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与光绪二年(1876)年刊刻成书,是蜀派古琴艺术的琴学巨著此次中国书店影印《天闻阁》,以唐彝铭补刻本为底本,参校初刻本,对于张孔山演奏的《高山》、《流水》、《醉渔唱晚》等著名琴曲,均从初刻本中完整摘录。附于补刻本整部琴谱之后
《芥子园画谱》,又称《画传》。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曾在南京营造别墅 芥子园 ,并支持其婿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编绘画谱,故成书出版之时,即以此园名之。此画谱堪称中国画的教科书。本辑精选通行底本,延请专家校注,配以双色版画诠释文章内容,延展文章意境;从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古圣先贤智慧,使传世典藏存世弥久。
本作品对古代碑帖的形制和流变、碑帖的传拓技法、碑帖的装潢与保护、碑帖的艺术价值、碑帖的鉴藏知识、碑帖的经济价值与市场情况等方面做了精到的论述,并提出了不少前人所未发的新见解。该书体例完备,系统性强,内容翔实,图版丰富,是赵海明先生长期对碑帖研究所取得的近期新成果。
《碑帖珍品临摹本》收集了王羲之,赵孟頫,智永,米芾,颜真卿,孙过庭等名家的多件作品,并经编者对这些墨迹成倍放大,深受众多书法爱好者喜欢。此外,本套图书还附有赵孟頫书“陋室铭”和文征明小楷“醉翁亭记”两个单页,供广大读者欣赏。
宋元戏曲史新学术开山之作。全书十六章,以宋元戏曲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形成,艺术特征及文学成就,界定了真正戏曲的概念,书末附有元戏曲家小传。先肯定了元杂剧何以在乐曲形式上的成熟、部分优秀 文章 中蕴含的悲剧意识。同时引入西方哲学、美学的概念,多角度的考察,为勾勒中国戏曲发展史、近现代戏剧研究树立了典范。
行书起于东汉,相传由刘德升所创,介于楷书、草书之间,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弥补了楷书书写速度过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缺陷。其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结体和用笔都比较自由,弹性度较高,具有 不拘不放,易认好写 的优点。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称为 行楷 带有草书或接近草书的则称为 行草 。本辑精选底本,精心印制,以求全面展示古代书法佳作的神韵,从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古圣先贤智慧,使传世典藏存世弥久。函套线装、精致典雅,有一定的文学欣赏和收藏价值。
本书约6万字,彩色脸谱约180幅,角色扮相钢笔插画约140幅,包括色彩篇、章法篇、图形篇、变化篇等四部分,对京剧净角经典脸谱进行了全面详实的解读。作者退休前系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脸谱绘制精美;受家庭熏陶,自幼喜欢京剧,常登台演出,熟悉舞台人物,脸谱绘制皆有根据。每一个脸谱,作者都作了认真的解读,内容包括剧情出处、角色特点、脸谱成因等,其中不乏精彩之作。这在已出版的京剧脸谱类图书中实属难能可贵。京剧名宿、脸谱绘制大家刘曾复先生对其青睐有加,评价他的脸谱 画得准,画得好,是内行脸谱 ,对其对脸谱用色、构图以及寓意的解读,十分欣赏。
《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以照片、拓片、线描及墓葬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全面著录。项目计划正编150册,补遗50册,将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中国上古晚期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本学术工程的第二期,《汉画总录》(11—30册)对南阳地区的汉画作了调查、整理、著录,正编范围限于南阳汉画馆所藏南阳及其诸县出土和征集的画像石,其他因客观原因暂未收录的部分,将在补遗卷中与南阳地区的画像砖及其他材质、器物上的图像一并陆续著录。
本书所收皆清蒋光绪所编或所撰著作。《别下斋丛书》,蒋光煦编,收前代及同代人著作,多词学专著。《涉梓旧闻》,蒋光煦编,是《别下斋丛书》的续编,主要收金石考订和金石之作,校勘较精。《东湖丛记》,蒋光煦撰,为其读书笔记,皆记其所见异书秘籍,而金石文字亦附见。《别下斋书画录》,蒋光煦撰,许光治校,管廷芬辑并作序,著录宋至清名家书画,兼收题跋、印章等。现据相关版本影印。
本书是中国古代著名山水画作品的合集,本辑精选底本,精心印制,以求全面展示古代绘画艺术佳作的神韵,从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古圣先贤智慧,使传世典藏存世弥久。线订函装,精致典雅,有一定的文学欣赏和收藏价值。本辑精选底本,精心印制,以求全面展示古代书法佳作的神韵,从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古圣先贤智慧,使传世典藏存世弥久。函套线装、精致典雅,有一定的文学欣赏和收藏价值。
《中国图书馆藏珍稀印谱丛刊 上海图书馆卷》之《宝印斋印式》,汪关辑并篆,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共一函两册。*册收录汪关藏印,第二册收 汪关甲寅新制 印章,个别印章有材质说明。
曾经的宋代士人,崇尚丘园养素,泉石啸傲,渔樵隐逸,于山水中寄托性灵,追求雅致的精神生活。而宋画山水,一经妙手所绘,不下堂筵,便能坐穷泉壑,听猿声鸟啼,依约在耳,看山光水色,滉漾夺目,可居,可游。 北宋的山水,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峰峦秀起,云烟变灭。辽阔,崇高,壮美。 南宋的山水,深堂琴趣,柳溪归牧,寒江独钓,云关雪栈。细腻,精致,秀美。 本书甄选海内外存世宋代山水画269件,采用原比例、原色、超高清技术复制精印,亿万像素呈现经典原貌,规模空前,尽阅天下宋画,藏用两宜;长卷、立轴、团扇、斗方、册页,归类饰裱,编年排序,欣赏临摹,便捷实用,可赏、可摹、可藏。 关于《宋画大系》的十点说明: 《宋画大系》是一部全面呈现存世宋画总貌的大型文献图典,充分展示有宋一代绘画之盛,广泛收录了海内外具
......
本书系晚清著名人物画家费丹旭、改琦、王素三家所绘《百美图》,与民国初年钱病鹤编《近世一百名家画集》合刊。计收三家所绘百美图各一百幅,每幅图配今人题诗一首及扼要解说。钱编画集共得百家,分为四卷,即清代墨宝、今人杰作、新派妙品、征求遗珠各一卷,每幅画均有作者小传。采用宣纸套色印刷,极具观赏收藏价值,亦可供美术爱好者及相关专业工作者参考使用。
胡正言的《十竹斋笺谱》是拱花技术的经典之作。所谓拱花,是将纸压在版上压磨,使得花纹凸现纸上的印制方法。十竹斋的拱花技法有白拱、色拱、线拱、块拱多种,笺谱共四卷,收图近三百幅,包括清供、华石、博古、画诗、奇石、隐逸、写生等内容,用拱花方法印制所显现出来的浓淡分明的效果,给人以半浮雕的立体感。 本书是《十竹斋笺谱》的第四卷,内有“建议”、“寿征”、“灵瑞”、“香雪”等72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自2006年开始与上海图书馆合作,从上图馆藏20多万件古代碑帖中挑选其中的精品,汇集成《翰墨瑰宝 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系列丛书,以原大原彩、册页装的方式影印出版,将古代书法名迹的神采纤毫毕现、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原碑帖题签、题跋、观款、藏印等都巨细靡遗,尽数收入,完整展示了碑帖全貌。 这套丛刊的每种碑帖均由专家撰写导言,详细介绍了碑帖的刻拓、版本和递藏情况,并对其书法艺术特点作了精当的评述。 此为《翰墨瑰宝 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鉴赏版(第二辑)》盒装版,收录有《司马昞妻孟敬训墓志》(初拓 王昶跋本)、《道因法师碑》(宋拓 王存善本)、《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北宋拓 张应召本)、《晋唐小楷九种》(宋拓 铁保藏本)、《鲜于光祖墓志》(明拓 陆恭藏本)等五种,均为罕
徐有貞詩文集主要有兩個版本存世:其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武功集》五卷;其二,南京圖書館藏清初鈔本《天全翁集》五卷。本次整理即以此二本爲底本,兩者疊合的作品則以《武功集》爲底本,《天全翁集》爲校本。本次整理含附録五種:一,輯佚,含佚詩十八首、佚詞四首、佚文二十六篇,存目五則。二,行狀、墓誌四篇。三,史傳、史評二十篇。四,詩文書畫評十七則。五、交遊贈和及緬懷詩二十四篇。
说起《自选堂琴谱》,首先想到的就是广陵琴派。广陵派琴家一脉相承地保持了自身固有的特色,以清幽、恬雅、舒畅、洒脱作为琴曲的美学标准,注意内容和感情的表现,节奏跌宕多变,指法细腻灵活,操缦谐婉自如。 广陵琴派创始者为江苏扬州琴家徐常遇。因扬州古称广陵而得名,是在虞山派的基础上发展创立的。徐常遇辑有《澄鉴堂琴谱》,其子徐新、徐祺继承家学,琴艺高超,当时享有“江南二徐”的盛誉。徐祺游历了大江南北,加工整理了虞山派、金陵派、吴派、蜀派传曲,辑《五知斋琴谱》。徐常遇之孙徐锦堂弟子吴灴广收诸家传谱,编有《自选堂琴谱》。以后,广陵派传人秦维瀚、释空尘分别编辑了《蕉庵琴谱》、《枯木禅琴谱》。广陵派自创立以来,著名琴家绵延不绝,他们的谱集一直影响到现代。 《自选堂琴谱》十二卷,收集了约九十
上海图书馆编著的《道因法师碑(精)》,唐龙朔三年(六六三)十月十日刻立。李俨撰文,欧阳通楷书。三十四行,行七十三字,碑额正书七字,碑阴刻北宋《赠梦英诗》。碑原在长安怀德坊慧日寺,北宋初移入文庙,后又移至西安碑林。此册为“宋拓本”,拓工精湛,墨色黝厚,字口峻朗,诚难得之佳本。经潘宁、陈琦、许增、法嘉荪、李鸿裔、汪令闻、王存善等人递藏。王存善将其审定为“北宋拓本”。列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共三十一开(每开装裱八十字),碑额“故大德因法师碑”楷书七字为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王存善以明拓配补。
《松弦馆琴谱》为“虞山派”代表性的琴谱,是在严澂的主持下,由当地能手赵应良等编订成集的。书中所收二十二曲,均是严澂自己所弹奏、修订过的琴曲,其中包括沈音所作的《洞天春晓》、《溪山秋月》等。此书从一六一四年初版到一六五六年曾多次再版,曲目陆续增为二十九首。《松弦馆琴谱》一度被琴界奉为古音正宗,因其影响力巨大,后来成为《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专享的一部明代琴谱。
上海古籍出版社自2006年开始与上海图书馆合作,从上图馆藏20多万件古代碑帖中挑选其中的精品,汇集成《翰墨瑰宝 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系列丛书,以原大原彩、经折装的方式影印出版,将古代书法名迹的神采纤毫毕现、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原碑帖题签、题跋、观款、藏印等都巨细靡遗,尽数收入,完整展示了碑帖全貌。 这套丛刊的每种碑帖均由专家撰写导言,详细介绍了碑帖的刻拓、版本和递藏情况,并对其书法艺术特点作了精当的评述。 此为《翰墨瑰宝 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四欧宝笈(特辑)》分册本《宋拓虞恭公碑》为上海图书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