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名《道德经》,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一派的经典作品。目前所见的各种版本,字数不尽相同,但都在五千字左右,文字极为精简。该书虽然篇幅简短,但哲学内涵极为丰富,历代注释者甚多,河上公章句、王弼注即为早期注释中著名的两家。此次推出的线装本,就是对《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王弼注》的点校整理。其中,前一书以《四部丛刊》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南宋建安 虞氏刊本为底本,后一书以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为底本,有明显的讹误或脱漏处径改,不出校记。 《老子河上公章句》的作者不详,相传为河上公所撰。河上公,一名河上丈人,生平不详,大约生活在战国末期。从内容来看,主要是以汉代流行的黄老学派无为治国、清静养生的观点解释《老子》,认为天道与人事相通,治国与治身之道相同,体现出非常浓厚的汉代黄老学
《庄子》,又名《南华真经》,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一派的经典作品。全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总计凡三十三篇。该书文字生动,内容丰富,意藴深刻,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历代不乏学者对其加以研究、注释,佳构迭出。其中,晋代的郭象注就是现存颇早、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我们推出的这个线装本,就是对郭象注本的点校整理。 郭象(二五二 三一二年),字子玄,洛阳人,曾任黄门侍郎、太傅主簿。年少时即有才理,好老、庄,善玄谈,能清言。他对《庄子》所做的注释,言简意赅,深得本旨,对当代人研读该书极有帮助。 此次整理,《庄子》原文和郭象注释选用《古逸丛书》收录的覆宋本《南华真经注疏》为底本,成玄英所做的疏文舍弃不录。
本书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庄子学巨著,全书对我国历代庄学的阐释指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阐释出几千年来庄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并对国内外历史上的庄学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述,同时,还对几千年庄学发展的社会功用及思想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使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此书*版出版后便获得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已分别获得上海市社科一等奖和国家社科一等奖。作者在*版的基础上又花费数年时间对全书进行了资料补充和校定工作,校正了*版的不足之处,补充了翔实的新史料和有关佐证,从而使增补本全书更具有前沿性的学术和史评价值及社会意义。
《道藏》以明正统、万历《续道藏》为底本,共收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合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它是道教文献的大集成,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六年,上海涵芬楼借用北京白云观所藏正、万《道藏》《续道藏》影印,1987年上海书店、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共同协作据涵芬楼影印本影印出版,,又以上海图书馆上海白云观旧藏本补足,以成完璧。此外,附印明治城白云斋撰《道藏目录详注》四卷
《道德经》由春秋时期的老子所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被奉为道教经典。《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分别阐述「道」和「德」的深刻含义。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完整的哲学著作,其思想内容微言大义,一语万端,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巾箱本《老子》所影底本具有明代版刻风格,手写上板,版式精美,初刻初印。版心上镌“世德堂刊”。
任继愈先生曾在50年间,四次翻译和注释《老子》,期间不断修订与完善,足见其治学之严谨,研究用力之深。本书是其*后一次译注的成果:以王弼本为底本,参以帛书本、竹简本校之,配以简明的释文,精炼的题解,寥寥数语,尽显大家风范。此次线装版《老子绎读》的出版,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也能使广大的《老子》爱好者可以长期收藏鉴赏。
中國書店自一九五二年成立起, 一直致力于古舊文獻的收購、整理、保護和流通工作,于年復一年的經營中,發掘、搶救了大量珍貴古籍文獻。在滿足圖書館、博物館、研究所等相關單位及讀者購書需求的同時,中國書店還保存了一定數量的古籍文獻,其中不少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文物價值,但傳本稀少,甚至别無復本。有鑒于此,中國書店對這些古籍善本進行了科學、系統的整理,以編輯《中國書店藏珍貴古籍叢刊》的形式影印出版,使孤本、善本化身千百,發揮更大的作用。本輯所選為: 《淮南鴻烈解》二十一卷,漢劉安撰,漢許慎、高誘注,明茅坤輯評。 劉安(公元前一七九!公元前二二:,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嗣位為淮南王。為人才思敏捷,好讀書,善文辭,嘗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著書立說。
内容提要 《道德经》,或称《老子》,是道家学派**权威的经典著作,它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奉为治国、治家、治学、修身的秘籍宝典。 《道德经》的主要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一章至三十七章,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阴阳变幻的微妙;下篇为《德经》,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讲述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 道 是老子的自然观和世界观,他指出,人类一定要顺应宇宙的客观条件,合乎自然规律地生存。只有爱护宇宙并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一旦我们破坏了大自然,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一定会遭到残酷的报应和惩罚,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