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系统中,横空出世的百回本《西游记》具有绝高的艺术品位,以及无限的文化阐释空间,但归根到底,它也只是故事演化传播史上的一个坐标。 各种 西游 戏曲、说唱、图像资料,长期活跃在民间百姓的口头,根植于文化精神深处,体现了民间独有的思维方式和叙事智慧,演绎出封闭时空中的 西游故事 。 以本书所收宝卷为例,这些用于特定宗教仪轨中宣唱的科仪文本与百回本《西游记》存在互文关系,却又自成体系,它们基于民间宗教实践的内驱力,遵循自身的叙述逻辑,并在传播上形成闭环。 从文本形态来说,宝卷的早期作品多数较为简略,故事仅具梗概,如《长生宝卷》《西藏宝卷》等。有些则只是选择某一故事元素,如《江流宝卷》《唐王游地府》《进瓜宝卷》等,只是围绕某人、某事展开情节,但往往又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当中加入不
王若虚是金代著名学者,在经学、史学、诗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清四库馆臣曾评论说: 金元之间,学有根底者,实无人出若虚右。 王若虚生前撰述曾分别结为《慵夫集》、《滹南遗老集》、《尚书义粹》。历经岁月,《慵夫集》今已亡佚,仅存《滹南遗老集》四十六卷和《尚书义粹》残本。本书以畿辅丛书为底本,吸收前人校对成果,对《滹南遗老集》作了全面标点、校勘;复经努力搜求,辑入、整理了《尚书义粹》残本,是目前录文极全的王若虚著述整理本。
本书为作者训诂小学相关文章结集,凡36篇,内容广博,有关“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等问题的讨论,别开生面,富有新见。作者长于关注习见的字词的误解误用例子,追本溯源,予以解释,实有裨益于为学,亦可堪有兴趣者翻阅以增见闻。
《张忠烈公存集》为张道濬于崇祯六年至崇祯十五年期间,在流放海宁卫时期,将先父张铨生前著述汇辑刻印而成。 所谓“存集”者,意即当时存世的文稿。今《张忠烈公存集》仅残存二十九卷,前五卷阙,卷六至卷八为“诗”;卷九至卷十收“奏疏”,卷十一至卷十八收“启”,卷十九至卷二十六收“尺牍”,卷二十七收 “叙”,卷二十八收 “序”,卷二十九收 “传”, 卷三十收“杂著”,卷三十一阙,卷三十二收“《春秋集传》”,卷三十三收“墓志铭、墓表”,卷三十四收“祭文”,卷三十五收“谱牒”等。
《项莲生集(精)》是“浙江文丛”系列之一。项鸿祚(一七九八——一八三六》,原名继章,後改名廷纪,又名鸿祚,字莲生,浙江钱塘人。项家世业盐笑,至莲生时已渐落。莲生幼失怙,性湛然,嗜读书,曾中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举人,再试春闱,不第。卒时年仅三十八岁。莲生《忆云词》饮誉晚清词坛,李佳《左庵词话》称其“能入宋人之室”.谭献《箧中词》则认为“杭州填词,为姜、张所缚……百年来,屈指惟项莲生有真气耳”,并将其与纳兰性德、蒋春霖并列为“一百年中,分鼎三足”的经典词人。 莲生诗文,久未获见,致使很多人认为他专力填词,并无诗文集传世。其实,莲生有清稿本《小墨林诗钞》《小墨林襍着》存世,现藏於扬州市图书馆。 本次结集,便是对《小墨林诗钞》《小墨林襍着》和《忆云词》的全面整理,并附有资料
全宋笔记第九编由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组织多位专家学者整理点校,收录的每种笔记整理者都撰写点校说明以记述作者及版本情况。为从事宋代历史的研究者及爱好者提供了详实的历史资料。
本书从浩瀚的古典文献中择选经典修身格言,分为仁德、节义、礼敬、廉孝、诚信、志学、律正、宽让、谦和、勤俭等 10 个主题,进行字词注释、句意浅译,从修身行道、笃志力行的方面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中格言秉持“经典”“准确”“精辟”的遴选标准,尤重含蕴深厚而又便于诵读的文句;释文秉持“信”(准确)、“达”(通顺)、“雅”(讲究文采)的原则,多用简明通俗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以便让先贤的哲思与美德穿越历史长河,融入现代生活。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菜根谭》关于待人、做事、修心、处世、接物之道。一个“静”字串联全书。一本让你在纷繁的尘世可以宁静从容的书。 关于待人: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不宜暴怒,不宜轻弃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关于做事: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关于修心:寸心洁白,百代清芬 天机清澈,胸次玲珑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关于处世: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关于接物: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读了《菜根谭》,愿你活得 舒心, 清心。
张佩纶,字幼樵,号蒉斋,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女婿,同时其本人也是晚清清流。他的日记 《涧于日记》有六部分组成,包括篑斋日记、嘉禾乡人日记暨见君子日笺、出塞日记、易窗日记、津门日记和兰骈馆日记等。始于光绪四年,迄光绪二十一年,内容虽有断层,但对研究和了解晚清政治文化方面颇有价值。
牛兆濂,字梦周,号蓝川,清末民初名满三秦的理学家和关学学派的代表人物,杰出的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清末关中大儒。幼年过目成诵,后拜三原 理学大师贺瑞麟门下,光绪十年肄业于关中书院,后补廪膳生员,并被聘为塾师。曾讲学于蓝田芸阁书院和三原清麓书院,牛兆濂著有《吕氏遗书辑略》4卷,《芸阁礼记传》16卷,《近思录类编》14卷等,又曾主纂《续修蓝田县志》。《牛兆濂集(精)》广泛搜集牛兆濂的各种论著,其完备程度为前人所未有。
暂无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