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敬,生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卒于嘉庆二十二年,字子居,号简堂,阳湖人。清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官至吴城同知。他研精经训,旁览纵横,以散文著称,其散文理论系统精到,称一代之雄,开创了被后人美誉的 阳湖文派 。《大云山房文稿》包括初集四卷、二集四卷、《言事》二卷及补编一卷。此次整理,本者 竭泽而渔 的原则,以现存最全的《四部丛刊》本(即光绪十年重印同治八年刻本)为底本,校以嘉庆二十年本,同治二年本,同治八年本,光绪十四年本等几乎所有现存版本,并过录三个名家批校本 陶文冲批点本、沈达卿批校本、王秉恩手批本。辑佚除佚文外,还辑出诗词若干首;附录则包括传记资料、交游、汇评、序跋等五十余种。
《曾文正公家书全集》囊括了曾国藩在道光二十年(840年)到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写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内容广泛,小到谈家常琐事、做人道理、处理人际关系、从政为官之道、培养战胜绝境的胆略,大到论治学方法、经邦纬国之道。而 《曾文正公嘉言钞》是梁启超 从曾国藩千万字遗著中精选出来的,句句讲透人生根本,读来扣人心弦。 本套丛书是曾国藩一生思想、经历的生动、真实反映,堪称世人修身、持家、教子的经典读本,使读者一览曾氏治家的风格。
《古文观止》是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的历代散文精华集,是重要的文言启蒙读物,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中国古诗文选本 双壁 。 古文观止 取意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辑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12卷,222篇,兼收各类文体,择选贤哲名篇,代表先秦至明末散文的高水平,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续古文观止》由民国王文濡选编,辑文上起明末,下迄民国初年,凡8卷,174篇,选文精当,注重各家各派的代表性。
《古文观止》共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二百二十二篇古文,是一本流传甚广、影响甚大且传世不衰的文章选本,原为为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的一本古文启蒙读物,旨在初步了解古文的内容、文体、风格,增长历史、文学知识,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提高古文阅读能力。这本译注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部分师生编写,对每篇古文都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白话文翻译的工作, 便于 的读者学习、欣赏。
丁敬尤精篆刻,擅长切刀法,为“浙派篆刻”开山鼻祖,“西泠八家”之首。有《武林金石记》、《砚林诗集》、《砚林印存》、《寿寿初稽》等。 《丁敬集》收录丁敬诗文作品,含《砚林诗集》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附录丁氏三子诗文作品。是了解丁敬生平、艺术思想、创作经历的重要文献。
《沈信卿先生文集》为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二辑之一种,为沈恩孚文集的整理。沈恩孚,江苏 吴县人,字信卿,光绪举人,曾参与公车上书和戊戌 变法,后从事教育工作,是中国近现代*名教育家, 其文集记录了晚清至民国的友人交游,社会舆情以及 作者的文学创作,具有很高文献价值。
洪芻《香谱》为今存北宋很早、也是保存比较完整的香药谱录类著作,其中对于历代用香史料、用香方法、以及各种合香配方,均广而收罗之;并用香事项之分类模式为:香之品、香之异、香之事、香之法等类别,为其后各家香谱所依循。
中国古典小说在其长期的发展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门类众多、各具风貌的特点。其中志怪小说以独特的取材和表现形式,显示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缤纷内涵与奇丽风光。志怪小说专记奇闻异事,其源头可以上溯到先秦,有“《
【新华书店旗舰店】 毕自严集,山东大学出版社 作者 薛欣欣 著 原价 ¥72.00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06-01
《容斋随笔》全书分为《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作者洪迈一生涉猎书籍很多,凡有所得,便随笔记下,内容包括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前后近四十年乃成此书,对于读
《古文观止》是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的历代散文精华集,是重要的文言启蒙读物,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中国古诗文选本“双壁”。“古文观止”取意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辑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12卷,222篇,兼收各类文体,择选贤哲名篇,代表先秦至明末散文的高水平, 思想性与艺术性。《续古文观止》由民国王文濡选编,辑文上起明末,下迄民国初年,凡8卷,174篇,选文精当,注重各家各派的代表性。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在1920年代多次来清华演讲,两度借居清华园从事思考和写作,1927年受梁启超之邀,曾以讲师的身份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发表主题为“人心与人生”的系列临时讲演,对清华国学院和清华学子产生了重要影响。故翟奎凤选编这本《梁漱溟文存》以示追念。本文存是梁漱溟一生重要代表作和文章的精选,与其它类似文存不同的是,《梁漱溟文存》重在突显梁漱溟先生在传统文化和国学方面的卓识和睿见,以示先生在国学与人生哲学方面的精深造诣和独到体悟。
《古文观止》共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二百二十二篇古文,是一本流传甚广、影响甚大且传世不衰的文章选本,原为为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的一本古文启蒙读物,旨在初步了解古文的内容、文体、风格,增长历史、文学知识,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提高古文阅读能力。这本译注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部分师生编写,对每篇古文都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白话文翻译的工作, 便于 的读者学习、欣赏。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在1920年代多次来清华演讲,两度借居清华园从事思考和写作,1927年受梁启超之邀,曾以讲师的身份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发表主题为“人心与人生”的系列临时讲演,对清华国学院和清华学子产生了重要影响。故翟奎凤选编这本《梁漱溟文存》以示追念。本文存是梁漱溟一生重要代表作和文章的精选,与其它类似文存不同的是,《梁漱溟文存》重在突显梁漱溟先生在传统文化和国学方面的卓识和睿见,以示先生在国学与人生哲学方面的精深造诣和独到体悟。
《震泽先生别集》四种六卷:《震泽长语》二卷、《震泽纪闻》二卷,明王鏊撰;《续震泽纪闻》一卷、《郢事纪略》一卷,明王禹声撰。《震泽长语》是王鏊晚年归田读书时所记的笔记,持论颇有根据;《震泽纪闻》、《续震泽纪闻》两书,以明人记明事,可补《明史》之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郢事纪略》则是研究万历朝矿税之弊的不可多得的一部文献资料汇编。
《古文观止》共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二百二十二篇古文,是一本流传甚广、影响甚大且传世不衰的文章选本,原为为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的一本古文启蒙读物,旨在初步了解古文的内容、文体、风格,增长历史、文学知识,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提高古文阅读能力。这本译注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部分师生编写,对每篇古文都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白话文翻译的工作, 便于 的读者学习、欣赏。
张岱生前即手编文集,请友人据其手稿钞写待刊,编成《瑯嬛文集》,诗为《张子诗粃》,文为《张子文粃》。后其手稿诗、文分别流传,清光绪间人据其文刊刻成集,手稿之文遂佚。而诗未及刊,仅存手稿。本书系由整理者重编,诗、文各选底本,精加校勘,核其前后文字异同,由此可体会作者入清之后的心态变化。书后附传记、序跋、书札、年谱等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