启蒙经典选》《六祖坛经》。
中國古籍浩如煙海,一個人窮一生之力也難識其萬分之一,遂使許多重要資料湮沒無聞。為此,早在一九八四年*名學者錢鍾書先生便以其遠見卓識,提出了利用*新科技電腦技術來發掘、整理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經過近一二十年的不懈努力,錢先生生前親自規劃和指導的『中國古典數字工程』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成果,栾贵明主编的《炎帝集》即為其中之一。 炎帝,始作耒耜,興農業,號神農氏。又嘗百藥而察寒溫之性’知君臣佐使之義,並作方書以療民疾。所以宜一作品言論多與農穀、醫藥有關,如《神農書》《神農占》。清代嚴可均氏舊存『炎帝』作品三十條,一千二百餘字。此次憑藉『工程』之利,除新輯補充二十條,八百五十字外,又编入了四萬字的專 *《神農本草經》三卷。《隋書·經籍志》記有《神農本草》八卷,《神農本草》五卷,《神農本
本书作者花数年之力, 广纳博采, 以现代人的视角和语言习惯通解本书, 让《龙文鞭影》这样一本积聚许多历史基础知识的经典著作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让青少年读者能够轻松阅读, 了解中国历史, 认知中华民族精神, 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学者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孙,确保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作的一部家庭教育教科书。全书一共分成二十篇,涵盖了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颜之推的家教理念,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致同治1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菜根谭》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规》这四本书,涵盖了我国古代蒙学读物的精华要义。它们用简明的语言,将中国历史、文化、社会、人生、地理以及天文等内容都涵盖进去,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启蒙学中的固定读物。它们以其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人人***,繁衍着持久的生命力。
南怀瑾先生认为,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 明的发达,却也导致了精神生活的匮乏,使国人陷入了物质丰富和精神贫乏的尖锐对比的矛盾中。本书从仁爱、寡欲、德行、自强、孝道、好学等多方面阐述了南怀瑾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展现了藏于经史典籍深处的智慧。
“忠”是古代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与范畴。“忠孝两全”是古代对一个人很完美的评价。吴守义译的《忠经诠解》所讲述的“忠”,主要是从马融著的《忠经》的原文和译文中阐发对忠的理解。本书在叙述方面弱化了古代统治阶级大肆宣扬的忠君思想.并将古人“忠”的智慧运用到现代社会当中。因为在当今社会。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成功的前提。 《忠经》中体现的“忠”,要点在于“一其心”,忠的作用是“为国之本,何莫由忠。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动鬼神,而况于人乎”。《忠经》对于不同等次的人,提出了不同的的要求,上至君王,下至平民,须各尽其忠。此外,《忠经》还提出了许多对后世忠德观念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原则。这些原则不仅反映了两汉时期忠德的主要内容,而且标志着春秋时期所产生的忠德观念已发展成为较
《六韬》,周初太公姜尚所著,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之书。 《三略》,秦时黄石公撰,主要阐述的是治国兴邦、统军驭将的政治方略,同时也涉及到一牡一用兵打仗的具体计谋与方法。其思想体系不局限于一家,而是杂糅各家思想,尤以吸收儒、道两家学说为多。因此《三略》虽以兵书著称,也被视为一部政治谋略著作。
《小窗幽记》共十二卷,是明代陈继儒所编撰的一本随文集锦。整本书看似是一种对所见所闻、所听所想的记录,而实则是对内心感悟的梳理,悟的是一种人生百态,悟的是一种世间真情,悟的也是一种人生真谛。《小窗幽记》并不是陈继儒个人所著述,而是他摘取各个文章中的经典言语,再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所编纂的一本格言形式的随文集,成书之后不但收到当时文人的青睐,在之后的历代时光里都得到了较高的赞誉。清代陈文敬赞扬这本书说道:“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而现今的文学研究者更是将这本书与王永彬的《围炉夜话》、洪应明的《菜根谭》并成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大经典。本书是精选版本,鉴于文字阅读难度并不大,所以尽量多地集结经典篇幅,而不拘泥于传统的原文、注释、译文三个板块,形式相对灵活。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志人小说”,主要记述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它真实反映了这一时代人们的风俗习惯和社会风貌,所涉及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庶僧徒,因而成为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刘义庆著中华文化讲堂注译的《世说新语/谦德国学文库》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女孝经》仿《孝经》分十八章,章首皆假班大家以立言,也是中国古代对女子进行教育的读物。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