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斌集(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清初名臣大儒汤斌,(1627-1687),河南睢州人。顺治进士,累任潼关兵备道,后辞官从孙奇逢学。康熙十七年应博学鸿儒科。后任江苏巡抚,迁札部、工部尚书。还曾任明史总
管庭芬(1797-1880),浙江海宁人。清学者、画家。其日记记事起于嘉庆二年(1797),止于同治四年(1865),前后共六十九年,非常完整,这在现存的古人日记中也是十分罕见的,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与史料价值。《管庭芬日记》之价值,概而言之,大致如下:一、科举史资料,二、生活史资料,三、刊刻史资料,四、诗文资料,五、气象资料。
《中州集》是金元之际元好问所编的金诗总集。共10卷,收251家诗2062首。附词总集《中州乐府》。其中除“南冠”类收留金使节或官吏的84首作品外,全系金人诗。由于金朝立国后长期据有中原,中州(今河南一带)是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故名《中州集》。体例不录存世者之作,“帝王”、“诸相”、“状元”、“知己”、“南冠”等以类相从,其馀各家基本上以时代先后为序。作者小传内容丰富
《惜抱轩尺牍(繁体竖排版)》是研究姚鼐生平思想和交游的重要数据,学术价值极高。不仅如此,尺牍中亦有很多谈论文艺之语,正可与姚鼐其他论述相互印证。尺牍除了包含丰富的文学批评思想,还退有不少能反映汉宋之争的学术史料及较多的民俗学史料。这同样是值得珍视和亟待发掘的。
《雪堂所藏古器物图说(外9种)》主要收录罗振玉读碑札记及有关古器物的论著。有《存拙斋札疏》、《读碑小笺》、《眼学偶得》、《俑庐日札》、《石交录》、《古器物识小录》、《雪堂所藏古器物圆说》、《古器物范图录说古器物范图录》、《金泥石屑说金泥石屑序》、《蒿里遗珍考释》等九种。为作者对古器物和碑刻研究的学术著作,作者为文物大家,且嗜好文物古器物鉴赏,学术价值极高。
《老子新校释译》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于“校”“释”“译”三方面用力。考据严谨,力求不偏离经典原貌,吸收与结合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北大藏西汉竹书等新近出土文献,且于其底本(王弼本)还能根据俞樾、易顺鼎等前人研究予以订正。让读者能大致窥见历代《老子》研究的面貌。另外,该书能在揽阅各家的基础上,成一家之言,根据《说文》和其他典籍来辨查其字、疏通其义、演绎其理,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研究者来说,《老子新校释译》都不失为一本好书。
吴颖芳、丁敬、金农、魏之琇、奚冈编著的《西泠五布衣遗著(上下)》二十六卷,清丁丙輯,收錄清中期五位藝壇名宿之詩文集,包括《臨江鄉人詩》四卷,《臨江鄉人集拾遺》一卷,吴穎芳撰;《硯林詩集》四卷,《硯林集拾遺》附《三丁詩文拾遺》一卷,《硯林印款》一卷,丁敬撰;《分心先生集》四卷,《冬心先生續集》一卷,《冬心先生拾遣》一卷,《冬心先生三體詩》一卷,《冬心先生自度曲》一卷,《冬心先生雜著》一卷,《冬心先生隨筆》一卷,金農撰;《柳洲遺稿》二卷,魏之绣撰;《冬花庵燼餘稿》三卷,奚岡撰。 吴穎芳學問宏富,詩文平易清婉,惜除詩集外他著多不傳。丁敬好金石,精鑒賞,工書能詩;篆刻蒼勁質樸,開『浙派』先河,居『西泠八家』之首。金農周遊四方,詩、書、畫、印皆所擅长,詩文古奥奇特,自成一家。魏之绣竭
本书以上海图书馆藏乾隆二十五年王琦宝笏楼刻本为底本影印,内有顾廷龙先生于1940年过录的何义门校宋本《李长吉集》时的批校。 王氏宝笏楼本是乾隆以来《李长吉歌诗》的通行本,何焯以宋本《李长吉集》校勘此本,其学术性不言而喻。又得版本学家兼书法家顾廷龙先生亲笔过录,后有顾廷龙先生落款长跋。查其时间,正与沈津先生所编《顾廷龙年谱》记载的相应时间顾先生的活动相吻合,即此书以实物印证了《年谱》的内容。可谓集学术价值、史料价值、艺术价值于一身。
本书为《 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之《书札编》之一种, 图书馆藏《刘毓森亲朋书札》,其中,有张荫桓、龚易图等人致刘毓森书札近百通。本书收张荫桓札35通,主要集中在光绪三年至八年,除了一般的问候寒暄之外,涉及了张荫桓所参与的诸多活动,以及东海关、芜湖关、山东府署的事务,是研究近代海关及政治活动的重要史料。 本书收龚易图书札共28通,以光绪二年和三年的书信较多。信内涉及有东海关事务、人事关系及个人生活等。龚易图与张荫桓先后任职于东海关,书札中很多内容涉及到他们交接前后的关务纠葛,这些内容在张荫桓给刘毓森的书信中也占有很大比例,通过相互对照,可以对事件的原委有比较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