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被誉为立功、立言、立德的卓越 完人 ,其写给自己家人的家书因为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因而在笔法上少了诸多顾虑,多了许多真性情,饱含着他的人生哲学、为政治军的方法以及治国安邦之策。早在清光绪年间,曾国藩逝世短短数年之后,《曾文正公家书》便单独成书面世了。一两百年来,该书不断重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价值世所公认。 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家书》由曾国藩研究专家、著名作家、学者唐浩明先生搜集整理,共计 100余 万字,收录曾国藩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兄弟、妻子、儿子所写的家书近 1500 通,涵盖了目前所能搜集到的所有曾国藩家书,是迄今为止收录家书数量*多、*完整的家书全集。 本书据湖南图书馆提供的曾氏家藏原件、抄件及光绪五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家训》编辑,并据台湾学生书
《容斋随笔》是宋代著名笔记,历来享有很高声誉。其内容涉及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如经史典故、诸子百家、诗词文瀚,以及医、卜、星、算等,资料极为丰富。不仅如此,前人还称赞此书 考据精确,议论高简 ,誉之为 南宋说部之首 。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以另外四种版本作为参校本,并充分吸收以往的校勘成果,因此文字和标点都可信赖。书后附有参考资料和人名索引,便于读者研读使用。
祁韵士,清代乾嘉年间杰出学者,历任翰林院编修,《四库全书》分校官,国史馆纂修官、总纂官,户部员外郎等。其学术贡献主要在史地方面,尤其在西北史地方面,代表性*作《西陲要略》、《西域释地》、《皇朝藩部要略》、《万里行程记》等,是我国西北史地学的开创者。《祁韵士集(共2册)(精)》汇集祁韵士传世的全部个人*述,包括《万里行程记》《濛池行稿》《西陲要略》《西陲竹枝词》《西域释地》《皇朝藩部要略》《皇朝藩部世表》《己庚编》《平舒山庄六景诗》,多为寿阳筠渌山房祁氏家刻本。此次整理,以筠渌山房寿阳祁氏家刻本为底本( 《濛池行稿》一书底本用《山右丛书初编》本),参照其他刊本,逐一详核慎校。书后附有《鹤皋年谱》、《户部福建司郎中鹤皋祁公神道碑铭》(程春海撰) 、《清史稿 祁韵士传》。
恽敬,生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卒于嘉庆二十二年,字子居,号简堂,阳湖人。清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官至吴城同知。他研精经训,旁览纵横,以散文著称,其散文理论系统精到,称一代之雄,开创了被后人美誉的 阳湖文派 。《大云山房文稿》包括初集四卷、二集四卷、《言事》二卷及补编一卷。此次整理,本者 竭泽而渔 的原则,以现存最全的《四部丛刊》本(即光绪十年重印同治八年刻本)为底本,校以嘉庆二十年本,同治二年本,同治八年本,光绪十四年本等几乎所有现存版本,并过录三个名家批校本 陶文冲批点本、沈达卿批校本、王秉恩手批本。辑佚除佚文外,还辑出诗词若干首;附录则包括传记资料、交游、汇评、序跋等五十余种。
翁心存是翁同龢之父,咸丰晚期一度入阁拜相,是道光、咸丰年间的朝廷重臣。本次整理,《翁心存诗文集(套装共2册)》增补为十八卷,增补了《知止斋遗集》手稿中的诸多诗作及翁氏后人翁宗庆手中珍藏的手稿诗卷。《文集》则从无人编辑整理,这次将文厘为二十九卷(另有赋二卷),是对翁心存文的首次编辑整理,也是重要的近代史科和文献成果。
本書原屬我社『兩浙作家文叢』的一個品種,為豎排簡體本。今改為豎排繁體本,列人『浙江文叢』予以重刊。 此次重刊,我們主要訂正了原書一些明顯的疏漏。本書輯校者胡雪岡先生年近九十,仍不辭辛勞將書稿細緻校讀一遍。本書增補的高則誠佚詩三首、佚文二篇和數則傳記资料,即是他校讀後的顯著成果。
《朱有燉集》讲述了朱有燉,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朱橚之嫡长子,朱元璋之第六孙,明洪武12年正月19日出于皇室老家安徽凤阳,洪武廿四年三月受册为周世子。在明惠帝发起的削藩行动中,与其父朱橚一同被废为庶人,迁徙云南。至建文四年朱棣登基后,方才恢复爵位。明仁宗洪熙元年周王朱橚病薨,朱有炖袭封周王爵,在位近14年。至明英宗正统4年5月27日,朱有炖薨于封国河南开封府,享寿61岁,以其博闻多能而谥为“宪”,故世称“周宪王”。《朱有燉集》是对明代著名戏曲家朱有燉杂剧散曲、诗词文赋等作品的整理。
本书主要为康熙刻本,有诗集九卷,内含词一卷;文集四卷,尺牍一卷。另有同治九年由其六世孙刘瑸刊刻的《七颂堂集》,有诗集八卷,词一卷,别集一卷,文四卷,尺牍一卷。两相对照,同治本明显出自康熙本。别集为《空中语》,不见于康熙本。此次经王秋生先生整理出版的《七颂堂集》,以康熙十七年版本为底本,参以同治版本标点校勘而成。除收入原来集中的所有诗文外,又辑录了作者的佚诗佚文,录入了刘体仁集外单行的词话著作《七颂堂词绎》和鉴赏著作《七颂堂识小录》,该书包含了目前所能找到的刘体仁的全部著作。
吴保初生当封建末世,面临列强交侵,忧深思远,积极参加到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的行列,大声疾呼,然为事势所格,终于抑郁以死。吴保初之文,合骈散于一冶,以适用为旨归。其家有北山楼,因以名集,故又被人称为北山先生。其诗熔铸古今,不名一体,放眼世界,自开新境。本书经过辑补,共得诗三百六十一首,词六阙,文二十六篇。
大美中文课之古文观止新编》(全三册)在清代《古文观止》的基础上,保留传统优秀篇目,去掉落后于时代的篇目如应试策论,添加未收录的优秀篇目如诸子经典、明清小品文等。以时代为纲,以作者为目,天文地理、春夏秋冬、山川湖泊、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无所不包,愿“极声貌而穷文”,在浩如烟海的佳作里,选取适合现代读者阅读的优秀篇目,以期达到“观止”的目的。
本书是一部创作于清代道光中后期至咸丰初年的笔记小说集。全书十二卷,收录小说一百一十余篇,大多数为情节曲折的传奇体之作。潘纶恩除了揭露吏治黑暗、民风浇薄,还把笔触伸向家庭这个基本、普遍的社会单元,广泛地描写了这一社会细胞诸种人伦关系的窳败,在清代文言小说史上标志着创作风气的一种转折。
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家书》(全收录珍藏本)由曾国藩研究权威、著名作家、学者唐浩明先生不遗余力进行搜集整理,共计100万字,收录曾国藩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兄弟、妻子、儿子所写的家书近1500通,涵盖了目前所能搜集到的所有曾国藩的家书,是迄今为止收录其家书数量最多最完整的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梁漱溟在1920年代多次来清华演讲,两度借居清华园从事思考和写作,1927年受梁启超之邀,曾以讲师的身份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发表主题为“人心与人生”的系列临时讲演,对清华国学院和清华学子产生了重要影响。故翟奎凤选编这本《梁漱溟文存》以示追念。本文存是梁漱溟一生重要代表作和文章的精选,与其它类似文存不同的是,《梁漱溟文存》重在突显梁漱溟先生在传统文化和国学方面的卓识和睿见,以示先生在国学与人生哲学方面的精深造诣和独到体悟。
本书稿为《清初五大师集(卷二)·顾亭林集(下)》,顾亭林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日知录》是顾亭林的代表作品之一,寄托了顾亭林的经世致用思想,亦是反映十七世纪中叶时代风貌的学术巨著。本书的整理者许啸天将《日知录》分经义、艺术、考证、世风四卷进行了整理。