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全集收录王安石撰著和编纂的全部文字,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采用简体横排的方式整理出版。另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作为附录,使得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这位历史大人物。 全集中有传世完整文本的著述,所用底本一般采用刻印时间较早、校刻精良的善本,并以不同系统的版本作为参校本。全集所收的辑佚文字,尽量参考前贤时彦的相关成果,做一些修订,并综合做出一些编排方面的调整。
《龙眠风雅全编(套装共10册)》为明末清初桐城人潘江所辑,包含《龙眠风雅》和《龙眠风雅续集》两种,共计92卷,收录作者553人,诗作14874首,近300万字。 龙眠 即桐城境内的龙眠山,借以代指桐城。全书以诗歌选集的形式,集中展现了明代三百年,尤其是自万历以来到清初一百年中桐城一邑诗歌创作的繁荣景象,表现了知识分子群体的众生相,反映出易代鼎革之际封建社会的现实状况。
《雪堂所藏古器物图说(外9种)》主要收录罗振玉读碑札记及有关古器物的论著。有《存拙斋札疏》、《读碑小笺》、《眼学偶得》、《俑庐日札》、《石交录》、《古器物识小录》、《雪堂所藏古器物圆说》、《古器物范图录说古器物范图录》、《金泥石屑说金泥石屑序》、《蒿里遗珍考释》等九种。为作者对古器物和碑刻研究的学术著作,作者为文物大家,且嗜好文物古器物鉴赏,学术价值极高。
《老子新校释译》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于“校”“释”“译”三方面用力。考据严谨,力求不偏离经典原貌,吸收与结合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北大藏西汉竹书等新近出土文献,且于其底本(王弼本)还能根据俞樾、易顺鼎等前人研究予以订正。让读者能大致窥见历代《老子》研究的面貌。另外,该书能在揽阅各家的基础上,成一家之言,根据《说文》和其他典籍来辨查其字、疏通其义、演绎其理,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研究者来说,《老子新校释译》都不失为一本好书。
《雪堂所藏古器物图说(外9种)》主要收录罗振玉读碑札记及有关古器物的论著。有《存拙斋札疏》、《读碑小笺》、《眼学偶得》、《俑庐日札》、《石交录》、《古器物识小录》、《雪堂所藏古器物圆说》、《古器物范图录附说附古器物范图录》、《金泥石屑附说附金泥石屑序》、《蒿里遗珍考释》等九种。为作者对古器物和碑刻研究的学术著作,作者为文物大家,且嗜好文物古器物鉴赏,学术价值极高。
《流沙坠简》中国近代考古学著作。罗振玉、王国维合撰。共3册。1914年出版,1934年校正后重印。收录英籍考古学家A.斯坦因在中国盗掘的敦煌汉简、罗布泊汉晋简牍(见罗布泊文书)及少量纸片、帛书等,共计588枚(件)。《流沙坠简》的材料出自法国汉学家E.E.沙畹著作中的照片。该书分作小学术数方技书、屯戍丛残、简牍遗文三部分。有释文和考释,王国维有长序进行论述考证。该书为中国近代最早研究简牍的著作。
《张居正全集》共收张居正著述6种,附录署名为张居正的疑著2种,并附录张居正资料选编。本次出版进行了新式标点和校勘,并按经史子集分类, 实现对张居正现存几乎全部文字的整理结集,于张居正本人和明史乃至中国史的研究,皆有重大价值。
《罗振玉学术论著集:敦煌唐写本周易王注残卷校字记(外12种)》主要收录罗振玉整理敦煌古写本及其他珍本古籍的校勘记。主要有《敦煌唐写本周易王注残卷校字记》、《敦煌唐写本隶古定尚书孔传残卷校字记》、《敦煌古写本毛诗校记》、《毛郑诗校议》、《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新校正》、《道德经考异附老子考异补遗》、《敦煌姚秦写本僧肇维摩诘经解残卷校记》、《敦煌唐写本南华真经残卷校记》、《敦煌六朝写本抱朴子残卷校记》、《敦煌唐写本刘子残卷校记》、《元和姓纂校勘记附元和姓纂佚文》、《宋本庐山记校勘记》、《宋椠本文苑英华残本校记》等1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