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编纂的笔记小说,记载了东汉后期到南北朝期间名士的言谈风尚和奇闻逸事,以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人物鲜活生动著称于世,鲁迅评其“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是欣赏“魏晋风度”的经典读本。
调鼎集是清代中期的烹饪书,据手抄本整理出版。该书以扬州菜系为主,从日常小菜腌制到宫廷满汉全席,应有尽有。收荤素菜肴两千种、茶点果品一千类,将烹调、制作、摆设方法,分条一一讲析明白,实为我国古代烹饪艺术集大成的巨著。本书是原著的注译本,主要包括原文、注释、译文、延伸阅读、名家杂谈等几个版块,完美重现中国古代珍馐美味及烹制法则,直观解读物性为上、适口为珍的饮食艺术。
《山东海洋文化古籍选编》是对于明清时代四部山东海洋文化古籍的整理与编校,古籍内容涉及明清时代山东的海洋崇拜、海洋地理、海洋诗文、海洋防守、海洋鱼盐等诸多方面。本书对古籍的标点、文字的校勘、文章的分段、目录的整理、版本的说明和作者的简介等进行了整理。第一部是明代嘉靖年间大学士毛纪编写的与海洋崇拜与祭祀有关的《海庙集》。《海庙集》一书将明代嘉靖以前有关东海神庙的圣旨、祭文、碑记、诗文尽收于一书之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第二部是清代康熙年间青岛本地文人纪润(今城阳区城阳街道大北曲人)所撰写的崂山游记《崂山纪略》。此外,收录了清代乾隆年间所编纂的《山东海疆图记》、民国平度文彦王崧翰所撰写的《胶东赋》。
无
《酉阳杂俎》是唐代笔记小说集,有前卷20卷,续集10卷。所记有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启宋、明以及清初志怪
《孙子兵法》成书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zui早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代zui伟大的军事战略思想。它被译成日、法、英、俄、德等二十七种语言,在 已刊印出数千种版本,是世界上影响 、流传zui广的中国古籍之一。 国人对出自《孙子兵法》的名言“出奇制胜”“置之死地而后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都已耳熟能详,但阅读这本“兵学圣典”的意义, 在于学习它那战术背后所拥有的谋略智慧,和高瞻远瞩的战争态度。 它的宏观视角和前瞻性创见使其拥有了跨越时间和术业的魅力,受到政界、军事界、商业界、文化界的推崇。将其奉为圭臬的人不乏帝王如曹操、李世民、拿破仑,美国总统尼克松、克林顿,军事家武田信宏、汤米·弗兰克斯,以及松下电器、索尼公司、本田汽车的创始人等。 《孙子兵法》原文不长,仅有六千余字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人,世称柳河东。唐代 思想家和文学家。柳宗元与韩愈为中唐古文运动的 ,并称“韩柳”,同列“唐宋八大家”。 其山水游记,雅淡而味深长,语言简洁明快,善用短语,骈散相兼,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美。他善从小处着笔,发现山水之奇美。常借山水写心境,抒发失意的情怀,表达对现实的感慨。他的山水游记既像是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又像是一首真挚深沉的抒情诗,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将山水游记小品推向了一个高峰,这是 的伟大杰作。 其事理性情,多为寓言讽刺小品,巧用嘲谑、讽刺、反语、夸张等手法,文思机智,言语幽默、想象丰富,以幽默风趣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弊端和不正之风的讽刺与抨击。 他写有一些人物传记、论事、祭文等,他是 个用大量笔墨为平民立
《司马法》主要记载了从殷商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作战原则和方法,是现代人研究古代军事思想的可靠文献,《史记》对此书即有记录,称之为《司马穰苴兵法》。可惜,在流传过程中,此书多有亡佚,及至宋代元丰年间编纂《武经七书》,将《司马法》收入其中时,已经仅存五篇,曰《仁本》、《天子之义第二》、《定爵第三》、《严位第四》、《用众第五》。本书整理者综合历代研究成果,将诸家阐释加以爬梳整理,并汇校各个版本,写成《司马法集释》,且于书末附录逸文及相关序跋,以飨读者。
本书根据敦煌石窟中大量的形象资料,并结合历代诗词、史料以及考古发掘的图例考释,描述不同民族王妃、贵族妇女、侍从等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化妆技巧。敦煌妇女描柳眉、点红唇、涂红脂、抹额黄、贴花钿、饰面靥的特点,几乎集中了中国古代妇女的一切美容化妆风俗和手段,充分表现了敦煌历代千姿百态的女性美的艺术形象。壁画中的女性形象,显示了古代敦煌女性的精神面貌,在中国化妆目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见证了中国文化审美发展变化的轨迹,也是一部千年流行时尚的发展史。
“长物”,原指多余之物,它们虽非生活必需品,却是中国古代文人构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之物,寄托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品格意志。这部中国古代名士精致生活的百科全书,共十二卷,集合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其中讲述居家陈设的有室庐、几榻、器物、位置四卷,与造景布局相关密切的有花木、水石、禽鱼三卷,与文人雅趣直接关联的有书画、香茗两卷,集中谈论日常生活的有衣饰、舟车、蔬果三卷。 明末名士文震亨,出生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崇尚清雅,遵法自然,借品鉴长物而标举人格,完美呈现簪缨世族的清雅生活格调、明代江南书香世家的高洁风致。 《四库全书》收录《长物志》,评其“惟震亨世以书画擅名,耳濡目染,与众本殊,故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为后世营造生态家居、鉴藏文物雅玩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陈才智编著的《韩偓诗全集》校勘即以康熙扬州诗局刻本《全唐诗·韩偓集》为底本。参考《全唐诗稿本·韩僵集》,王全(王仲闻、傅璇琮)校点本《全唐诗》,陈尚君等辑校《全唐诗补编》,程光金、彭崇伟注释《增订注释全唐诗·韩偓集》。
施耐庵、罗贯中著的《水浒全传(精)/名家演播阅读无障碍版》是一部经过宋元两代数百年的酝酿、积累而最终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它集合了水泊梁山英雄好汉生生死死的悲壮故事,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理想、感情和才思。
琉球王国自明初和我国确立宗藩关系后,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产生不少汉文著作。但在近代以来,随着琉球王国的覆灭,当地历史文献屡遭劫灰,使得研究琉球文化面临许多困难。《琉球汉诗选》钩沉历史文献,编选15世纪以来的琉球汉诗,并附诗人小传,为学界和社会提供了珍贵而便利可读的文本,是一部既有诗歌艺术欣赏价值,又具文化传播研究价值和文献价值的著作。
方铭、周建忠、汤漳平主编的《中国楚辞学(第20辑)》为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会研讨会论文集。主要包括:楚辞学史研究、楚辞文献研究、楚辞影响研究、屈原事迹及思想研究研究、离骚研究、屈原其他作品研究、宋玉研究、楚史与楚文化及民俗学研究等。有的致力于理论探讨,有的进行文化照观,或进行宏观梳理综述,体现了目前屈原及楚辞学研究的成果,反映了当前楚辞研究的多元化、全方位、多角度、跨文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