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五卷五十三节,内容非常丰富,主要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以及区别溺死、自缢与假自缢、自刑与杀伤、火死与假火死的内容,在很多方面都很合乎科学道理。清同治六年,本书传入西方,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对推动世界法医学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编译者对其原典进行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并设置相关链接版块,以便读者在了解法医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国法医学文化。由此,本书既具有科学的实用性,也具有的文化性特点。
《漫画黄帝内经.下册》由马寅中著
本书以六经类方为基础,从临床出发,着重于方药的临床运用,选用的注释、案例也是以临床为落脚点,让读者一目了然,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其所详细论述者,皆为笔者有较深感悟及使用;而对于一些罕用方,因笔者经验所限,不作过多论述。本书对热爱中医,苦读经典,但仍不得其门而入者,有较大裨益。
陈实功(1555~1636),明代有名外科医家。字毓仁,号若虚。江苏南通人。他重视外治法,常用腐蚀药或刀针清除坏死组织,强调扩创引流,“使毒外出为靠前”。于1617年著成《外科正宗》一书,书中还记述鼻息肉摘除术、气管缝合术等手术。
伊尹,商代人物,首创汤液,即方剂。相传为汤王的厨师,后任宰相。由于长期接触食物,熟知食物的疗病作用,进而总结了民间用食物治疗疾病和药物的治疗性能。《甲乙经·序》记载:“伊尹精于本草药性”,因而有汤液始于伊尹的传说。
张元素(12世纪至13世纪),金代有名医学家。字洁古,易州(今河北易水)人。后世尊之易水学派之宗。张氏于学术上重视内因为主要致病因素,反对拘泥古方,善于化裁古方,自制新方。对药物性能有研究,对气味的升降作用与归经有独到见解。
本书以六经类方为基础,从临床出发,着重于方药的临床运用,选用的注释、案例也是以临床为落脚点,让读者一目了然,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其所详细论述者,皆为笔者有较深感悟及使用;而对于一些罕用方,因笔者经验所限,不作过多论述。本书对热爱中医,苦读经典,但仍不得其门而入者,有较大裨益。
本书现存八卷七十三篇(缺三十七、三十八、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篇),卷一载诸急症的急救;卷二载霍乱、伤寒、时气、温病、疫疠等外感病方;卷三及卷四载疟疾、癫狂、风毒脚弱、大腹水病、痰饮、黄疸等内科病方;卷五载痈疽、恶疮等外科诸方;卷六载五官头面诸病方;卷七载虫兽咬伤、射工、蛊毒等病方;卷八载百病备急丸散膏方及治牛马六畜水谷疫疠诸方。
吴鞠通(月1758~1836),清代有名医学家,温病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于医学上溯《内经》《伤寒论》,下受吴又可、叶天士之著述影响尤强。18世纪90年代,正当温病流行,他于1798年撰成《温病条辨》一书,提出温热病三焦辨证理论,阐述清热养阴等治疗方法,对温病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和影响。
《外经微言》是陈士铎之传世佳作,书中畅论了顺逆、天癸、月经、子嗣、寿夭、脏腑、经络、三才、四时、五运、六气、八风、伤寒、春温、移寒、善养、寒热等,重点对养生和五行理论,以及临证应用进行了阐发,从安心、守神、保精等方面论述了养生之道。张伟声精心点校,让这部经典重现光彩。翻开此书,走进古老智慧,收获健康真谛。
伊尹,商代人物,首创汤液,即方剂。相传为汤王的厨师,后任宰相。由于长期接触食物,熟知食物的疗病作用,进而总结了民间用食物治疗疾病和药物的治疗性能。《甲乙经·序》记载:“伊尹精于本草药性”,因而有汤液始于伊尹的传说。
王肯堂(1549~1613),明代著名医家。字宇泰,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翰林院检讨等职,后研究医学,以医术闻名。他博览医书,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经11年编成《证治准绳》44卷,分杂病、类方、伤寒、外、儿、妇等六科,故又称《六科证治准绳》。
傅青主(1607~1684),),明末清初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原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山西阳曲(太原)人。他博通经史百家,工诗文书画,精通医药。在医理上,他注重气血,主张攻补并用,长于妇、内科杂症,并重视民间单方、验方。
《经子医读》为始创之作。本书的编写,汇集、融合了经子、医学百家的精华要旨于一书,取材远及周、秦,下至汉、晋,遴选原文,进行解读。其丰富内容,不仅为研究中医学术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翔实和重要的文献依据,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我们的视野,以利于提高广大中医工作者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修养。
张仲景(152-219年),东汉南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著有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16卷。首倡六经辨证原则,经后人整理成《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后世尊张氏为“医圣”,赞其书为“医方之祖”。
《经子医读》为始创之作。本书的编写,汇集、融合了经子、医学百家的精华要旨于一书,取材远及周、秦,下至汉、晋,遴选原文,进行解读。其丰富内容,不仅为研究中医学术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翔实和重要的文献依据,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我们的视野,以利于提高广大中医工作者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修养。
王肯堂(1549~1613),明代著名医家。字宇泰,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翰林院检讨等职,后研究医学,以医术闻名。他博览医书,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经11年编成《证治准绳》44卷,分杂病、类方、伤寒、外、儿、妇等六科,故又称《六科证治准绳》。
本书现存八卷七十三篇(缺三十七、三十八、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篇),卷一载诸急症的急救;卷二载霍乱、伤寒、时气、温病、疫疠等外感病方;卷三及卷四载疟疾、癫狂、风毒脚弱、大腹水病、痰饮、黄疸等内科病方;卷五载痈疽、恶疮等外科诸方;卷六载五官头面诸病方;卷七载虫兽咬伤、射工、蛊毒等病方;卷八载百病备急丸散膏方及治牛马六畜水谷疫疠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