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专著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共十八章,阐述山水画创作与自然的关系、笔墨运用的规律及山川林木等表现方法,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 搜尽奇峰打草稿 ,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主张 借古以开今 ,反对 泥古不化 。这些绘画思想对近代有重大影响。
《博雅经典:古玉辨》属于民国时期古玉研究中的 传统派 ,其在对历史文献的考释、玉器的分类定名准则、对中国玉文化内涵的阐述等方面,继承了传统古玉学研究体系,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书中也有局限之处,因其沿用旧考释方法诠释古玉,所探讨的内容,如玉的出产、释名、用途、相关制度、色沁、辨伪等内容,均依据文献记载和时代传承的定说,缺乏科学的实证方法,因而难免会有臆断的成分和谬误。如刘大同在书中虽然多次谈论了伪造古玉及鉴定的方法,然而记录均较简略,他本人并没有亲身实践过,应也是从其他书本传抄下来或耳濡目染传听而来。又如对玉器的特性、质地方面的描述,亦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经验之谈,用今日的考古学眼光来看,其中有不少错误和纰漏,这在文中会一一评析。然而,瑕不掩瑜,这些观点的偏失代表了20世纪
《说文》曰:药,治病草也。盖草木蘩蘩,医者择以采之,以救死,以益生。上古有神农氏尝百草,后之医药书籍,以“本草”为名者甚衆,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则为集大成者。\n 而历代本草之图,或不详,或简易,按图索之,世间草木浩如烟海,其形状或差之毫厘,其药性则失之千里,故不可不慎。 日本江户时人岩崎常正(一七八六—一八四二)则愿补其阙。其人精通医药之学,又善写生。搜采山野,遍得草本,移圃栽盆,凡二千余种,苗叶花实,随时描摹,其所目击异地花草,亦皆图画之,前后二十余年,积成若干卷,名曰《本草图谱》。 《本草图谱》九十六卷,共录本草一千八百余种,分草部之“山草类”“芳草类”“湿草类”“毒草类”“蔓草类”“水草类”“石草类”“苔类”“杂草”、“谷部”及“菽豆类”“酿造类”、菜部
胡正言的《十竹斋笺谱》是拱花技术的经典之作。所谓拱花,是将纸压在版上压磨,使得花纹凸现纸上的印制方法。十竹斋的拱花技法有白拱、色拱、线拱、块拱多种,笺谱共四卷,收图近三百幅,包括清供、华石、博古、画诗、奇石、隐逸、写生等内容,用拱花方法印制所显现出来的浓淡分明的效果,给人以半浮雕的立体感。 本书是《十竹斋笺谱》的第二卷,内有“胜览”、“入林”、“无花”、“凤子”等77种。
《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 上海图书馆卷》之《糜砚斋印存》,王禔篆,宣和印社1943年刊行。编者选取王禔所刻闲章近200方辑录为一函四册,每方印都附有边款。
曾经的宋代士人,崇尚丘园养素,泉石啸傲,渔樵隐逸,于山水中寄托性灵,追求雅致的精神生活。而宋画山水,一经妙手所绘,不下堂筵,便能坐穷泉壑,听猿声鸟啼,依约在耳,看山光水色,滉漾夺目,可居,可游。 北宋的山水,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峰峦秀起,云烟变灭。辽阔,崇高,壮美。 南宋的山水,深堂琴趣,柳溪归牧,寒江独钓,云关雪栈。细腻,精致,秀美。 本书甄选海内外存世宋代山水画269件,采用原比例、原色、超高清技术复制精印,亿万像素呈现经典原貌,规模空前,尽阅天下宋画,藏用两宜;长卷、立轴、团扇、斗方、册页,归类饰裱,编年排序,欣赏临摹,便捷实用,可赏、可摹、可藏。 关于《宋画大系》的十点说明: 《宋画大系》是一部全面呈现存世宋画总貌的大型文献图典,充分展示有宋一代绘画之盛,广泛收录了海内外具
《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 上海图书馆卷》之《学山堂印谱》,两函十册,张灏辑明代印人篆刻,于崇祯初年编成。与《飞鸿堂印谱》《赖古堂印谱》合称为 至美之三堂印谱 。
《王祯农书(上下)——古刻新韵辑六》是元代 名农学家王祯的学术*作,该书收录了元代以前农耕 技术经验和所使用的农具等,较为详实地反映了我国 农业技术的发展状况,是我国历史上较有代表性的农 学*作。
“古刻新韵”五辑收入木村孔阳等《卖茶翁茶器图(外三种)》(含《制茶之图》《煎茶图式》《茶瓶四十三品》),湖月老隐《茶式湖月抄》,和泉屋弥四郎《插花初学》,松日庵之至等《远州流活花初学(外三种)》(含《插花忘草》《松月堂百瓶》《生花独稽古》),小野兰山、岛田充房《花汇》,橘保国《画本野山草》,片山直人《日本竹谱》,冈田玉山等《唐土名胜图会》,大苏芳年《月之百姿》等十五种,内容涉及茶道、花道、图谱等,全面展现日本之美
胡正言的《十竹斋笺谱》是拱花技术的经典之作。所谓拱花,是将纸压在版上压磨,使得花纹凸现纸上的印制方法。十竹斋的拱花技法有白拱、色拱、线拱、块拱多种,笺谱共四卷,收图近三百幅,包括清供、华石、博古、画诗、奇石、隐逸、写生等内容,用拱花方法印制所显现出来的浓淡分明的效果,给人以半浮雕的立体感。 本书是《十竹斋笺谱》的第四卷,内有“建议”、“寿征”、“灵瑞”、“香雪”等72种。
此次出版,《五百四峰堂诗钞》部分以《续修四库全书》所影众香亭刊本为底本,标点整理;同时参校同治间刊本、光绪间刊本,因诸本异同多为传刻中出现的形近而讹,故径改而未出校勘记。《五百四峰草堂续集》部分则以微尚斋所刊本,标点整理。鉴于黎氏尚有不少稿本、题画诗流传于世,对于研究黎氏诗文颇具价值,故整理过程中又从哥伦比亚图书馆藏《五百四峰堂诗稿》、上海图书馆藏《黎二樵未刻稿》、苏文擢编《黎简先生年谱》、广东图书馆等编《黎简谢兰生书画》、梁基永编《黎简》及叶恭绰《全清词钞》等文献资料中,辑録上述刊本所无的诗歌、文章及词作等,成《集外诗文辑佚》一卷。此次出版的由清朝所*、黎简和闫兴潘共同整理的这本为《黎简集(上下)(精)/中国艺术文献丛刊》。
《画法要录》初编十七卷,二编十卷,书画家、书画理论家余绍宋先生辑撰。余绍宋幼承家学,长于书法,中年后始从事绘画,为 新传统派 之代表人物。其对中国古代书画著述及理论颇加留意,其研究著作之著者《书画书录解题》,系中国古代书画典籍目录学开山之作。《初编》专为摹习山水画而作,分类辑录中国古代画学专著的相关论述,依次编排,凡有观点近似或不同者,则以注文形式附后,间有余氏所加案语,考订精当。《二编》则为除山水画之外的其他画学分科,体例与初编相似。另有颜料和点缀两部分,加上《初编》中的纸绢、题识二部分,中国古代绘画的方方面面,尽收于一书之中,非但便于初学,即使从事绘画多年者,亦可从中大获禆益。职是之故,该书一经问世,大受欢迎,曾多次影印再版。本书首次加以校点整理,除分段标点外,对原书的讹
《中华生活经典:古玉图考》堪称古玉研究经典之作。《中华生活经典:古玉图考》不分卷,考说古玉四十余种近二百件,图文并茂,图由大澂族弟吴大桢绘制,图后按类附器物尺寸、名称、用途、年代的文字说明,内容丰富,直观易晓。其收录齐全,品类丰富;绘图精确,标注翔实;考证精当,多有发明。这次即精选底本,参考其他版本和近今学者研究成果,校正错讹,疏解字词,直译原文,加以点评,并配以精美玉器照片六十余帧。
此为《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二辑)》一种。《晋唐小楷九种》,此本集二王及世南、褚遂良小楷法书九种,旧题'宋拓越州石氏本',经铁保、张体信、欧阳辅递藏。翁方纲审定为合越州石氏本与《秘阁续帖》而成,多为文氏《停云馆帖》所祖,《曹娥》、《破邪》尤为妙品。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共四十一开,册高三十三·五厘米,宽十七·五厘米。帖三十三开,帖芯高二十七·七厘米,宽十三·四厘米。
虞晓白校注的《芥舟学画编/艺文丛刊》,清沈宗骞*。凡四卷:卷一、卷二论山水,分宗派、用笔、用墨、布置等十六篇,持论明晰透彻,有条不紊。 卷三论传神,分传神总论、取神、约形等十篇,总结了古今人物画经验。卷四共三篇,即人物琐论、笔墨绢素琐论、设色琐论,泛论人物画经验及工具的选用。《芥舟学画编》为沈氏潜心画学三十年之成果,其文词富赡,理法兼备,堪称清代*重要的画论*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