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材、吴调侯校注的《古文观止》所录文章大多是各个时代的名著选段和名家作品,大多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因其选择“评注详而不繁”,在同类选本中脱颖而出,成为流传 广的中国古文选本。 《古文观止》所选的文章以汉唐二代为多,以散文为主,兼顾骈韵二体,而且文章的体裁多样,可谓广收博采,而又繁简适中,反映出编者眼光的细致和周到。在编排上,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纵观古文发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每篇文章又都有简要的评注,辅助读者理解文义,掌握行文的章法。加以入选的文章多属久经传诵的佳作,所以此书广为流传至今。
《线装经典:孙子兵法》以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蓝本,详细地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注释、翻译和解读,并辅以大量经典战例和精美图片,力图使这颗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明珠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希望读者能在深人浅出的文字中体会到作品的深层内涵,进而开阔视野,得到启发。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儒道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它似语录,却拥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它似随笔,却拥有随笔所不及的整饬。它是一部文辞优美、含义深邃的读物,更是一部陶冶人之情操、磨炼人之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文学作品。
《大师的国学课22·了如指掌·国学馆:中国戏曲史》精选戏曲研究大家王国维、吴梅两位先生的作品,旨在使读者对中国戏曲之源流演变有一个了然清晰的了解。《宋元戏曲史》是王国维先生多年从事戏曲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全书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征引历代有关资料,考察中国古典戏曲形成、演变、发展的过程,描绘出清晰的途径和线索,对戏曲语言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作了具体的分析与发挥,是中国部系统研究戏曲发展史的专著。《中国戏曲概论》是吴梅在戏曲理论方面的主要著作,探究了戏曲理论、曲律、曲谱,论述了元、明、清三代的杂剧、传奇和散曲。
《子不语》为袁枚所撰笔记小说集,书名源自《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又名《新齐谐》。书中故事来源于民间传闻、亲朋口述、他人著说、现世生活及作者创作,多写鬼神精怪,也讲奇人异闻。袁
《子不语》为袁枚所撰笔记小说集,书名源自《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又名《新齐谐》。书中故事来源于民间传闻、亲朋口述、他人著说、现世生活及作者创作,多写鬼神精怪,也讲奇人异闻。袁枚称此书为“戏编”“自娱”,实际上凝聚了其毕生精力。此书内容博杂,文笔流畅,记载奇闻异事以针砭世态人情,在志怪小说中独具一格。
《围炉夜话》是明清小品集的代表作之一,共分为221则,从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文人君子的安身立业之道。全书语言平实,娓娓道来,如冬夜围炉闲谈。《围炉夜话》初版于清咸丰年间,本书以1935年明善书局版为底本。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围炉夜话》
薛敬之是明代关学的重要传人。他承继了前人的理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存心说”,认为道德修养应该从“心”“气”上着力。《薛敬之张舜典集(精)》是他理学思想的总结,也是 全面系统整理出版的薛敬之文献。张舜典是明代关学家。他与冯从吾双峙并起,共同推进了明代关学的总成,并开启了有清一代新学风。他著述颇丰,惜多毁于兵燹。该书内容为读书笔记、书牍等,是研究他哲学思想的重要典籍,也是 全面系统整理出版的张舜典文献。
......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的《史记》贯穿经传,整理诸子百家,纂述了三代而下以至其当代的史事,为中华民族保存了纪元前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这一巨著,是先秦所有典籍无可相比的。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了解自家的历史文化,《史记》。惟有透过《史记》的认识,才能真正找出中国人的“根”。但因其文字古质,没有相当学力的人是不易读懂的。尤以今时学术分科,除专门文史学研究者外,有能力读此书的更少了。所以编委会精心打造《白话史记》,以飨读者。
小说以苏州状元金雯青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期至甲午战争这三十年的政治变动和文化推移,书中诸多人物和事件皆是历史真实的缩影。诚如作者曾朴所说:“我就想把这些现象,合拢了他的侧影或远景和相
《线装经典:宋词三百首》共收录词作两万余首,在生活节奏飞快的今天,读者很难遍览。因此编者特地遴选了历代负盛名的词作,辑成这本《线装经典:宋词三百首》,其中既有出自大家之手、流传千古的名篇,亦有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宋词的总体风貌。除了选取词作原典之外,书中还附有大量鉴赏之言,有助于读者朋友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中体会词作的深层内涵,领略宋词的无尽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