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广为流行的启蒙诗歌读物 现代人常常提到的蒙学读物 三百千千 ,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其中,《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儿童普及读物。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题材多样,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而 千家诗 这个书名更是广被采用。
荀子是战国末叶 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重要的三个人物。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他关于人性、礼法、人的地位、名实关系的学说,这一学说构成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其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子》一书中。
理学也称道学、性理之学或义理之学,兴起于北宋。主要代表人物有程颢、程颐,相与论学的有张载、邵雍,后人又溯及二程的本师周敦颐,全称 北宋五字 。南宋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学说,并汲取周、张、邵学说的部分内容,加以综合,熔铸成庞大的体系,建立了理学中居主流地位的学派;与此同时,也有以陵九洲为代表的理学别派与之对峙。南宋末,朱学确立了主导地位。元代理学北传,流播地区更广。 《张载集:理学丛书(繁体竖排)》探讨了宇宙本原、认识truth的方法途径、世界的规律性和人类本性等哲学问题,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并涉及道德、教育、宗教、政治等诸多领域。
《文献通考》,是宋元之际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书的内容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全书共348卷,分为24门,分别为: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三书都以贯通古今为主旨,故后人合之称为 三通 。 三通 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文献通考》是继《通典》、《通志》之后,规模z大的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点校本《文献通考》,以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年)武英殿校刊本为底本,以余谦补修本(简称元本)、慎独斋本(简称慎本)、冯天驭本(简称冯本)、光绪二十二年浙江书局(简称局本)刻本为校本,并查阅《通考》所用的其它书籍,吸收近人校勘成果
《警世通言》中是明代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 三言 中的第二部,有的表现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有的表现下层女子不幸的生活遭遇和痛苦;有喜剧,也有悲剧。这些作品表现出来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都让人耳目一新,美不胜收。尤其可贵的是,冯梦龙在这些作品中,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使人可惊、可喜、可悲、可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白话短篇小说中伟大的作品,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这篇小说都堪称完美。 另外,《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王娇鸾百年长恨》《唐解元一笑姻缘》《乐小舍拼生觅偶》《金明池吴清逢爱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也都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优秀篇章。 另外,《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王娇鸾百年长恨
Array
《喻世明言》是 三言 的*部,四十卷,收话本四十种。它首次刊行时,名《古今小说》,扉页上有书坊主天许斋的识语: 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分之一为初刻云。 目录又题 古今小说一刻总目 ,可见这 古今小说 是 三言 的总名。后衍庆堂重刻时,才题名《喻世明言》。 《喻世明言》中*秀的作品,首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它通过蒋兴哥与王三巧夫妻悲欢离合的经历,表现了当时商人家庭的男女关系,反映出新兴市民思想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冲突,突出了感情与贞节观念的对立。《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也是一篇著名的小说,它以嘉靖年间轰动朝野的真实事件为题材,写沈炼父子与奸相严嵩的斗争,褒忠斥佞,正气凛然。小说中塑造了一位沈小霞妾闻淑女的形象,勇敢泼辣,机智聪慧,个性鲜明,给人深刻的印象。书中其他话本如《滕
中国的古典诗词有如海洋,诗国神游,可取一瓢而饮。全书分襟抱篇、构思篇、技巧篇、语言篇、风格篇,共探讨了108个艺术问题,几乎将古今中外诗歌理论悉数收入囊中。每文以一个艺术问题一首诗为中心,旁征广引,在有限的篇幅中容纳尽可能丰富的信息量;纵向适当联系 五四 以来包括当代新诗与旧体诗词的创作,横向适当联系西方的文论与诗论,力求汇通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增强时代感与当代性;以文学小品的笔法撰写诗歌赏析文字,力求学术的通俗化、文学化与个性化,增强可读性。可作诗词爱好者、教学者与创作者以及大、中学生的参考读物。
本书收录鲁迅和许广平的散文、杂文、书信等共20万字。鲁迅部分收录散文20篇,多为忆旧怀人之作;杂文25篇,多为文史漫谈。许广平部分收录散文16篇,多为自述和怀人之作;另收录与胡适、周作人、蔡元培等书信十余通。
本书为黄苗子和郁风夫妇的合集,主要收录了他们夫妇与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等艺坛人物交往的回忆性文字。除了散文,黄苗子的小品文也颇具可读性和趣味性,本书还选取了黄苗子谈美食、历史和人物的文章。黄苗子和郁风不仅同为作家,也同为艺术家,被誉为艺术界的 双子星座 ,他们与艺术界人士交往广泛,记述与他们交往的忆旧怀人的散文语言质朴,真实可感,具有可读性。
本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经史百家杂钞》是由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粹文集。全书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共二十六卷。选文涉及经、史、子三类,选文多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选择精当,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清末至今,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的一部古文选本名著。现约请文史专家对全书进行翻译和注释,并撰写简明扼要的题解。
《徐一夔集(精)》是 浙江文丛 系列之一。 徐一夔(一三一九 一三九九),字大章,号始丰,台州天台人。通经学,擅文名。元季曾任嘉兴府学助教,与宋濂、王樟、刘基等交游。及明太祖平定江浙,入诰局,与杨维祯等同撰诰文。洪武初尝预修《大明集礼》、《大明日历》,後任杭州府学教授以终。着有《始丰稿》、《艺圃蒐奇》等。 是书即据《始丰稿》整理而成,几十四卷,自卷一至卷三为前稿,自卷四至卷十四为後稿,皆杂文无诗。一夔之文谨严有法度,无季冗沓之习。其杂述如《辨钱塘铁箭》等精于考核,则又足资辨证。《始丰稿》有《四库全书》本及《武林往哲遗着》本。《武林往哲遗着》本卷末另有补遗一卷、附录一卷、续附录一卷,此次整理据以为底本,而校以《四库全书》本,并新增续补遗一卷、新附录一卷。
本书是晚清著名洋务人士钟天纬现存的文稿及函电稿的汇编,大多未公开刊发。其文稿多为格致书院课艺答卷,借鉴西方经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提出中国由弱致强的发展之道。尤其是以文化视角剖析中西所以强弱的根源,是研究中国晚清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其后期所著教育文稿及章程,实为创新中国基础教育之嘀矢,也是研究中国基础教育史的重要史料。函电稿以与盛宣怀往来信函居多,盛宣怀急切需要了解的汉阳铁厂的建设情况,以及盛宣怀欲办的铸银钱、创办矿务学堂、创办南洋公学等几件大事,也都有较详细的反映。因此,本集对于盛宣怀的深入研究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若虚是金代著名学者,在经学、史学、诗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清四库馆臣曾评论说: 金元之间,学有根底者,实无人出若虚右。 王若虚生前撰述曾分别结为《慵夫集》、《滹南遗老集》、《尚书义粹》。历经岁月,《慵夫集》今已亡佚,仅存《滹南遗老集》四十六卷和《尚书义粹》残本。本书以畿辅丛书为底本,吸收前人校对成果,对《滹南遗老集》作了全面标点、校勘;复经努力搜求,辑入、整理了《尚书义粹》残本,是目前录文极全的王若虚著述整理本。
原作者是李贽(号卓吾)。1960年,厦门文史研究者林颂著书立说,力挺龚显鹤,称 古典小说《荔镜记》出自晋江李贽之手 ,传说他因为与一个潮州友人争论陈三五娘籍贯问题,连夜赶写这部奇书。泉州知名学者李少园曾撰文称,上世纪50年代从日本发现并传回的古本《荔镜记戏文全集》是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刊行的,虽然写着 合潮、泉两地的《荔支记》而成 ,但与李贽两次奔丧的时间相吻合。奔丧是 李贽成人后weiyi逗留故乡的一段较为空闲的时间,为期6年,他奔丧结束恰恰是1566年,当年《荔镜记》刊刻问世。 也有学者指出,这出戏以反对封建婚姻为主旨,与李贽主张婚姻自由有相通之处,但不能以此作为直接证据而断定是他的作品。并且《荔镜记》属于复古派文风,与李贽反复古的泼辣文风格格不入。李贽去世后,其名声大振,悼念诗文绵绵不绝,明代潘
本书为老舍胡絜青夫妇的散文合集,主要收录了他们怀人忆旧主题的散文,其中老舍30篇,以老舍回忆半生在外漂泊的生活和叙写身边的人物为主,另收录了少量的杂谈。胡絜青13篇,以回忆老舍的生平创作和叙写于非闇、齐白石、丁聪等画坛人物为主。
《读书札记三集》 内容包括 高僧传初集之部 、 高僧传二集之部 、 高僧传三集之部 、 高僧传笺证稿本 等。
《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中字数*少的被称为 经 的著作,不足两千字,据说是孔子 七十子之徒之遗言 ,成书于秦汉之际。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社会,它被广为传诵,上至帝王将相、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贩夫走卒,都对之推崇有加,对其思想更是深信不疑,以之为行为之圭臬和立身行世之根本。《孝经》所阐发的 孝道 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 百行之宗 五教之要 ,对整个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